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陈志刚: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定位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0-09-15 22: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陈志刚: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定位 '...

陈志刚: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定位

 ivO品论天涯网

 ivO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的作用更加彰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时,对文化和文明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文化复兴的任务提上了日程。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实质,第一次深刻破解了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密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新定位,第一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ivO品论天涯网

一、高度概括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实质,破解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密码ivO品论天涯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明辉煌之后就被淹没,只有中华文明保持5000多年连绵不断,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在中华5000年文明中,星河灿烂,涌现了众多的思想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且也屡屡遭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什么这种多样多元的文化没有因为差异甚至矛盾而导致分裂,没有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屈服,却成就了长期的统一?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打压,曾经一度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斥之于腐朽、落后的东西。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中华文明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再次走向世界,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奇迹。毛泽东曾提出:“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在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那么,中华文明的长处和特点是什么,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密码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且不断焕发生机的文明,从中可以总结出怎样的文明发展规律?ivO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总书记是对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密码进行破解的第一人,他明确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这个独特的文化基因就在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创新性和强大修复能力,从而使得中华5000年文明能够连绵不断,经受住各种挑战,能够把众多的民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所以,相比于西方的民族国家,中国毋宁是文明型国家,一个因为文明、文化认同而把不同民族凝聚一起的国家。ivO品论天涯网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他对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表明,中华文化虽然多样却包容,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敢于抗争的民族品格。ivO品论天涯网

2018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把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高度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不竭动力,不但在过去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伟大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抗争,在历史上战胜了各种磨难和风险挑战,在今天开拓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巩固基础,使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近代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在今天转化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的优势。伟大梦想精神,是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指引,造就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也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信心。ivO品论天涯网

中华民族的四种伟大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独特优势,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貌,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最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第一次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的精神实质,第一次破解了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密码,深化发展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强化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科学评价中华文明,必须深刻把握这个主要内核。那种以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的失败就认为中华文明的本质是停滞不前、腐朽落后的观点,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是文化自卑的表现,是对中华文明独特优势的无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ivO品论天涯网

二、新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ivO品论天涯网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文化基因,它不只是体现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中,刻印在古籍中,而且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之中,至今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对于这样一种与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仍然息息相关的文化传统,我们该如何进行定位?它和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关系?ivO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己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进一步说,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可能在与传统的一切思想观念彻底决裂的基础上建立的,否则,建立起来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列宁明确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ivO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在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旧文化的关系时曾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在毛泽东看来,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批判地继承。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由于极“左”思想的错误指导,传统文化被不加区分地打倒。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再次确立了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方针。由于西方大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政策,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人迷失了方向,信仰迷茫、道德式微、行为失范,出现了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安全问题。为了保障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变得十分迫切。2011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拉近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后者继承的对象,而且是后者的深厚基础,变得更重要了。ivO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认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演进中走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中走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走来的。在深刻考察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以及立足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丢掉了,就会割断精神命脉,广大人民群众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就会出现文化认同的危机,甚至危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根和魂”的新定位,把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一个无比重要的位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个新定位,既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充分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它不是一个要不要继承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ivO品论天涯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重要判断直接地、内在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了。进一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外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和脉,是源头。ivO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积极思想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所以,对中华文明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并不是完全异质的东西,而是发展所向。一些源头活水本身就内在地存在于中华5000年文明之中。所以,激活、养护好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立足本来、不忘本来就没有基础,就会在西方的文化侵蚀下失去抵抗、节节败退、失魂落魄ivO品论天涯网

三、开创中华文明现代化的新路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ivO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文化发展具有相对性,有的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的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历久而弥新,具有跨越时空、跨越国度的魅力,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基本前提。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有所区分和鉴别,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搞拿来主义。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或原则来鉴别取舍呢?ivO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结合提供了重要的遵循。ivO品论天涯网

第一,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抗战时期,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问题上,毛泽东曾指出,“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思想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考察传统文化,既反对超历史、超阶级地美化传统文化,也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抹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制约性、时代局限性和相对性是并存的,不能良莠不分,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ivO品论天涯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复兴,并不是搞所谓的文化复古,或者像新儒家那样鼓吹用儒学取代马列主义立儒教为国教儒化共产党儒化社会儒化中国新儒家所提出的这些主张,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思想,而是民国初年孔教会的尊孔复古运动和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的再版。实践已经证明也必将再次证明,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主张和行为只能以失败告终。要实现文化复兴,必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合,把中华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契合、相通的因素进行改造、转化,使它真正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如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小康”“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概念的改造那样,摒弃其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保留其积极的因素,实现阐旧邦以辅新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概念、范畴、判断重新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也只有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中国特色,才能为中华民族更好地接受、认同。ivO品论天涯网

