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59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8-17 09:1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反右倾的胜利 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记成都量具刃'...

第10版()
专栏:

反右倾的胜利 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
——记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大跃进
四川省成都量具刃具厂坚持了“先生产,后福利;边建设,边生产”的多快好省、勤俭办工厂的原则,从筹备到建成仅用了一年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在1958年1月全面投入生产。这个工厂在投入生产后,仅用六个月的时间就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去年的产值比年初国家下达的指标增加了六倍多。今年他们又提前一百零五天在总产值、产量、成本、利润和废品率等几个主要指标上,全面地完成了全年的国家计划,也就是提前三年零三个多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生产指标。
加强党的领导 大搞群众运动
成都量具刃具厂投入生产的一年多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了党的总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向一切右倾思想不断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取得了大跃进的胜利,生产出现了一跃再跃,一浪高过一浪的根本原因。
成都量具刃具厂的群众运动是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高潮。广大职工群众迫切要求改革陈规旧矩,参加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而有右倾思想的人却认为“工人管不了,也管不好”。厂党委首先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对这种思想,进行了批判,并以革命的精神,大破陈规,下放权力,实行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从而改变了企业内部的相互关系,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充分发挥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提出了成千上万条的合理化建议,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革新,攻克了不少生产关键,生产秩序有条不紊,管理工作大大加强,计划超额再超额,废品减少再减少,设备维护良好,事故大大减少,群众自觉的监督产品质量,成本逐月下降。
但是正当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有少数干部未能很好贯彻群众路线,错误地认为工人参加管理后,自己无事可作了,有的甚至故意放松了管理工作。少数领导干部还认为生产到顶了,再也不能跃进了,长此下去,使职工疲劳,要犯“大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就对大搞群众运动不满的人,又说什么:“大搞群众运动强调过多了”,“把旧的规章制度丑化过分了”,“下放权力造成了混乱”等等。这种怀疑和否定大跃进的成绩,企图走回头路的歪风,一度造成了某些同志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地阻碍了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以致去年年末生产计划增长速度缓慢,今年1月还有所下降。
针对以上情况,厂党委坚决贯彻了省委“一开头就抓紧,自始至终都抓紧”的指示,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边鸣放边检查边整改的群众性的揭发和教育,有右倾情绪的干部主动检查了自己的错误。由于对反对大搞群众运动的右倾思想进行了严肃批判和斗争,扫除了障碍,掀起了新的生产高潮。
为了巩固和发扬职工群众高涨的劳动热情,使企业管理进一步适应和促进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厂党委又发动群众,开展了从厂部、车间直至班组、个人的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工作,把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和深入细致的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他们批判了只依靠少数专业人员搞经济核算,把经济核算神秘化的错误思想,坚持了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推行经济核算工作。他们采取算细账,举办展览会,召开现场会,树立旗帜等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了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根据加强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的方针,制定和健全了各种核算制度和定额,并把各项指标落实到生产小组和个人,作为小组评比奖励的主要条件。与此同时还制定了综合奖励办法,把推行经济核算和劳动竞赛、物质鼓励三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因而,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全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经济核算,进一步充实和健全了企业管理工作,并且大大加强了职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进一步树立了勤俭建国、爱厂如家思想,生产突飞猛进,逐日上升。
