马列主义

翟桂萍 孙 力:中国共产党塑造人民军队百年伟业的内在逻辑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10-22 20:0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翟桂萍 孙 力:中国共产党塑造人民军队百年伟业的内在逻辑 '...

翟桂萍 孙 力:中国共产党塑造人民军队百年伟业的内在逻辑

 MzH品论天涯网

 MzH品论天涯网

 MzH品论天涯网

  党和军队的关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探索武装力量的建设问题,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党领军的党军关系模式,不仅完成了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整合和建构,而且开辟了后发现代化国家富国强军的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认识和实践运用,破解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之间的矛盾,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党军关系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MzH品论天涯网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与军队关系理论的基本逻辑MzH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的产物,“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值得强调的是,在国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军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MzH品论天涯网

  (一)军队作为暴力组织是国家的主要成分MzH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但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而军队则是这种暴力的重要构成。MzH品论天涯网

  第一,军队在国家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国家的产生,武装力量的生成和专属化是重要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武力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的社会形态中,使用武力成为人类竞争生存的重要条件。但随着氏族和部落的发展,对武力的运用要求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把国家的产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可以认为是阶级分化的自然演进而产生了国家,以雅典为典型;第二种是以平民的胜利战胜了氏族制度而建立起国家,以罗马为典型;第三种是德意志的日耳曼部落以武力征服罗马帝国之后而建立国家。即使在雅典从氏族制度向国家转变的进程中,军队也成为必需,“年轻的国家首先就需要一支自己的军事力量”,雅典起初就建立了一支海上军事力量,用以进行小规模战争和保护商船。而对于国家产生的罗马模式和德意志模式而言,更是离不开军队作用的发挥。MzH品论天涯网

  第二,军队是作为暴力机器的国家的工具。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鲜明的阶级属性要求其必然以强力机关为支撑来维护阶级统治,而军队是国家强力机关的代表,决定了国家必然依靠军队这一暴力工具来维护阶级利益。恩格斯鲜明指出:“在全部暴力论中,正确的仅有: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形式为了保存自己都需要暴力,甚至有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建立的。这种具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也就是说,国家本身作为一种实行阶级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其存在必然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而军队则构成了国家强力机关的典型。MzH品论天涯网

  (二)资本要求建立维护其利益的武装力量MzH品论天涯网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与工业化发展相伴随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方面面关系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的体现。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一方面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生产力要求而不断进行变革,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MzH品论天涯网

  对于资产阶级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国家要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就要按照资本属性不断开拓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统一的市场,还需要维护资本生产的稳定环境,这些都与军队的发展变化和作用发挥紧密相连,也就说,伴随资本扩张,军队也要实现现代化转型。MzH品论天涯网

  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保护,是西方国家对武装力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它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武装力量的运用逻辑——主要是保护对土地的占有。如果说封建社会乃至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土地占有和领土扩展来增加统治阶级的财富、巩固其统治地位,从而运用其武装力量;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则是通过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展来实现财富增长,所以,武装力量的职责也就由维护土地占有转变为维护资本扩张。被恩格斯称为“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儿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就毫不含糊地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政府之下的重大和主要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保护财产是政府的目的”,即使是“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也就说,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从前资本主义以君主为中心的国家制度向以议会和政党为中心的国家制度的现代转型,这一转型要求军队和武装力量的安排和运用逻辑必须适应现代国家的架构,适应资本的逻辑。MzH品论天涯网

  首先,伴随国家权力中心主体变化,军队实现了从“王军”到“国军”的转变,使军队正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有机构成。“王军”体现了专制君主的独占性,守护的是君主统治;“国军”体现的是资本国家的权威机制,守护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对近代国家转型来说,君主独占武装力量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平等交易,而由公共权力机关,或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来掌管武装力量显然更加有利,真正把军队和武装力量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其次,伴随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对公共权力分享的权力运行模式的发展,军队实现了与政党政治相协调的相对独立性。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政党之间的竞争和对公共权力的分享,必然要求武装力量不能为某一个政党所掌控,否则就没有摆脱君主专制对军队的独占模式,难以维持相互竞争的政党制度,也难以确保平等的市场交易。MzH品论天涯网

  因此,将政党包括执政党与武装力量作出分割,至少是形式上的分割,就成为政党制度均衡、持续运行的保证,形成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政治运行模式。韦伯将西方国家与军队关系的这种适应称之为武装力量的理性化,其实质是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变革武装力量体制。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统一的市场秩序,而且有助于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国家制度。这一军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建构,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互动协调的结果。MzH品论天涯网