第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对传统文化及其道德观念进行引导、改造,从而不断补充、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文明价值追求的制高点。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否则,照搬照抄所谓的普世价值必然导致混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道德观念,甚至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经常改头换面、沉渣泛起。文化发展必须向前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进一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镜子,努力激发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具有生命力的道德观念,摒弃一切过时的、不具有时代价值的道德观念,实现中华文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化。ivO品论天涯网

第三,必须适应时代需要和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整体上说,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反映了农业时代的社会状况。而当今时代则是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所以,时代的变化决定了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固然不能背弃传统,但继承传统并非简单延续传统,而是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使传统与实践发展、时代发展相衔接,并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加以改造和整合,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继承发展,不能只是以文物、古籍的形式呈现,而必须激活、鲜活,满足实践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相结合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否则,传统文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就会失去生命力。换句话说,传统文化不能固步自封,不能以古非今,而必须有一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要走进现代的生活,走进信息社会,走向世界。在内容上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正能量,在表现形式上要有时代化、大众化、信息化、生活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ivO品论天涯网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今天的历史也会成为明天的传统。所以,“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观念,破除了传统和现代截然对立的,开拓了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看不到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因素,就必然把传统和落后等同起来,把传统和现代截然对立起来,陷入形而上学的窠臼之中,导致历史虚无主义,陷入文化自卑、崇洋媚外而不能自拔。ivO品论天涯网

四、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深度结合的重要意义ivO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的宏大气魄,从中华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的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和深刻的智慧,科学回答了中华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5000年文明的深度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ivO品论天涯网

第一,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中国实际不仅仅是中国当下的现实条件和实践活动,也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因为这些历史文化传承也对现实有着影响。因此,“结合”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来看,首先实现的是与中国现实条件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的实践。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即与中华文明相结合。这是一个更加深刻也更加重要的结合。如果没有这个结合,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不完全的、不深入的、未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华文明的结合,就已经开始了,如“实事求是”“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等概念的提出和改造。但毋庸讳言,这个结合的过程并不深入、全面。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合,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作出了新的定位。ivO品论天涯网

无论是国内视察、与公众交流,还是出访时演讲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以典雅又高度概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来传达其治国理政思想。古代典籍中关于敬民、为政、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天下、廉政、信念等经典名句屡屡被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被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作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齐家、为政的观念已经明确纳入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必须遵循的准则以及纪律建设、家风建设的要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作为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提升为生态文明思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为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提供了依据。古代的权力制衡思想、监察制度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也得到深入的挖掘和借鉴。ivO品论天涯网

可以说,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上的道路上更加彻底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思想被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也明确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次,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化”上更鲜活了,优秀传统文化被马克思主义改造后,有了新的时代内涵,5000年文明不只是博物馆的文物、古籍上的文字,而是被激活,获得了新的生命,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创新性发展。再次,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上更深入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成了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入心入脑。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烙上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气度、神韵,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感召力、生命力。ivO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中华文明在制度、价值观、文明观、历史观、人文精神等众多方面的经典思想都被激活,熔铸、改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生长点,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进一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实际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不但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也面对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深刻自觉地面对着中华5000年文明。新情况新挑战呼吁新的理论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以及中华5000年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也就是第三次飞跃。ivO品论天涯网

第二,坚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ivO品论天涯网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深入结合,吸吮这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深厚底蕴、文化根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华文明化,增强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底气。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合,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拓展到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实现了从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向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的提升,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而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相结合,也旗帜鲜明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弘扬中华5000年文明优秀“道统”的态度,有力地驳斥了对共产党没有承续中华文化正统的种种责难,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ivO品论天涯网

第三,推动了中华文明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ivO品论天涯网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定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5000年文明的深度结合,开拓了中华文明现代化的新路,必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激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和复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强国时代。ivO品论天涯网

第四,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ivO品论天涯网

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做出巨大的贡献,不但提出了许多影响世界的重要思想,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严峻问题,曾经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灾难的西方文明再次受到巨大挑战,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东方文明。“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5000年文明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等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丰富的养分,也可以为人们改造世界、治理全球提供有益启迪。因此,“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发展,驳斥了文明冲突论、零和博弈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ivO品论天涯网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5000年文明独特性和优越性的新思想新定位,改变了长期以来对中华文明整体上负面评价的观点,树立了中华文明的良好形象,极大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新定位,必将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ivO品论天涯网

 ivO品论天涯网

来源:《新视野》2020年第5期。ivO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静穆ivO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0-09-15 22:0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理论动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