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以下简称“《六盘山》词”),经他本人审定正式发表于 1957年 1月的《诗刊》,此前曾多次非正式地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至于其最早公开发表于何时何处,学界多认为是1941年12月5日《奔流新集之二·横眉》。
然而,近年有学者发现,早在1941年2月胡适就在日记中抄录、粘贴了《美洲华侨日报》上刊登的《六盘山》词。为了弄清楚当年《美洲华侨日报》是否真的刊登《六盘山》词,以及刊登的具体情况,笔者几经周折,终于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查到当年的《美洲华侨日报》,找到了披露《六盘山》词的《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80多年前所刊毛泽东《六盘山》词,终于展露在我们面前。这应当是目前所见毛泽东《六盘山》词在报刊上最早发表的版本。
一、《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内容
《美洲华侨日报》披露毛泽东《六盘山》词的文章,标题为《关于朱毛的片断》,署名“叶林”,全文约3000字,分五次刊登在1941年1月29日至2月2日“人物介绍”专栏上,披露《六盘山》词的就是1月31日的专栏。《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没有小标题,开头部分,作者谈到自己在延安与毛泽东、朱德“见面很多”,写下一些印象中的“轶文琐事”,希望“对于我们后辈青年,不无闻歌起舞的作用吧”。接着,介绍了毛泽东的基本情况,包括毛泽东两次讲辩证法和毛泽东诗词。作者指出:“一九三九年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上,有他的两首佳作”。这两首诗词在文章中都没有标题,但是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其中一首是《七律·长征》,另一首就是《六盘山》词。接下来,文章又介绍了朱德的简要事迹和他创作的三首诗。最后,文章对毛泽东和朱德的特点作了分析:“如果说毛泽东先生讲军事战略讲得更好的话,而朱德的辩证法,也讲得十分生动,仅就这一去处,我们已可看出他们的修养深博,他们把军事政治的理论,联结起来成为自己所掌握的东西。”
《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披露的《六盘山》词,上下两阙分自然段排,内容如下:“天高云淡,望渐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文章作者还注明这首词“系长征中所作”。
将这首《六盘山》词与毛泽东本人1957年发表在《诗刊》上的定本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一是文字排版格式,分上下两阙,与定本一致。文中没有标注题目和词牌,很可能与该文作者看到的是毛泽东手迹有关,而毛泽东存世的多幅诗词手迹中,不少都没有署题目和词牌名。二是“望渐南飞雁”句,“渐”字应是“断”字之误,可能是排版错误或文章作者误用,笔者观摩多幅毛泽东手迹,揣测也可能是误将毛泽东手书中的“断”字认作“渐”字了。三是“屈指行程二万”句,与定本同。有些版本把“二万”记为“两万”,可能是在传抄中被口语化、方言化了。四是“红旗漫卷西风”句。“红旗”与定本同,可知1939年毛泽东就有了这种用法,类似意思的词语,毛泽东还用过“旄头”“旌旗”等。五是“何时缚住苍龙”一句,与定本同。毛泽东曾有“他年缚住苍龙”“何时缚取苍龙”等不同手书稿本传世,该词很可能经历过多次修改;从字词的意义相近方面来说,亦或诗人在手书时率性而为。
《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披露的《六盘山》词,在毛泽东诗词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版本学意义。
来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
二、《美洲华侨日报》相关情况
毛泽东诗词为什么会在《美洲华侨日报》这样一个媒体上出现,《美洲华侨日报》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呢?这是需要我们搞清楚的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海外华侨工作和宣传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派出得力人员到国外发动团结华侨,帮助华侨建立自己的组织,维护自身利益,同时配合、支持党在国内的各项斗争。
1933年,进步华侨组织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简称“衣联会”)建立。衣联会在团结华侨、维护华侨利益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又积极组织美国华侨捐款捐物,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1938年2月,衣联会用华侨所捐款项购买了 4辆救护车、大批医疗设备和药品运回国内,其中两辆救护车专门送到了延安,救护车上印有“献给第八路军、忠勇守土将士”大字,落款为“美国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赠”。据斯诺记载,在延安和毛泽东处见到过这些车辆。收到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后,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驻粤港代表廖承志,于1940年9月致信衣联会表示感谢:“夙仰诸先生,华侨表率、爱护祖国,素具热诚。尚希南针时赐,俾得遵循有赖,共求民族解放伟业之彻底完成。此则不仅敝军之幸,抑亦国家民族之利也!谨此布达。伫候明教,临颖不胜,迫切企盼之至。并致民族解放敬礼!”此信表达的同胞之情,情真意切,热诚之心,溢于言表,以至于时任衣联会干事的唐明照,在45年后对叶剑英当年的回信还记忆深刻。
《美洲华侨日报》以衣联会股东募集股份方式出版,创刊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即 1940年7月7日。唐明照任《美洲华侨日报》首任社长。该报一创刊,就态度鲜明地支持中国抗战,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摩擦破坏,被后人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号角”。《美洲华侨日报》是当时与我党关系比较密切,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海外力量,负责人及主要编辑人员都是中共党员。报社同人经常以“星期五座谈会”的形式,研究时事和有关编辑事宜,参加者包括报社内外的中共党员,有唐明照、徐鸣、杨刚、赖亚力、陈翰笙、龚普生、薛葆鼎、浦寿昌等。这个以报纸为中心的党的机构,后来被周恩来称为“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
《美洲华侨日报》刊发的重要消息,大量来自中共主办的新闻机构。1940年 9月 27日,在香港主持八路军办事处并负责海外工作的廖承志致信周恩来说:我们在香港直接发行油印的《华侨通讯》寄发各地报馆,纽约《美洲华侨日报》“站在统一战线立场,赞扬我们党的意见”。主持过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工作的陆诒回忆说:“海外华侨报刊和国内各地报刊大量采用‘国新社’的通讯和专稿”,他特别提到,“《美洲华侨日报》是我们的基本订户,尽量采用稿件并同我们经常联系”。