为了把群众运动由一个胜利引向又一个胜利,今年6月厂党委根据省、市委和部局的指示,领导群众深入开展了优质高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一运动刚开展,右倾思想又有所抬头,他们夸大某一时期某种产品质量下降的缺点,把大跃进说成了“只是数量跃进,质量和技术没有跃进”。有的把提高产量和提高质量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压低产量指标,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把提高质量的希望寄托于检查员把关。厂党委则坚定不移地采取了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经过全厂大辩论,职工们举出了大量的事实批判了“质和量”不能并举的片面观点,及“技术和质量没有大跃进”的错误论调。紧接着党委又强调指出:必须以党的总路线指导我们的行动,既要提高产品质量,又要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于是,立即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优质高产红旗手竞赛运动。竞赛一开始,刃具车间一马当先,请田景琦等先进生产者介绍了他们优质高产的先进经验,当天,全车间就有六十多人突破日产千分钟定额,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红旗手的竞赛热潮。厂领导上还把质量关键向群众公布,采取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的三定办法,把关键层层落实到小组、个人。这样,一个攻克关键,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的红旗手竞赛运动,迅速向前发展了。
工艺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生产准备和决定工艺装备的依据。这个厂把整顿和贯彻工艺规程作为达到优质高产的重要组织保证,并把整顿贯彻工艺和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起来,来充实和丰富工艺规程的内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吸取群众技术革新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企图按照老工艺规矩办事。因此,厂党委在整顿工艺中,首先肯定了去年以来群众的技术革新建议;并且决定整顿工艺必须通过群众,接着就开展了群众性的普查工艺工作,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群众创造或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纳入工艺规程。这样,就把整顿工艺规程建立在群众运动的基础上,使之真正成为促进生产,提高质量的有力武器。
大闹技术革新 推动生产不断跃进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搞群众运动的中心内容。技术革新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和右倾思想斗争的过程。一开始,有的人认为“我们是新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高,没革头”,特别是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一切都动不得,把现代化设备神秘化、绝对化,对大洋企业能否革新抱着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当群众起来以后,生产不断发展冲破旧的平衡,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个别消极平衡论者又大叫什么“生产混乱了”,“产品质量不好,就是因为产量增加太快”等等,企图把生产限制在落后的水平上。这些,实质上都是安于现状,不要群众运动,不要大跃进的右倾思想。厂党委对这种思想坚决进行了批判,大力支持群众的革新建议,号召职工群众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革新。在先进生产者钟志刚、胡家福首创新纪录,提高工效三十倍、四十倍,田景琦一个月干完六个月的工作量和优秀学工张宝梅改进刻度机提高工效十五倍的带动下,全厂掀起了技术革新的高潮,创造发明,风起云涌,出现了提高工效六百倍、一千八百倍的革新建议。这一事实给予神秘论者、“动不得”论者、消极平衡论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在技术革新运动广泛开展起来以后,厂党委又不断地向群众提出“突破日产百万关”、“跨进1960年,向1962年迈进”等更高的新的奋斗目标,各车间、小组、个人都反复讨论,制订规划,通过比武打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夺关键、抢课题的竞赛热潮。并发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组成三结合小组,同心合力,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这样,就使技术革新运动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许多重大技术关键,在群众面前迎刃而解,生产能力飞速发展。目前,这个厂已超过原设计生产水平三倍,几种主要产品分别超过设计生产水平一点九倍至六十五倍,而且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成本显著降低。
为了继续跃进,现在全厂的技术革新运动,已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向技术尖端进军。这时,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又出来阻挠,他们说:“建厂才一、二年,就要搞自动化,刚会爬就要跑”,而厂领导上仍然坚持依靠群众,大胆试验,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就。如扭制钻头新工艺,现在已经正式投入生产,提高工效七倍,节约优质钢材50%以上,实现了节约材料的又一重大措施;卡尺装配流水线已于10月正式投入生产,机械操作由过去的10%提高到70%,把分散的生产,改为严格而有节奏的生产,生产周期缩短80%,整个工效提高二点五倍。此外,还试制成功了精密和尖端的新产品十二种。
