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黑土地上热潮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黑龙江篇)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黑土地上热潮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黑龙江篇)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土地上热潮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黑龙江篇) 本报记者 汪波 '...

黑土地上热潮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黑龙江篇)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土地上热潮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系列报道(黑龙江篇)
本报记者 汪波 彭嘉陵
  辽阔的黑土地,厚重而壮美。秋末冬初,在黑龙江省采访,处处感受到黑龙江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热情,千里黑土地上改革发展热潮涌动。
  热土一片,希望无限。
  立足省情明思路
  黑龙江人急切盼望振兴老工业基地。
  提起黑龙江,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庆,其实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贡献给祖国的不仅有全国最大的油田,还有最大的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企业,最大的林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累计提供了全国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货车,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大批的商品粮。
  今天说起这些辉煌,黑龙江人也有几分苦涩: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工业设备老化,部分城市资源枯竭,就业形势严峻。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80多万,占全国的20%多。黑龙江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拉大了。经济总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第八位降到去年的第十三位。
  黑龙江人以科学务实的精神谋划振兴。
  党的十六大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研究部署振兴黑龙江大计。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省委书记宋法棠和省长张左己要求全省立足省情,理清思路,要全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市场经济的机制,自力更生,增强紧迫感,高效率、快节奏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计划方案一次次修改,数易其稿,思路越来越清晰:把握重型结构、资源型产业、商品粮基地和国有经济为主的省情,立足于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
  基于这一考虑,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是: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为突破口,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接续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实力。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林产品六大基地。
  改造必改制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解决一系列难题。
  黑龙江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88%。企业设备严重老化,固定资产净值率由全国第三位下降到倒数第三位;企业包袱沉重,人员多,债务重,企业办社会负担重。
  副省长刘海生介绍说,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首先从深化国企改革入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调整所有制结构,转换企业机制。具体思路是,将全省现有的1233户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成三类,优势企业多种形式做强做大,一般竞争性企业混合所有,劣势企业退出重组。目前,全省重点推进120户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各地市属国企产权改革正在加紧进行。
1万余人的牡丹江桦林轮胎集团,曾经是国内排行老大的轮胎企业,如今已落到第十九名。为了扶持其发展,数年来,各方投入了10亿元之多,却并未见到实效。现在,整体出售给新加坡佳通轮胎。佳木斯纺织厂出售给江浙的民营企业。兰西亚麻厂由港商接手。哈尔滨亚麻厂,在与美商和港商谈合作。
  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上取得突破。目前全省企业办社会只有5%分离出来。省里提出,市属企业办社会,由市政府接管;省属企业办社会,由省里出钱,移交当地政府,立即启动8户企业的试点。上述出售给外商和民企的桦林和佳纺,以及刚刚交给辽特钢托管的北满特钢,省政府都花了5000万—8000万元的“陪嫁”——帮助分离企业办社会以及解决职工的养老保险等问题。
  大企业的调整改造在抓紧进行。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推进优强国企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合资合作,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解决调整改造的资金难题。
  黑土地敞开怀抱
  金秋时节,黑土地上到处是丰收的喜讯,对外开放也是硕果累累。
  9月22日至24日,全省海外学人创业洽谈会举行,175个项目签约,其中人才引进项目21项,技术合作项目154项。
  9月25日至26日,民间资本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研讨暨项目洽谈会举行,国内近60家知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前来,省里选出88个调整改造项目进行对接洽谈,精选了30户国企进行产权招商,选择20户民企参与对接洽谈。
  开放对外也对内。10月26日,黑龙江省政府与辽宁特钢集团签署协议,将齐齐哈尔北满特钢集团公司委托辽特钢经营。辽特钢已垫付了购煤资金,使因流动资金紧张停产一个多月的北满特钢在11月初恢复生产。黑辽签署协议三天后,到北满特钢采访时看到,投资15亿元刚刚建成不久的现代化四位一体短流程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复工后将很快发挥它的效益。现场调试的职工对未来充满信心。明年,北满特钢将正式与辽宁特钢合并,成立东北特钢集团。
  这是黑龙江实施大东北发展战略,密切三省联合协作思路的具体体现。黑龙江提出,依托大连等出海口岸和黑河、绥芬河、珲春等对俄边境口岸,构筑南联北开、海陆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引进境外、沿海资金,开展省际合作。比如,钢铁向鞍钢本钢靠拢,汽车工业与一汽联合,大煤矿可与鞍钢本钢、煤化工企业、发电集团组建煤焦电冶一体化的大公司。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求得更大发展。这是黑龙江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形成的新思路。
  在北满特钢采访时,恰遇辽宁省副省长带领一班人员来这里考察。据陪同考察的黑龙江省省长助理胡祥鼎介绍,黑龙江还将“捎带”着将齐齐哈尔一机床和二机床也交给辽宁托管。
  与辽宁的合作不仅于此。一重总经理王计告诉记者,地处内陆的一重正在大连棉花岛建设自己的组装基地,以解决运进大量原材料、运出大型成套设备的高运输成本问题,同时扩大加工能力。此举得到大连方面的积极支持。组装基地建成后,一重将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闯出新天地
  大庆因油而兴,但这次到大庆看到了许多非油的项目:引来了新型管业、三维软件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开发区,矗立起8所院校的大学城,由水泡子改造成的水上公园,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建筑。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园林式、具有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大庆正在崛起。
  随着40多年的开采,大庆的石油产量在减少,如今正以每年150万—200万吨的速度在递减,如果不想办法,到2010年,将由目前的年产5000万吨减至3500万吨以下,大庆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大庆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大庆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市委书记王志斌告诉记者,现在,思路已渐渐理清:一是做深做长石化产业,就是在大庆地下找大庆,在大庆周围找大庆。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和深度,延长石油开采寿命。大力发展石油深加工,以化补油,兴建5个百万吨级以上项目,如乙烯、丙烯、复合肥、甲醇、醋酸,使化工产值翻一番。二是发展非油产业,重点是乳业、新材料工业。
  恐怕许多人都不会想到,大庆居然是全国养奶牛最多的城市!这里有110多万亩大草原,养了20万头奶牛,目前年产乳品70万吨,计划搞到180万吨。这将是大庆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像大庆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13个地级市中还有6个,其中有四大煤城、两大林区,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第二次创业的紧迫问题。
  与六七年前相比,煤城七台河已大大改变了模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非公经济、非煤经济正在逐年上升。煤城双鸭山市引进的建龙集团,计划投资30多亿元,首先收购、改造、启动铁矿和铁厂,新上年产300万吨焦煤和160万吨焦炭两大项目,开发生铁深加工项目。这样,冶金制造业将成为该市新的立市产业。
  伊春和大兴安岭林区木材采伐量剧减,不足原来的一半。森工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境外。走出去,到俄罗斯开发森林资源,把第一车间建在俄境内。在俄赤塔州租了一个山头,1万余名林区工人过去采伐,枝桠材料就地变成纸浆,将木材经过初步加工后,再运回国内。同时,用自产的水果、蔬菜、大米、肉类等以易货贸易方式向俄方换取木材,在口岸城市就地加工。这样,每年可从俄进口木材约1000万立方米左右,弥补了资源的不足。在绥芬河、黑河等25个大小口岸,林产品加工业正蓬勃兴起。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承载着3000多万黑龙江人过去的辉煌和新的希望;孕育了铁人精神的黑土地,展示的是黑龙江今天振兴发展的新画卷。(附图片)
图为大庆石化装置。 吴明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