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从1960年2月红旗渠修建正式开工,到1974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被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高扬精神之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0月27日,在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在这次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中,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全党同志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让延安精神永在,让红旗渠精神永在,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永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