  (三)无产阶级专政需要建立无产阶级军队MzH品论天涯网

  俄国十月革命遵循马克思、恩格斯依靠工人阶级武装起义的基本思想获得成功,但面临的一个实践问题就是,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推翻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时,提出了废除国家的思想,与之相应,作为武装力量的常备军也在废除之列。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依靠工人阶级的武装起义夺取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强调了武装力量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阶级解放的重要性。他们谈道:“必须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十月革命依靠的武装力量主要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形成的工人武装队伍——赤卫队和俄国旧军队中被影响和动员的一部分革命士兵。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存在的状态,而是面临俄国国内白卫军叛乱和协约国军事力量直接干预的危机状况,如何保卫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成为一个迫切问题。为此,列宁重新审视了建立常备军的问题,他在19193月指出:组建红军问题完全是一个新问题,甚至在理论上是从来没有提出过的。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需要面对处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问题,因而社会主义国家依然需要常备军。列宁强调:“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存是不可思议的。最后不是这个胜利就是那个胜利。在这个结局到来之前,苏维埃共和国和资产阶级国家间的一系列最可怕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说,统治阶级即无产阶级只要愿意统治并继续统治下去,就应当也用自己的军事组织来证明这一点。”1918115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129日通过了建立工农红海军的法令,正式组建了军队。但起初的红军和红海军实行的是志愿兵制,而革命后的形势使布尔什维克认识到,没有一支职业的军队,就难以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权。6月下旬,苏维埃政府决定由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7月初举行的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是全体苏维埃公民的应尽义务。9月,全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设置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职务。可以说,苏俄红军的创立,是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MzH品论天涯网

  苏俄红军具有的鲜明社会主义政治属性,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军队政治机关的建设体现出来,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的新范式。MzH品论天涯网

在诞生成长初期,苏俄红军就十分重视塑造自身的政治属性。列宁强调:“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使军队不问政治,这是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的伪善的奴仆们的口号,实际上他们一向都把军队拖入反动的政治中,把俄国士兵变成黑帮的奴仆和警察的帮凶。”19187月,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做出的决议将军队的政治委员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此后,红军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19181225日,俄共(布)中央通过的《关于军事部门政策的决议》,完全确立了党对武装力量坚定不移的领导原则。19191月,俄共(布)中央批准公布了第一个红军前线和后方部队党支部工作细则草案。19193月召开的俄共(布)八大决定成立共和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由党中央直接领导;在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中,对军队的属性和党的领导予以清楚阐释:军队的革命性首先是由建立这支军队的苏维埃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后者确定了军队的宗旨,并把它变成自己的工具。而要使这一工具适应苏维埃制度,只有规定大多数士兵群众的阶级成分,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建立党支部以及由党和苏维埃对军队的生活和活动实施全面的领导才能达到。至此,红军中党的政治机关系统基本建立起来。由此,苏俄第一次在军事史上确立了军队的“双首长制”,即任何一支部队都是由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共同指挥的。这是无产阶级军队的创造,开创了以党领军的社会主义党军关系模式,是与西方国家以及此前任何军队所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领导体制,成为其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的楷模。MzH品论天涯网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人民军队破题民主革命的现实逻辑MzH品论天涯网

在中国近代复杂纷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在错综复杂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探索符合中国革命实践的武装力量生存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与军队新型关系的确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MzH品论天涯网

  (一)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对整合武装力量的迫切需要MzH品论天涯网

  在民族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政治基础,离开这一基础,就无所谓现代国家和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所面临的是近代以来分崩离析的孱弱社会。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政党政治并没有正常发展,军人政治或军阀政治趁机填补了空间。然而,军人政治并不能有效替代和清除封建政治,使中国向现代政治过渡,没能完成民主革命以及民族整合等历史任务,反而成为封建政治赖以继续生存的土壤,甚至造成了政党政治与军人政治的错位。MzH品论天涯网

  清末民初地方碎片化造成了军事力量的分散化。中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外敌入侵下中央权威的失落和地方分裂、割据。晚清改良和新政的目的是力图拯救和维持清王朝的统治,这一运动的失败,不仅体现在没有逐步完成取代封建专制的任务,也没有实现民族整合,反而造成了中央权威进一步丧失,助长了地方分裂和地方权力的崛起。中国的军阀政治应运而生,结果使民族整合更加困难。民国初年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武装力量失之于野,成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整合、跨过现代化门槛的重大障碍。军人集团国家政治认同的蜕变,是19世纪中国之大变局中产生的极为重要的变量。以封建伦理取代国家认同成为军阀的精神支撑,军阀集团掌控国家政治愈演愈烈,最终酿成了北洋军阀横亘中国的政治格局。封建政治文化主宰,特别是形成了以湘军、淮军为代表、以封建人伦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军政关系,这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现代政治关系。一方面,这种封建人伦关系的凝聚范围和凝聚力相当有限;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它与民族国家建构所需要的政治文化相左。因此,这种封建的、私人属性的认同,为军阀分裂、割据提供了社会和文化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整合的巨大障碍,成为影响中国现代性成长的重要因素。MzH品论天涯网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要实现民族国家的整合,必须消除军事上的分散和割据,必须清除以封建人伦关系为主的政治文化。MzH品论天涯网

