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2.8 攻城打援,伏兵阻敌
有人作过总结,“攻城打援”有三种形式:第一,攻城是为了打援,攻城为虚,打援为实,攻城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敌人,使援敌在运动中或进入我预设阵地歼灭之;第二,打援是保证攻城,把援敌阻击在一定距离外,保证顺利攻城,全歼守敌;第三,攻城与打援并重,在可能的条件下,把兵力一分为二,攻城的攻城,打援的打援,取得攻城与打援的双胜。这只是就作战的目的而言。实战中,枪声一响,攻城与打援这一对矛盾随时都有转化的可能,战斗的目的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对局势、胜败有任何影响的,只有灵活、机动的运用这一谋略,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毛泽东指挥的战役当中,“攻城打援”有许多例。其中济南战役尤其值得一提。济南是国民党在山东地区的战略要地。国民党以第二绥靖区的11 万余人担任守备;同时,配置在徐州地区的主力23 个旅约17 万人,随时可以北援。华东野战军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法,以七个纵队组成攻城集团,以八个纵队组成打援集团,于1948 年9 月16 日晚,对济南发起进攻,26 日全部歼灭守敌(其中一军起义),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由于我军迅速攻克济南,徐州之敌未敢北援。
毛泽东为确保攻克济南,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了指挥济南战役的电报若干份,自始至终对济南前线作具体的指挥、部署,把“攻城打援”谋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攻济打援”已经确定,但是“攻济”和“打援”孰轻孰重,兵力如何部署,毛泽东和济南前线的指挥员看法分歧。毛泽东在1948 年8 月12 日、19 日给济南前线的电报说:“??你们第三个方案之目的,是为了争取第一种结果。其弱点是只以两纵占领飞机场,对于济南既不真打,而集中十一个纵队打援,则援敌势必谨慎结集缓缓推进,并不真援。邱清泉、区寿年兵团之所以真援开封,是因为我们真打开封。敌明确知道我是阻援,不是打援,故以十天时间,到达了开封。如果你们此次计划不是真打济南,而是置重点于打援,则在区兵团被歼,邱黄两兵团重创之后,援敌必然会采取(不会不采取)这种谨慎集结缓缓推进的方法。到了那时,我军势必中途改变计划,将重点放在真打济南。这种中途改变计划,虽然没有什么很大不好,但丧失了一部分时间,并让敌人推进了一段路程,可能给予战局以影响。”因此毛泽东建议:“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
既已确定了真攻济南,就以攻济为主,打援为辅。然而在具体战役开始以后,又必须随战势的变化灵活掌握。毛估计了三种可能性:一是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是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是在援敌距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他说:你们应该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在第三种情况下,即应临机改变作战计划,由以攻城为主,改变为以打援为主,在打胜援敌之后再攻城。
毛泽东要求济南前线真攻济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是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集中多数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争取攻济的必要时间,攻济必不成功。如果攻城使用兵力太大,则打援又无力量。所以,毛建议用七个纵队攻占机场及吸引援敌之力量,其余全部用以打援。依情况发展,如援敌进得慢,而攻城进展顺利,又有内应条件,则可以增加攻城兵力,先克城后打援。如援敌进得快,则应以全力先打援,后攻城。
结果是济南战役以我军一举攻克济南、活捉王耀武结束,徐州方面的援敌,因我军攻克济南之迅速而未敢出动。
毛泽东的电报显示了他攻城打援谋略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