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9-09 11:0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 '...

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力量具有重要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政治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体现在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实现好政治领导,必须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安排,民族工作正式纳入“大统战工作格局”,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职责之一就是“统筹协调民族工作,领导民族工作部门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9dt品论天涯网

  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民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复杂而敏感,涉及面广、影响大。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四对关系,其中之一便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在具体工作中全面把握和正确贯彻落实这一处理民族工作重大关系的基本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民族工作健康发展。9dt品论天涯网

理论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基础上,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从十二个方面概括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突出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9dt品论天涯网

  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个人的民族观和民族身份意识不是天生的,每个中华民族的成员,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公民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经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体系中。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个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一刻也不能疏忽,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加以巩固。应对现实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更需要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意识的关系,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新时代民族领域教育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9dt品论天涯网

实践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整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民族事务治理复杂而敏感,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标准。世界各国不论什么样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维护好国家统一和民族(社会)团结,都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国内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在百年探索中形成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基本原则,需要长期坚持。同时,民族工作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实践发展,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地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持和坚守。9dt品论天涯网

  处理当前民族工作重大关系的基本准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现实的大家庭和共同体,本来就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真正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坚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破坏。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才能按照增加共同性的方向向前发展,才能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把每项具体工作部署做细做扎实。9dt品论天涯网

时代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中华儿女磅礴力量的精神旗帜。从国内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56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历史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共同体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自觉认同、夯实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举措与基础工程。遍及世界的全球华人华侨,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文化把全球华人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依靠国内各民族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dt品论天涯网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严重冲击之大挑战,我国正处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民族更需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中国发展巨轮胜利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以高度自觉、自豪的心态和热情,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创造出更好的条件和氛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必将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9dt品论天涯网

文化意义9dt品论天涯网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最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大一统”不以消灭差异或消灭不同的文化与民族为目标,而是主张求同存异,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这些思想与传统,使中国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在历史上都能够作为泱泱大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唯一保持文化传统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对待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民族工作领域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倡导“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9dt品论天涯网

  有利于各民族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尤其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变成自觉、自为、自强、自新的民族,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强大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民族,已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把对本民族的认同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更不能只有本民族认同没有中华民族认同,而是要共同构建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共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五个认同”尤其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前提、情感依托和文化皈依。9dt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保罗9dt品论天涯网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8月18日9dt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9-09 11:0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