成都量具刃具厂技术革新取得重大成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坚决贯彻了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千方百计战胜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厂党委向职工提出了“简易化、经济化、高速化”的口号,发动群众制成了许多专用设备,如利用老破车床和丢在废料堆里的轧钢机牌坊,改作成了现代化的扭制钻头设备,从而武装了自己,平衡了生产能力。在生产成倍增长的新形势下,又出现了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跃进?厂党委坚决依靠群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了冷拔、热拉、轧锻、热处理、精密铸造和利用废料,以及修改设计、工艺等一系列措施,仅今年就节约代用了一千多吨优质钢材。为了解决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个厂还开办了卫星厂。他们新建的钢铁分厂,可以冶炼各种工具钢,将逐步满足自己的需要。
全面关怀新生力量的成长
成都量具刃具厂的特点是新工人多,技术水平低。因此,从政治上教育提高新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热情,同时迅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把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这是保证生产跃进再跃进的重要条件。
从政治思想上提高新工人的觉悟,这是最根本的。这个厂的职工经过一系列的群众运动,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去年以来,又先后开展了优秀学工运动,和思想大练兵运动。领导干部也深入宿舍,通过与群众谈心,交换意见,交朋友,及时发现和解决思想问题,这样更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鼓舞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他们还注意了不断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今年在优质高产运动中,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贯彻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在基层干部和工人中,主要是新工人中,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大练兵运动。根据“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原则,他们采取以工段为单位成立训练班,由老工人、技术员担任教员、辅导员,采用了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办法,效果很好。除了结合当前任务,进行群众性的技术教育外,还分级开办了小学、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以至大学等一整套的职工业余学校,设立了脱产、半脱产或业余的各种专业工种短期训练班,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文化技术教育。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具有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和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落后的工人,也纷纷转变,不少已成为先进生产者、优质高产红旗手,许多新工人已经成为生产上的骨干。大批新生力量就这样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成都量具刃具厂在抓生产抓思想的同时,也注意了抓生活。这是保证群众运动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根据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设立了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小学、卫生所、浴室、茶社、理发室、探亲招待所、母子宿舍、俱乐部等福利设施。去年在发动家属参加生产以后,发展了能收托六百多人的托儿所、幼儿园,和能容纳一万多人的十个食堂,并发展养猪、种菜、养鱼等副业生产,目前已养猪八百多头,种菜四十多亩。
成都量具刃具厂虽然取得以上成绩,但是他们是不满足的,他们下决心奋战四季度,在生产上做到提前再提前,超额再超额,并虚心学习各兄弟厂的先进经验,在已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坚决保证超额完成增产计划。 AK6品论天涯网


第10版()
专栏:

无畏的战士
——记广东先进标兵罗木命的模范事迹
广东省汕头机械厂第二金工车间钳工小组组长、共产党员罗木命同志出身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和哥哥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靠年老的祖母抚养到十岁时,祖母去世了,他流离失所,过着乞丐生活。十七岁(1947年)那年,他参加了革命,在大南山游击队修械所工作。汕头解放后分配在潮汕矿务局机械修配厂做工。1952年调到汕头机械修配厂。
罗木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干劲,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革新技术,先后改进和创造工具设备达三百七十四件。他所在的生产小组原来全部是手工操作,现在已变为拥有各种车床(积木式)、刨床、铣床、镗床、钻床等二十三部和各种专用工具,使小组的生产80%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使生产效率成倍几倍以至几百倍地提高,以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十一年的工作量。他领导的生产小组,已经开始做1967年的工作。