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和衣联会的侨胞多次题词,并有复信存世。1940年7月报纸创刊时,毛泽东为报纸和衣联会分别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0年7月报纸创刊10周年时,毛泽东又欣然为其题词:“为保卫祖国、拥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为一张海外华侨报纸及它背后的华侨团体多次题词,这在毛泽东的题词中恐并不多见,可见这个华侨团体和这张报纸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
周恩来对华侨工作和海外宣传工作特别重视,曾派中共党员冀朝鼎赴美工作。冀朝鼎在美期间多次走近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胡适,向他宣传共产党军队的优点。而冀朝鼎的父亲冀贡泉就是《美洲华侨日报》创刊时期的总编辑。周恩来还指示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创办《华侨通讯》和《华商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国新社并在内地及香港建立分社,通过这些新闻机构向包括《美洲华侨日报》在内的华侨报刊和其他国外报刊供稿,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地。
董必武对《美洲华侨日报》关怀有加。1945年,他代表我们党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身负为党“争取外国朋友,提高我党的国际地位”重任。会后,董必武专门到纽约看望华侨。在《美洲华侨日报》机构看望办报同志时,他对办报方针等提出明确要求:“报纸要有原则性,要反映广大华侨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迫切要求,要为他们说话。侨报虽不是党报,但凡是代表群众说话的报纸都是政治性很强的报纸,顺境和逆境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以一万美元捐助《美洲华侨日报》”。直到晚年,董必武仍念念不忘《美洲华侨日报》及编辑人员,在1968年写下的《挽徐永煐同志》诗中还有“侨报赖维持”一语。
三、《六盘山》词发表的背景分析
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发生。消息传到国外后,《美洲华侨日报》与美国侨领司徒美堂主办的《纽约公报》等10家华侨报刊联合发表宣言,揭露事实真相,强烈抗议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表达了广大华侨要求团结抗日的心声。1941年1月20日,《美洲华侨日报》发表《加紧呼吁团结》社论指出:“劝摩擦者悬崖勒马,而以国家民族之利益为前提,勿再演煮豆燃箕的故事,以自趋于灭亡,至沦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为日寇汉奸之牛马。”号召侨胞:“万不能坐视祖国之四分五裂,应全体奋起,响应老革命洪门堂齐电的义声,一致呼吁团结,反对分裂!”1941年1月28日,《美洲华侨日报》刊登海外华侨的《通电蒋毛呼吁团结御侮》。1941年1月29日至2月2日,《美洲华侨日报》刊发《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
《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披露的《六盘山》词,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气概,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不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和战略自信,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对于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以抗日大局为重,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政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六盘山》词的早期传播考察
《美洲华侨日报》1941年1月刊登毛泽东《六盘山》词,应当是目前见到的在报刊上最早公开发表的版本,但并不是该词的首次传播。
在《美洲华侨日报》刊发前,毛泽东《六盘山》词就得到了广泛传播。如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手书《六盘山》词赠予到访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和夫人,有手迹存世,但到 1983年才公开发表在《李公朴纪念文集》上。又如,1939年5月4日,在延安一次青年展览会上,刚从苏联回到延安的萧三看到过该词。还如,1939年9月,作家老舍率全国文协慰劳总会北路慰劳团至延安,也曾看到过毛泽东《六盘山》词,等等。不过这几个记载都只是留下了回忆文字,并未有毛泽东手迹或印刷品传世。
毛泽东《六盘山》词还以歌曲形式得到了传播。据延安时期任鲁迅艺术学院作曲系主任的李兴文回忆:“1939年抗大成立三周年时展览会中发表了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路由从石丁同志处抄来《七律·长征》,用作他的作曲练习。《清平乐·六盘山》的谱曲,1939年8月在由延安赴晋察冀边区的路上交给向隅同志修改,再经吕骥同志修改后,由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于9月1日国际青年节时油印发表,又普遍在行军途中教唱,后来在华北部分地区流行。路由同志算得上为毛主席诗词谱曲最早的曲作者之一。”在音乐家人物小传《羊路由》中,同样提及:“1939年‘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展览中,他为毛泽东主席诗词的雄伟气魄所感染,在由延安赴晋察冀边区的行军途中,尝试着为《六盘山》谱曲,该曲后请向隅、吕骥修改,在行军途中传唱。同年9月1日,为纪念国际青年节,该歌曲由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油印发行,在华北地区广为流传。继后,他又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谱曲。”2016年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为《清平乐·六盘山》歌曲的解释说:“歌曲由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1939年9月1日国际青年节时油印发表。”这些内容不仅勾勒出了《六盘山》词的谱曲过程,也证实了叶林《关于朱毛的片断》文中所说,毛泽东的那首词,是从抗大三周年纪念展览上得到的。
综上所述,毛泽东《六盘山》词1941年1月在《美洲华侨日报》上的这一次发表,是目前见到的在报刊上最早公开发表的版本。这次发表,比《奔流新集之二·横眉》1941年12月5日的刊发时间早了近1年,在毛泽东《六盘山》词的传播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作者:宋泽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党的文献》2022年第1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