  辛亥革命推动了现代国家对武装力量安排与运用的实践探索。在军阀割据与国家战乱的大背景下,革命党人受俄国革命启发,探索出一条“以党驭军”的武装力量安排模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试图借助军阀力量推动社会变革,但最终因军阀背叛而失败。这使孙中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建立一支由国民党控制的党军——的必要性。孙中山接受苏俄建议,改组国民党,强化党权;以党建校,以校建军;引入苏俄党军体制,以党控军,试图通过建立由国民党控制的军官学校,以军校学员为骨干建立军队,从而将武装力量纳入党的实际控制之下,整合进国家机器之中。黄埔军校创办伊始就设立了政治部与党代表制度,主要负责政治训练,“使其具()正确的政治知识,增进革命精神,自觉地遵守革命纪律,坚信本党主义之信仰,同时对外负宣传组织及政治指导之责,务使人民确知革命军为被压迫民众谋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指出: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黄埔军校创建并推行的党军机制,体现了国民党对军队的控制权,成为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党军机制从思想与组织上塑造了国民党军队的新面貌,具有开创意义。MzH品论天涯网

  但随着国民党内部斗争不断发展,特别是蒋介石视军队如生命,坚持“有军则有权”的价值理念,不断强化军权而削弱党权,以军代党、以军驭党,走向了与孙中山相反的道路。导致的结果是,蒋介石以军驭党,弱化了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地位和功能,违背了现代政治发展规律,使得军事实力成为决定中国版图的根本因素,造成了军阀派系之间的纷争,没有终结反而强化了中国军阀割据状态,带来的不是国家的整合和统一,而是混乱与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孙中山开创的以党驭军和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等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MzH品论天涯网

  (二)中国破解民主、民主革命难题需要先进政党引领MzH品论天涯网

  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首要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党逐渐走向了军事力量为主导的军阀道路,带来的是中国社会的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就必须缔造一支与党的历史使命要求相匹配的军队。因此,如何缔造一支与先进政党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破解的历史性课题。MzH品论天涯网

  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建立一支相应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在中国,即要求军队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正式诞生,但随之而来的是军事失败以及思想混乱、士兵逃跑等问题,使人民军队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如何塑造一支先进的革命军队,成为这支军队生存乃至革命成功的关键。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的天心圩整编、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事实上就已经开始了对军队的政治重塑。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在于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所确立起来的打造先进政党和领导先进武装力量的范例,解决的何止军队建设的难题,它“破”的是近代中国这样政治衰朽、军阀割据、现代化举步维艰背景下,民主革命、国家整合和民族复兴的道路开拓之“题”;解决的绝不仅是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问题,更是先进政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军队、为军队塑魂的问题!这绝对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创。这样的军队能够承担和完成比一般军队更宏大的历史使命,实际上成为先进政党进行革命和改造社会最强大的工具,它创造的业绩不仅是在战场取得胜利,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讲得很清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因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仅缔造了一支能够担负党的历史使命的现代军队,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造中国社会寻找到了一支强大的依托力量。党对军队的改造与对社会的改造同步同向,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武装力量支撑和强大而广泛的社会支撑,更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引导和价值规范,从而使党的领导真正植根于中国社会,使党领导下的军队真正成长为一支为人民利益而奋战的军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MzH品论天涯网

  (三)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始终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MzH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突出意义。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但这一时期,党对军队建设的认识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还停留于理论原则;二是以十月革命工人武装为楷模。随着工人武装起义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新型军队对于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总的来看,我们党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建设,是一个新的进步,即已意识到不仅要依靠工人武装起义,专业的革命军队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直言,“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提醒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武装起义,是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标志,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彻底认识到专业的革命军队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关键性问题。这不同于经典作家论述的、以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为样板的工人武装起义,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街垒巷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展开的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环节,它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将通过长期革命战争彻底消灭反革命武装力量后才能赢得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不同于十月革命的模板,而是在十月革命基础上的升华,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新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成果。MzH品论天涯网

