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以险难条件为“磨刀石”组织专攻精练——
穿越雷暴,无人机安全返航
■陆栋钰孙永峰刘镕宇
某新型无人机成功穿越雷暴的那一刻,陆军某旅二级军士长闫涛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来不及享受“柳暗花明”的喜悦,他紧握操纵杆,不敢有丝毫松懈,直至无人机安全返航。这是日前该旅组织无人机飞行训练的一个场景。
闫涛已不是第一次成功处置此类险情特情,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善于应对险难任务的“技术大拿”,最初并不支持该型无人机开展险难条件下飞行训练。
前不久,某新型无人机列装该旅。新装备性能优良但列装数量少,被闫涛和战友们当成“宝贝疙瘩”爱护有加。每次执行实飞任务时,大家都格外小心,尽量避免新型无人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
一段时间后,该旅机关调整训练计划,就组织新型无人机参加险难训练征求官兵意见。出于爱护新装备的考虑,闫涛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新型无人机虽然性能优良,但官兵操纵实飞经验不足,尚不具备参加险难训练的条件。
一次实战化演练中,闫涛和战友们受领侦察引导任务后,操纵旧型无人机升空。没想到,无人机刚刚飞临目标地域上空,就遭遇对手强电磁干扰和强对流天气。旧型无人机通信抗干扰能力弱,一时面临“失联”风险。
来不及多想,闫涛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应对,立即指示无人机主控手切换到手动模式,尽可能保持无人机平衡。计算风速、探测干扰源……经过缜密分析,闫涛迅速判断出最佳航向,并亲自操纵无人机连续完成加速、转向、俯冲等多个动作,顺利冲出“敌”干扰区域,完成侦察引导任务。然而,由于错过最佳时机,火力分队打击效果未达预期,演练失利。
复盘时,尽管导演组认定导致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人机分队不承担主要责任,但闫涛却陷入了沉思:如果新型无人机此前参加过险难训练,凭借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完全可以出色完成任务。
随后,闫涛将自己的思考总结写入报告,并就下一步组织新型无人机开展险难训练提出意见建议。该旅机关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制订了新型无人机开展险难训练的详细计划。
此次飞行训练,闫涛和战友们特意选择了风雨天气。尽管开展险难训练的态度很坚定,但面对恶劣天气,闫涛还是有些忐忑。无人机起飞后,大半径侦察、全天候飞行、高分辨率图像回传……新型无人机的卓越性能让他信心大增。
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得更加恶劣,无人机返航航线出现无法绕开的雷暴。此时,无人机剩余燃料已无法支撑长时间滞空,必须尽快返航。面对困境,闫涛凭借过硬技术,操纵无人机穿越雷暴,安全返航。
闫涛的这段经历,引发该旅党委一班人思考。党委议战议训会上,一位领导指出:“既要敢于向险难训练要战斗力,也要避免盲目冒进引发安全问题。”大家分析认为,必须进一步引导鼓励基层官兵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设置难局险局、探索装备极限潜能,同时发挥好党委机关的指导帮带职能,细化开展险难训练安全注意事项,制订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险难训练保质保量、安全可控。
对此,该旅机关在深入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下发从基础训练、模拟训练到实装实兵训练全流程的险难训练实施意见,确保基层开展险难训练有依据、有抓手、有底数。
操纵新型无人机穿越雷暴安全返航,闫涛成了该旅官兵心中的“明星”。被问及“出名”后的感受,闫涛坚定地说:“挑战极限,才能练出打赢的真本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