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桓台转移农民与粮食增收两不误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桓台 转移农民与粮食增收两不误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桓台 转移农民与粮食增收两不误 本报记者 何勇   院墙外、沟渠岸边、公路两旁都种满'...

桓台 转移农民与粮食增收两不误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桓台
转移农民与粮食增收两不误
本报记者 何勇
  院墙外、沟渠岸边、公路两旁都种满了小麦,凡是能利用的地方没有一寸空闲……初冬,记者在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山东桓台了解到,该县27万多亩小麦占山东小麦种植面积的6%。
  桓台县副县长张善忠告诉记者,桓台真正从事粮食种植业的人数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全县43万农村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18.9万人,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有15.9万人,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5万—30万亩之间。这是因为,桓台的农业已实现从耕种到收获的全部机械化,农民种一亩粮食,每年只需投入约15个工日;比较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种粮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产业化让粮农省心
  今年秋种期间,县农业部门的干部揣着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优质小麦订单,挨家挨户与农民签订小麦购销合同。在新城镇的西逯家村,仅一个下午,就有200个农户签订了1300亩小麦合同。按照县专用小麦产业化基地的规划,这1300亩耕地要全部种植新品种优麦18号。这些优质小麦明年将被高于普通小麦0.2元/公斤的优价收购,专门用来制造高筋挂面和方便面。
  西逯家村王友成种的5亩小麦,全是优麦18号。“农业产业化为我们打开了销路,我们不愁卖。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
  西毕庄67岁的种粮大户任德昭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连续10年种了60亩小麦。“我感觉种小麦收入挺高,而且不用太占劳力。从翻地、耘地、播种、施肥到收割全部都是机械操作,一年中也就忙活半个月,两季粮食纯收入有4万多元。”
  科技服务让粮农放心
  近年来,桓台县把引进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良种及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作为增收增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们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挂靠联合,建立育、繁、推联合体,紧跟作物育种的新动向。为保证玉米制种质量,县里确定了“外繁内供”的工作思路,与省内外实力强劲的育种生产单位结成联合体;在小麦良种方面,集中繁育,保证了大田种子的及时更新换代。桓台县已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玉米供种基地和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种子部门经常举办培训班,深入田间指导,普及栽培技术,重点解决测土配施肥、精量匀播、种子包底、统一供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问题。全县统一供种面积达到100%,种子包底率达到95%以上。
  目前,桓台县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非农产业,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比1990年初次成为“吨粮县”、单纯发展粮食时增长了2倍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