  从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来看,“支部建在连上”一方面是对苏共成功经验的借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发展。尤其体现在,第一,组织架构更加完整系统,强调在军队基本作战单位连队建立党的支部,在班排建立党小组,使党的领导直达每一名官兵。其后,进一步建立起以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为根本的组织领导制度,更加夯实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根基。第二,功能的发挥更加明确稳定。苏军从军队的一般属性出发,比较重视“一长制”的贯彻,负责军队党的工作的政治指挥员,往往只是军事指挥员的副手,不能真正体现出党对军队领导的“绝对性”。中国共产党不仅完善了党的基层组织,推动了自上而下的军队党组织体系的完善,而且推动了党委领导下军政双首长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发展,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MzH品论天涯网

  从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来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科学理论对党和军队的武装问题,这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能否体现先进性的关键。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使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相当广泛地存在,包括党内军内也是如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不解决思想上入党入伍问题,即使建构起了组织体系,也不可能真正创建出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而做不到这一点,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古田会议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不仅奠定了先进政党军队建设的基础,也开拓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大道。MzH品论天涯网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支部建在连上”,再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建构了一整套自下而上的“党指挥枪”的制度体系,破解了中国革命的难题,也为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MzH品论天涯网

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富国强军统一的内在逻辑MzH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和塑造,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了辉煌篇章。富国和强军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目标,但要把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问题上也留下了深刻乃至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较好地破解了这一对矛盾,逐步走出一条两者相统一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MzH品论天涯网

  (一)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适应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战略MzH品论天涯网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问题,然而,影响现代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往往难以协调。从现代化最基本要求来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的要件,但现实的悖论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用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安全资源与用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源往往构成难以协调的一对矛盾。一方面,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必然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经济建设也面临资本稀缺的困境,协调这对矛盾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考验。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由于两种制度的世界性对峙,这一挑战更加严峻。正是因为解决不好这一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迟迟迈不开发展的步伐。因此,军队和国防建设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MzH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将军队的发展有机融入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破解了经济和国防两者发展“零和博弈”的矛盾。无论是军队的暂时“忍耐”,还是加速发展,都服从党中央的战略全局,有效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几次极不平凡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以下两次大调整:MzH品论天涯网

  一是抗美援朝时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长极为重要。军队建设的投入在这一时期达到较高比例。毛泽东谈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这个比重太大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在赢得这场战争后又重新调整了发展布局。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通过156个大型项目的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了冶金能源工业、交通基础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工业,初步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从此稳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MzH品论天涯网

  二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对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邓小平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根据这一大布局,改革开放初期国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78年的17.37%4.6%减至1984年的10.63%2.13%。至1997年,国防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03%,是新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但同期中国经济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1979—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大大高于改革开放前26年年均6.1%的速度。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5.92倍,位居世界第七。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其后军队和国防建设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从1999年开始,中国国防费开始较快增加,进入国防白皮书阐释的补偿性发展阶段,每年保持12—20%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MzH品论天涯网

  毫无疑问,中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富国强军的光辉大道,破解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化难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坚强保证。无论是战略调整中“忍耐”所要付出利益受损的代价,还是加速发展时期使命更加重于泰山的压力;无论是艰难困苦中海角天涯的信守,还是祖国崛起人民幸福中“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奉献,人民军队始终是岿然屹立的钢铁长城、使命必达的子弟兵。党的宗旨就是人民军队的宗旨;党的号令,就是人民利益所在,这彰显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强大现代化功能。MzH品论天涯网

  (二)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契合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诉求MzH品论天涯网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既是我国的军事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实现了军事制度与国家制度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党的军队与国家的军队的高度统一,契合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社会主义方向,确保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属性。MzH品论天涯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党军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苏东剧变就是深刻的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如何防止资本主义渗透、军队在这一斗争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命题。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通过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接受西方的多党制。军队的制度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撤销了总政治部,军队在体制编制调整中,逐步削减了各级政治机关和约8万名政治工作军官。《苏共组织在武装部队中的工作条例》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行政人员和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军队的政治灵魂被抽掉了,军队的属性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苏联政权逆转的过程中,苏军并没有也不可能站出来捍卫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苏军的军事素质和战争能力在这一剧变中却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它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军队了。MzH品论天涯网

  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这是军队政治属性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有信仰、有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还不仅是一种组织上的统帅关系,党的理想和初心就是通过这一制度安排灌输到军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追求,将成为人民军队誓死捍卫的使命。这就是说,人民军队手中的钢枪,是有军魂引导的;钢铁长城是有鲜明的道路标识的!正因如此,苏军和苏联的悲剧不会在中国重演,人民军队将守护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开更加伟大的历程。MzH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塑造人民军队创造的百年辉煌,其内在逻辑和成功的密码就在这里。MzH品论天涯网

 MzH品论天涯网

文章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3MzH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静穆MzH品论天涯网

 MzH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10-22 20:03: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热点评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