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1.16 毛泽东对付统一战线的策略
“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①这条方针的前半部分是毛泽东努力反对关门主义、孤家寡人政策的成果,后半部分则得益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那一次共产党没有经验,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半推半就地与国民党合作,结果吃了大亏。而吃亏的原因,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在统一战线中丧失了独立性,放弃了领导权,一切听命于国民党,结果,当蒋介石翻脸的时候,共产党陷入被动,无以回击。有了陈独秀的教训,毛泽东变得聪明了。他深知在当时的情况下,共产党没有统一战线不行,有了统一战线没有独立自主也不行。统一战线是毛泽东主动要搞的,但搞成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共产党有可能借统一战线获得一个大发展,也有可能在统一战线中连老本都丢掉。到底鹿死谁手,关键在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抓在谁手上。而共产党要想取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首先必须强调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于是毛泽东开始了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一方面,他猛烈地批判“左”倾关门主义,告诉那些只知“直”不知“曲”,单刀匹马和强敌硬拼的同志:我们要搞统一战线,否则共产党就无法摆脱目前的劣势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他又及时地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提醒那些相信国民党超过相信人民群众的人:我们不能无原则地让步,否则,就不是我们把人家统过来而是人家把我们统了去。
毛泽东十分懂得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微妙关系。蒋介石本来不想合作,而想在“最后五分钟”消灭羽翼尚未丰满的共产党以后,再去谋他的民族利益。后来迫于形势,不得不和共产党搞统一战线。在蒋介石看来,搞统一战线,共产党就得服从国民政府,由于国民党是执政党,服从政令也就是服从国民党,服从蒋介石。有了这种服从关系,使共产党未必能沾光。
哪知毛泽东更聪明,他更知道这样在民族斗争中谋本党本阶级的利益,而且谋得更合情理,他对自己的同志说:目前我们必须同国民党合作,搞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纲领、政策、思想、实践等等看作一样的东西而忽视其原则差别,否则合作就会变成混一,无产阶级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尾巴。
为了保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不被当权的国民党、蒋介石抹掉,毛泽东提出:“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冶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他特别强调,不论是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其他党派也好,都是这样”。①其实,国民党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是当权的党,越统一对它越有好处。
统一战线实际上是国民党当权,蒋介石当家。那么共产党的行动要不要服从它,要不要经过它?毛泽东回答:要服从,但不能完全服从;要经过,但不能一切经过。
这种“擦边球”怎么打法?毛泽东向他的同志们面授了四条机宜:③
一、有些事”先奏后斩”。例如将师的番号改为军的番号,不涉及问题的实质,但又容易惹出”政令不一”的麻烦,所以应该先经过国民党的同意。
二、有些事“先斩后奏”。例如派兵去山东,发展20 余万军队之事,是蒋介石最敏感的问题,先经过就行不通,只能造成既成事实以后再告诉他。
三、有些事“暂时斩而不奏”。例如召集边区议会,估计它现时不会同意,将来在新形势下可能同意,那时再去向之奏明。
四、有些事“暂时不斩不奏”。例如斗地主,分田地,分浮财,在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既不能做,也不必奏。做了就会导致统一战线破裂,影响抗日大局。
①③《毛泽东选集》第505 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