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访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乌苏拉女士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访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乌苏拉女士 第7版(引智专版) 专栏: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访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乌苏拉女士 '...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访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乌苏拉女士

第7版(引智专版)
专栏: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访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乌苏拉女士
本报记者 刘超
  很少有这样一位外国女性,愿意背井离乡在人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默默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很少有这样一位外国女性,愿意将自己的终生事业托付给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播撒在一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很少有这样一位外国女性,愿意牺牲自己的婚姻、感情,不计物质条件、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她视为精神支柱的援藏事业。在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2003年度“友谊奖”的50名外国专家中,就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外国女性。她,就是斯洛文尼亚籍援藏专家玛莉亚·乌苏拉女士。
  “友谊奖”颁奖仪式前夕,记者在国家外专局采访了乌苏拉女士。她带着腼腆的微笑坐在我们的面前,和善的脸庞铭刻着藏区耕耘多年的岁月留痕。你很难想象,端坐如慈母的她竟是一位为援藏事业甘愿继续过单身生活、年逾五十而知天命的人。
  采访一开始,乌苏拉女士便笑称:自己有着难解的“中国情缘”。她一直非常向往中国这个美丽而神秘的东方古国,年轻时就是毛主席著作的拜读者。大学毕业进入斯洛文尼亚科技文教合作局工作后,和中国医学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她得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1995年来中国旅行,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回国后,我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中国。打那开始,我就知道自己还要回来。”于是,乌苏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欣然回到中国,启动了在华的专家项目。
  1996年,乌苏拉来到拉萨,在西藏大学学习藏语,从此与藏区结下不解之缘。2000年,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和德国尼玛协会签署了在林周和墨竹工卡县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协议,乌苏拉担任项目协调员,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中枢作用。
  两年半来,乌苏拉组织的医疗项目每月定时派专家前往项目区为群众义诊,共免费诊治16336人次,使用藏药150余种,帮助11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项目组还深入农村,通过健康普查掌握了项目区2230名群众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确定主要地方病为造成关节肿大、肢体畸形的卡欣贝克疾病,并与西藏传染病研究中心协作发明了藏药处方,提出了以藏药治疗为主,辅以改粮、补硒的治疗计划。
  为防止土壤缺硒诱发卡欣贝克疾病,乌苏拉率领种植项目组在海拔4700米的工作区援建了9个温室,往土壤中添加硒成分。每个月,她总要抽出10天和村民们住在一起,不厌其烦向村民们反复指导如何洗手、如何保暖、如何改良餐饮习惯和温室种植效果。
  谈及以后的打算,乌苏拉希望“当地的人们不再依赖甚至不再需要我们帮助的日子早日到来”。为此,她已转而强调借助培训来培养项目区持久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她计划明年开始培训年轻医生在当地发挥教育示范作用,并逐渐将工作区向西藏北部地区拓展。
  当记者问及3年藏区生活给她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时,乌苏拉女士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西藏的美丽和西藏人民的坦诚。”项目启动伊始,村民们反应冷淡,项目组必须给村民们递烟、递糖果、送饮料才能得到勉强的配合。“毕竟我是个外国人,要让他们敞开心扉谈何容易!但是随着接触的日渐深入,藏民们开始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我的善意和真诚,于是他们不再拘泥于礼节,抛开顾虑和我说笑,同我边喝奶茶边倾诉生活中的琐事。这个时候,我才感到自己已融入他们,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高原气候对健康的影响丝毫没有动摇乌苏拉援藏的热情。当记者问及“是什么驱动着您为藏区人民如此忘我地奉献”时,她的回答是那么自然和朴实:“我深深热爱着中国和中国人民。我总觉得自己从这个国家得到了那么多的收获和欢乐。一个人不能总是一味地索取,不是吗?中国给予了我这么多,我只想多做一些实事,对中国有所回报。”
  这就是乌苏拉,这就是友谊奖精神的化身。诗仙有五律曰:“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诚哉斯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