眼残志坚 顽强不屈
1952年4月20日是星期天。当时,厂里因为电石供应不上,影响生产。罗木命心里十分焦急,这天,当他听到从广州运来了几桶电石的消息,喜出望外,独自跑进车间,准备取出电石供第二天生产。可是,由于电石桶运来时渗进雨水,当他猛力一敲时,引起了电石爆炸,眼睛受了重伤。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右眼才恢复了两三成的视力,左眼因受重伤终于失明了。
1954年5月,罗木命回厂。当时厂的领导劝他再休养一个时期,他却要求分配工作。后来,领导上决定让他在办公室当翻译接电话(因为厂长和有的干部不懂潮州话)。他干了四、五天,一天除了翻译几句话,就没有别的事。他看到全厂的职工都在紧张地劳动,他坚决提出回车间生产的要求。在他再三恳切要求下,厂长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
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罗木命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热爱,处处表现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态度。他认为:个人和小组的计划是国家计划的一部分,小计划不完成就会影响大计划的完成。大跃进的1958年,厂里决定6月份第二金工车间要生产八百部刨薯机。这个任务,比平常突增十几倍,当时无论在劳动力和设备上都感到大大不足,特别是加工刨薯机大飞轮更是一个难题。过去这些部件由兄弟车间负责加工,这时兄弟车间任务也很繁重,这个加工任务就下达到他的车间。如何安排生产呢?车间主任感到为难。罗木命想:“生产要大跃进,就必然会碰到困难,不管困难多大,总没有打游击困难。”于是他主动地向车间主任要求:把刨薯机大飞轮的任务交给他的小组。车间主任感到意外的问:“你们能干吗?”他毅然回答:“有困难有办法!”这个任务他们小组担当起来了。罗木命接受任务以后,想了又想最后把主意打在旧设备身上。他找技术员魏立然、副组长周修春一起研究,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过去改进的卧式钻床加以改装,再加上一个夹具,把飞轮夹持起来,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第二天在他的带动下,全组利用业余时间突击制成了一部加工大飞轮的专用工具,突破加工大飞轮设备缺乏的关键,生产效率提高了二倍多,使八百部刨薯机提前完成。正是由于这样,四年来,罗木命小组一直是月月超额完成计划。
敢想敢干 大胆革新
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罗木命同志在生产上表现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苦学苦钻,大胆革新。他认为生产越忙就越要巧干,革新一项技术,就能成倍、几倍以至几十倍地提高工效。因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是时时动脑筋,处处用心,生产上哪里出现薄弱环节,他便往哪里钻,哪个工序设备不足,他便在哪个工序闹革新。在生产喷雾器喷枪时,他先后改进和创造了锯铜管机、切橡皮管机、磨十字头机等等,使二十七道工序中有二十一道实现机械化操作。生产汽车轮胎螺丝时,他先后创造达牙机,双头铣边机等,使十五道工序中有十二道实现机械操作。去年以来生产立式钻床、摇臂钻床时,先后创造了土刨床、积木式车床、镗床等等,从而解决了每个时期工作量大、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计划。
罗木命说:“要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计划,必须走技术革命的道路。技术革命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我们生产什么就想什么,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钻,技术革新就会开花结果。”1954年他重返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眼睛不好,在生产中碰到重重的困难,如锯喷雾器喷枪的小铜管,每小时只锯四十条,比学徒工还少一半,质量也差。那时张明山、王崇伦的革新事迹传到了汕头修配厂,给罗木命极大的启发,他开始产生技术革新的念头。他曾看见过木工用金钱锯,利用电力锯木头很省力,因此想到,要是能够仿照这个办法来锯铜管,那不是很好吗?越想越有劲,在工具保管员徐荣泉的帮助下,经过几次失败,终于试制成功一架电动锯铜管机。把十条铜管夹在一起,移动一下自动的圆锯盘,就可以把铜管锯断。过去每小时只能锯四十条,现在每小时可以锯三百五十条,质量又有了保证。锯铜管机的成功,对罗木命自己来说是打开了解放思想之门。从此,他一直站在技术革新的最前列,带动全组同志,经常针对每个时期的生产关键,不断闹革新。
罗木命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一贯是坚持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干。眼睛看不见,便用手摸着干,不会画图,便用一个小黑板用粉笔画上粗大的白线设计各种零件的规格。白天眼睛还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一道道的线条,晚上就更困难了,盯视的时间长了眼睛就发痛,有时他爱人劝他休息,注意身体。他总是说:“不累!”接着又干下去。
虚心学习 依靠群众
五年来,罗木命所以不断前进,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和他的虚心学习,团结群众的优良作风分不开的。他总是这样对人说:“我所以能够做出一点点成绩,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大家,党好比海中水,我好像海中鱼,鱼离开水就不能生活。”他还说:“学先进要点滴不漏,先进不忘再先进。”因此,他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他每次到外地参加群英会时,总是如饥似渴地把有益的经验带回来。
