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由中国70余所高校、10家高校高科技企业和6个国际教育交流机'...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法高校强强联合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由中国70余所高校、10家高校高科技企业和6个国际教育交流机构组成的展团,参加了最近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五届法国教育展”。中国是本届展览的特邀贵宾国。在展会期间举办了“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果。
  中国的展区面积达1200平方米,参展的有文科和理工各类院校,50多位中国大学的校领导亲临展场。展览期间,两国高校间签署了19项合作协议,举行了“中法高校校长论坛”。两国高校负责人和教育界人士还就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展览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今年10月,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开幕。作为文化年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21世纪中国高教展”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两国教育部领导共同为展览剪彩。在展会上,清华大学同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法国教育部国际司签订了一项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这是清华第一次与国外的汽车企业联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科研合作。促成这一协议签订的是法国教育部国际司,该司司长维特利透露,不久他们将带20所法国高校有关领导人访华,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之路。
  中法都是教育大国,都有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但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和各自语言的独特性,交流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水平。近些年,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互派留学生、教师和学术交流到联合办学、科研合作与校企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化。例如,法国4所中央学校与中国4所高校之间建立的“4+4”强强合作关系,法国著名的工程院校巴黎高科同中国9所重点大学开展的“50名中国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此外,双方联合组建的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中法医学院,都被称为两国教育合作的典范。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中法教育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两国全面持续发展的政治关系为两国的教育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3月两国教育部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二是双方都有需求,能够对等互利,互补共生;三是中法都注重实效和扎实的基础工作。例如,今秋两国教育部门签订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其它西方国家同中国签订的同类协议比,互认的水平更高,内容更超前,可操作性也更强。
  目前,中国在法国高校的留学生有1.6万多人,法国在华留学生的数量位居西欧国家第一。但在留学生交流方面,双方的合作仍有潜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培养大量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的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以往,中国留学生多去北美国家,实际上,像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不仅教育与科研资源雄厚,留学市场也较开放,有许多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据介绍,中法教育部门已达成共识,今后将继续扩大互派留学生的规模、层次和学科领域,进一步完善留学生交流机制。为促进交流,两国将加强语言教学,法国已在中国开办法语中心,不久的将来,中国也要在法国设立汉语中心。从亚眠特地前来观看展览的德米利教授对记者说,中国留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入国外教育市场,法国的一些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正在积极考虑改善相应的服务配套机构。
  提到未来的合作,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曹国兴认为,还可扩大到互设实验室,互相出版教材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说,将来最好能建立“1+1”机制,使每所高校都有一个合作伙伴。另外,在教师互访和教学大纲的沟通与交流等方面合作的力度也要加大。北大副校长郝平告诉记者,北大同巴黎高师的合作将有重大突破,两校将互设办公室,互派教师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强调“寓学于研,寓教于研”。他说,中国的高校应尽量扩大同外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科研水平。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走自强发展与国际合作之路。(本报巴黎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