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主席离开我们到现在,不到50年。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却经历了多次曲折。
毛主席刚刚离开我们,一些人为了打倒所谓“个人迷信”,为了宣泄一些个人的不满情绪,便将所有矛头都对准了毛主席,大多都是感情用事,没有理论色彩,即便是在今天,“否定毛泽东”的人中,也是这类情况。
当历史的迷雾被拨开,真实的伟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对大众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盲区。有些人不愿相信,有些人坚持偏见,总之,就是不愿看见真实伟人形象。
到了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否定毛泽东”的思潮。这主要是当时平反冤假错案,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致使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尤其是对中国搞社会主义感到迷茫。这时出现了所谓“伤痕文学”,也创造了一种浓郁的、悲剧的气氛,更加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建国以来的一切都错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一直处于黑暗、恐怖之中。更加可恶的是,一些作品和一些公知,将这种“悲剧”焦点都牵强到毛主席个人身上,形成了社会“否定毛泽东”从情绪化到理论化叠加的效应,让更多年轻人更加分不清真实历史和伟人的真实面貌。
当时平反的一些老干部,恢复了自己的名誉,但仿佛自己又是完全正确的,又是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这就让“否定毛泽东”的人仿佛又抓住 了高潮工具一般,开始大肆诋毁、污蔑毛主席,使劲制造“否定”高潮。
这种否定到了后来苏联解体,西方成功地“和平演变”渗透,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对社会主义的精神和道德动摇,怀疑,乃至推倒。毛主席用共产主义精神塑造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奉献精神、道德伦理开始瓦解,大面积滑坡。而这种滑坡就像泥石流、就像山洪,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严重。
“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伟大终究是无法否定的,真理终究会穿透迷雾带来光明,正确更是在与错误的斗争中得以确立,”寻找毛泽东“也正是从”否定毛泽东“中的斗争中热起来的。
时间来到了90年代,社会实践发生了剧烈变化,人们开始从“否定毛泽东”到“寻找毛泽东”、“发现毛泽东”,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毛泽东热。这股热潮,不仅仅有干部和群众,更多的是青年一代觉醒了,他们从道听途说到独立自主学习毛泽东,真正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由一批青年作者撰写的《寻找毛泽东》,对这一社会现象做了如下描述:
“'寻找毛泽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 1986 年。当时,由于经济过热,使经济形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导致和加剧了通货膨胀,使通货膨胀的冲击力逐渐超出了人们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于是,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又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开始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公平和稳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是:毛泽东最大的享受就是吃碗红烧肉。而在这种议论的背后,则潜藏着这样一个问号: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在享受程度上远远超过了毛泽东?”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的道德素质、社会风气和领导水平,更怀念毛泽东某些著作和讲话的惊人魅力。这里,体现了人们对民族精神支柱的呼唤,也体现了人们渴望出现有强大感召力的新理论。”
“我们曾一度淡化了阶级斗争,而现在我们又突然发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也越来越咄咄逼人。而对这种形势,许多干部渴望能够找到一种理论来解释现实。
“少数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要在理论上“寻找毛泽东’还有更深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思考历史来探求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毛泽东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这说明什么?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绪却迷茫了,矛盾了。这里既有对国家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思考,也有一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表现出的困惑;既有对腐败现象的激愤,又有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渴望。最终人们开始向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寻找精神的营养、寻找道德的支点、寻找思想的启迪和寻找方法的实践。
进入到21世纪,“毛泽东热”一波热过一波,2012年,2020年,2022年,........,后续这种热潮将可预见的发生。且越来越频繁,群体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觉醒,越来越年轻化。
面对当前国际局势、中美全面升级的斗争,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毛主席关于国际社会分析的真知灼见,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毛主席与美国斗争的战略战术,胆识气魄。
面对社会内部矛盾,人们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毛主席的平等、公平、“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一边”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等等。
面对“专家”和“公知”等的丑陋嘴脸,人们更会想到: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