“方向不明问领导,工作困难找群众”,这就是罗木命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困难的原因。在小组里他坚持有事和大家商量,集思广益,凡有重大问题,他总是提到小组的领导核心来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小组领导核心的作用。如今年4月,车间分配他们小组生产二十部摇臂钻床,因为铸件到中旬才陆续供应上,严重影响计划的完成,眼看连续四年来保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的荣誉,会有保不住的危险。在这紧要的关头,罗木命与党小组长及时召开了党团会议和组员会议,提出了“难可当,苦能受,红旗绝不能丢”的战斗口号,这样一来全组工人意气风发,干劲冲天,从而按期、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保持了集体的荣誉。
“一朵红花不成春,千紫万红方是春”,罗木命对这句话是有深切体会的。对待周围的同志,他能以同志式的态度,从政治思想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生产技术上具体帮助支持。所以大家也乐于和他一起苦干巧干。去年下半年,罗木命小组调进两个青年工人,一个是吕武能,平时工作劲头不大,经常出事故,人家称他为“事故专家”;一个是黄史川,车间七个小组走遍六个,人家都不欢迎他。罗木命向车间领导建议调来组里。他就和大家一起以兄弟般的态度对待他们,通过算经济、政治细账,教育吕武能,使他懂得出事故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加强他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从技术上进行帮助。以后,吕武能觉悟提高了,操作熟练了,生产上再不出事故了,而且在今年“五四”青年节被评为厂的青年突击手和厂的标兵。黄史川去年冬天棉被没有准备齐全,罗木命便发动小组帮助解决,并帮助他安排生活,他爱人、孩子有病就登门探望,问寒问暖亲如兄弟。黄史川很受感动,决心搞好生产来报答党和同志们的关怀。当黄史川工作开始做出成绩的时候,就表扬鼓舞他。现在,黄史川也成为生产革新能手、厂里的标兵了。在罗木命和组内其他党员的影响和教育下,真正做到“先进者旁边无落后人”,全组几十个人一条心,个个干劲冲天,生产上力争上游。 AK6品论天涯网


第10版()
专栏:

荒山变金山
——介绍江西省国营大茅山综合垦殖场
大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德兴县境内,海拔一千七百米,屹立在怀玉山脉丛山峻岭之中,方志敏同志曾经率领红军在这里和敌人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斗争,是赣东北老革命根据地之一。
峰峦重叠、资源丰富的大茅山,满山遍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纸、榨油、酿酒和林产化工原料,地下有金、银、铜、铁、镍、铅、锌、硫磺等宝藏;清澈的山泉瀑布是最理想的水电资源。可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大茅山区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无数勤劳勇敢的山区人民被屠杀,许多美好的庄园被烧毁,富饶锦绣的山区,变得人烟稀少,野兽成群,一片凄凉,正如德兴县志所记载的:“千峰倚空碧,万峰碍行云,林深人迹少,禽兽自相闻”。
自从党中央发出干部上山下乡、加强劳动战线的伟大号召以后,1957年冬天,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同志率领省直属机关五百六十八名干部奔上了大茅山,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综合垦殖场。随后,部队转业军官和扬州、上海等地的社会青年,先后来到了大茅山,全场的职工人数增加到一万五千多人。
1958年,经过全场职工的实干、苦干和巧干,实现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今年以来又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全场职工劳动热情空前高涨,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生产直线上升。现在,这个古老荒芜的大茅山出现了“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电灯闪亮、汽车奔驰”的繁荣景象,正如当地农民所歌唱的:
干部上了山,到处办工厂,
把草变成宝,枯木放光芒;
耕田用铁牛,机器轰轰响,
休息听广播,山区大变样。
建场一年多来,全场职工坚决执行了中共江西省委提出的“以林业为重点,农林牧副渔工业多种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方针,除大力造林、抚育和经营木材、茅竹和农业、畜牧业以外,主要是综合利用了丰富的野生植物,为大办山区工业开辟了广阔途径。
大茅山的马尾松很多,储量达三百多万立方米。他们根据国家对枕木、坑木的大量需要,在没有砍伐松树以前,有计划地采割松脂,加工松香、松节油。这样不仅可以供应国内生产建设的需要和换取外汇,而且割过松脂后的松树,用来做枕木、坑木,质量好、寿命长。现在,他们开办了两个松香厂,已经生产出松香七百六十四吨,松节油一百二十三吨,为国家创造了四十多万元的财富。在采割松香的同时,他们对幼林进行了抚育打枝工作,以加速松树的成长。他们利用打枝下来的松毛,经过蒸馏,提取了芳香油七千多斤,蒸馏后的松毛又用来做纸浆。在老松林里,有许多死松树含油很多,职工们在场党委提出的“把草变为宝,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小用变大用”的号召下,经过多次试验,采取干馏方法,共生产出明子干馏原油三百六十吨,并从明子干馏原油中,提炼出15%的人造汽油。他们建立了两个人造石油厂,现在已经生产出人造汽油一万八千多斤。在提炼汽油的同时,还提炼出柴油、选矿油、滑润油、机油、锭子油、沥青等产品。他们通过对马尾松的综合利用已经生产出二十七种化工原料。
