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度度 新成效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张高丽   主要观'...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度度 新成效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张高丽
  主要观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同志指出:“能不能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不断加深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认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要防止执掌政权后“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人民立场、群众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党的根本宗旨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无不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根本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所处环境和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体现在如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服务上。这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决定着执政党的地位和命运。我们党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在于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就在于始终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适应我们党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基础上提出来的。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定位、执政功能和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等根本性问题,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认真履行执政职责,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作为地方党委,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好这“三个落实”,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从根本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和对学习贯彻成效的最好检验。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任务,提出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对包括济南城市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繁荣服务业、发展县域经济等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在全省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充分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动员群众,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善于从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的实际出发,既在总体上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又充分兼顾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条件,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为人民群众创造公平公正的条件,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选拔干部、升学、就业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上,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引导人们凭德才、凭工作、凭贡献获得社会承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依法执政,办事公道,主持正义,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怨有处诉,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公正解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公正执法,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防止司法腐败。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强制度建设,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制度保证。既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又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一是决策目标体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二是执行责任体系。将工作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分解为若干专题,逐项落实到人,建立起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体系。三是考核监督体系。制定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和实施办法,重点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完成工作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处置重大事件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等情况,在干中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反腐倡廉,切实取信于民。实行关口前移,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规范公务员、基层管理人员以及乡村、街道社区基层干部的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认真解决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从具体问题入手,竭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刻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今年,山东各级党委和政府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动员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广泛实施了五项“民心工程”。
  扩大就业工程。山东是人口大省,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为了解决好就业问题,山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把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现代制造业、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上,拓宽就业渠道。二是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鼓励国有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就业管理体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帮助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三是加快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搞好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建设。
  扶贫济困工程。在城市,重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双下岗”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争取今年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5%以上。在农村,加强对优抚对象和受灾群众的救济。针对今年黄河滩区受灾情况,努力实现“五个确保、两个不误”: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大堤安全,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群众身体健康,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做到抗洪救灾、群众安全和生活不误,生产自救和经济发展不误。同时,探索建立帮扶工作机制,实行对口帮扶责任制,开展东西部地区经济协作和对口支援活动。
  平安山东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在全省实行了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城乡一体,整体推进,把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每个基层单位。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层层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把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建设“平安县”、“平安乡”、“平安社区”。
  阳光政务工程。围绕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提高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度。重点完善重大决策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二是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通过设立公开栏、专线咨询电话,建立政务公开日,实行集中敞开式办公等形式,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三是通过市场手段完善政府管理调控机制。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政府采购等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
  勤政爱民工程。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