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信群里聊到疫情平稳后消费会不会复苏的问题,因为这是许多做生意的朋友非常关心的。
当时,我说了一点看法: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为那都是人们的生活所必需的;即时享受类的需求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反弹,但这种反弹可能只会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则会处于长期低迷的状态。
总的判断:消费的状况相当严峻,而消费的问题不解决,你有再多的投资,你生产再多的产品,也没有用。但消费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想谈三个有关的问题。
第一,老百姓在拼命花钱,但内需还是不足
消费和内需的问题,是个老问题了,90年代末的时候就开始讲。那时有一个说法,说中国人有节约的习惯,不爱消费,爱存钱。近些年又有人说,老年人可能是这样,年轻人已经是消费一族了。这里我要说的是,文化虽然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就中国的内需不足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原因。我们可以看看,过去这些年,我们的消费是如何走过来的。我国的电话大体是在90年代末期开始走进寻常百户家的。那时候电话的初装费是多少钱?在北京大约是五六千块钱。在其它中小城市,大体也是在两千到五千之间。而那个时候人们的工资有多少钱呢?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换句话说,你要用差不多一年的工资才能安一部电话。中国的电话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普及的。人们用一个人一年的工资安一部电话,你能说这样的老百姓不爱花钱就是偏爱储蓄吗?
再说汽车,汽车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非典之后进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市民家庭的。那个时候汽车的价格是什么样的?一辆普通的桑塔纳大约是十四五万、十五六万,这个价格大体上相当于国际市场上的两倍。而那个时候中国城镇中劳动者的工资一个月大约也就是两三千块钱。也就是说,他要用一个人四五年的工资,而且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去买一辆汽车。中国的汽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普及的。你能说中国老百姓不爱花钱就偏爱储蓄吗?
房子就更是如此,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细说了。因此,说中国老百姓太节约、太不爱花钱、太愿意储蓄,既使这话是专门用来形容现在的老一代人的,也明显不符合事实。事实是,老百姓在拼命花钱,可内需还是不足。
第二,内需不是靠拉动的,拉也拉不动但内需不足
确实是现在中国的大问题。问题的根子在哪呢?我觉得就现在来说,最现实的是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防疫抗疫费用占据了居民支出的相当一部分。我们知道,防疫抗疫是需要花大钱的。我们首先看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大量支出。核酸、方舱、疫苗、建立管控队伍,都需要大笔的费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居民在这方面的花费甚至浪费。囤积食品、囤积药物,还有许多平时勿需花费而现在不得不花费的费用。有人说,疫情抑制了消费和需求。这话并不准确。许多家庭的开销并没有减少,只不过不是用在正常的消费,而是用在了防疫抗疫上。当然,说平时正常的消费减少了,对那些商品的需求被抑制了,也对。但一定要知道,居民的消费可没有减少。
二是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收入下降了。我这里只能说相当一部分,因为怎么也会有一些人没有下降。而且统计数字会证明,居民的收入还是在增加。在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之下,最近几年我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有数据表明现在已经突破7000万。再加上夏天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口可能已经突破8000万。此外,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在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关门倒闭的不计其数。在这当中,一部分人还要继续承担房贷车贷。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不想消费的问题,而是没有能力消费的问题。
三是对未来的预期变差。有没有有钱不花存银行的?当然有。去年夏天,我去一个银行的营业部。我问一位工作人员,今年你们比较清闲吧?我的意思是疫情的影响。这位工作人员说,今年特别忙,比往年还忙。原来,是到柜台上来存款的人多了。但我们都知道,现在到柜台存款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是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吗?不可能。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差了,为了增加未来的安全感,不得不更多地存钱。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内需不是拉动起来的,而是培养和滋润起来的。要真正解决内需的问题,需要扎扎实实地给人们提供明确而稳定的预期,需要扎扎实实地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需要扎扎实实地保护老百姓的财富,这样才能在增长与民生间形成良性的循环。
第三,目前中国的产能,仅靠内需是解决不了的
最近,我一直在强调,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形成的产能,是大大大于我们国内的正常需求的。这就意味着,目前中国的产能,仅仅靠内需是解决不了的。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化正在发生逆转,产业链大拆解的过程正在发生。不错,我们许多方面的产业链也是最完整的,产业工人的素质也是非常优秀的,问题在于,由这个巨大产能生产出的产品向何处去?
就说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产品。全球目前每年鞋产量约150亿双。其中,中国的产量为106亿双,差不多占三分之二。但从消费看,中国每年鞋子的消费量是24亿双。也就是说,中国一年有80亿双鞋子是为世界市场生产的。再看家电,国内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大约占全球的50%以上,而中国的人口却只占世界人口的17%。这样的产能靠内需能够消化得了吗?
所以,我们是要努力扩大内需,这没错。但我们同时也要知道,即使是国内有正常的需求,也是消化不了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的。这样的情况下,要化解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二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真正融入到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市场中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