杨梅酿美酒,味道甜又香;大茅山上的杨梅满山遍野,据1958年的调查,一般年景的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万斤左右。但是,多少年来,这些杨梅一直是在深山峡谷里自生自灭,成熟落地,腐烂成泥。大量的宝贵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干部上山以后,开办了杨梅酒厂,利用野生杨梅,酿出了美酒一百八十吨,在广州对外贸易交流会上被确定为出口佳酒。出口一吨杨梅酒可换回二十吨钢材,支援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今年,杨梅的收购量将达到五十三万斤,可酿酒四百吨,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在大量生产杨梅的同时,他们还生产了杨梅干、果酱、果冻、果子露、罐头等新产品,供应了市场的需要。随着利用杨梅酿酒成功,和根据凡是有淀粉的东西都可以做酒的原理,他们除利用桂花、野葡萄、山楂、山枣、青梅等生产了六种果酒外,还利用橡子、板栗、葛根等野生植物和野生果子,生产了白酒三百二十五吨。
野草变为宝,芭茅造纸张;大茅山上芭茅草很多,成片的就有十万亩。芭茅草的生长力很强,头年砍了,第二年又长,冬季用火烧了,春季就生长得更加旺盛,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去人民把芭茅草看成废物。干部上山以后,利用芭茅草和满山遍野的苦竹子造纸成功,建立了六个造纸厂、四个纸浆厂。没有机器设备,他们就利用山间溪水作为动力,使造纸厂及时投入生产。今年计划供应市场的文化用纸就有七十吨,并且将供应兄弟厂纸浆八百五十吨。
雄伟的大茅山上,古木参天,茅竹丛生,特别是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千百年来一直无人开发。干部上山以后,就在这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了生产基地,修筑了林间公路三十多公里,林间山道九十多公里,修筑木轨道、竹滑道、空架索道三十多公里和疏通河道五十多公里,并且开办了五个锯木厂和八个竹具加工厂,有计划地进行了砍伐和清山育林的工作。在清山育林中,他们把成材的木头锯成板材,制成经济适用而又精巧的用具;不成材的用来烧木炭。在烧木炭的过程中,又收回木醋液制成醋石。现在全场已经生产板材五千多立方米,运出茅竹一百多万根,木材三万八千立方米,烧木炭三千九百七十一吨,生产醋石四十五吨,有力的支援了国家建设。
一年多来,大茅山综合垦殖场在大茅山上建立起了酿酒厂、松香厂、明子干馏厂、人造石油厂、烤胶厂、机械厂、炼铁厂、食品加工厂、食用菌种厂、制材厂等九十四个。全场生产的品种,计有杨梅酒、白酒、松香、人造汽油、选矿油、润滑油、柴油、锭子油、沥青、芭茅纸、丙酮、醋石、食用菌种等一百多种。为了保证生产需要,他们还修建了一个六百瓩的水力发电站和十二个小型煤气发电站。
大茅山综合垦殖场大办山区工业的结果,使千百年来无人过问的野生植物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特别是下放干部和转业军官,在大办工业的浪潮中,在思想上和技术水平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已经普遍地掌握了一门以上的技术,最多的掌握了五至八门技术,也学会了管理生产、领导生产的本领。通过生产实践,他们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内心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周围的劳动人民交上了朋友,热爱上了山区。
大茅山综合垦殖场的工业生产能够高速度的发展,主要是贯彻了党的总路线,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勤俭办厂、先土后洋、土洋结合、重点突破、全面铺开”的方针,同时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贯彻执行“因陋就简、勤俭办厂”的方针,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过斗争的。开始筹建工厂时,有的同志主张办工厂就得像个样,生产要有机器和成套设备,厂房要砖木钢筋水泥结构的。场领导上严肃地批判了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坚定不移的贯彻了党的正确方针。如杨梅的季节性很强,成熟期只有十五天左右,如果不采取土法上马,先搭架子,就有错过季节的危险。因此,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和一千一百多元的投资,就盖起了一个八百多平方米的厂房,进行了生产。其他如木材加工厂、造纸厂、干馏厂也都是采用这种办法建立起来的。
土洋并举,先土后洋,这是垦殖场发展山区工业的特点之一。如松香厂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设备,全厂职工就发挥了高度的革命干劲和钻劲,自己动手找代用品。他们用废铁皮改装成油水分离器,用陶瓷缸做澄清过滤器,以麻石代替钢板,用茅竹代替铁管。整个松香厂除了松香甑和冷却器以外,全部设备都是职工找代用品作成的。这样,不仅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为国家节约了资金。事实证明,先土后洋,土洋结合,并根据条件可能再向小洋发展,这是大办山区工业中的一条正确道路。如明子干馏,起初只建立了小土炉,目的是要把油干馏出来,但油干馏出来之后,如何进一步把油变成多种产品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经过再三试验研究,认为干馏原油可以分馏出汽油。这样就必须建立两个比较正规的人造石油厂了。
大办山区工业,开始在技术力量上是不适应的。这是一个难关。为了突破这个难关,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一是发挥群众的独创精神,号召全场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造研究,大搞技术革新,边干边学,摸索经验掌握技术。利用芭茅造纸、明子干馏等技术问题都是这样得到解决的。二是注意选拔技术力量,做到人尽其材。发电厂的技术人材,就是从懂得电力知识的人员中选拔出来,然后集中进行短期训练。三是请土专家指导。采割松脂、提炼芳香油都曾拜老农为师。四是请师进门,定期教导。五是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工厂,就派人外出学习,厂房建成,技术力量也有了。以上五项办法,总起来说,也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办法。正因为是走了群众路线,技术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大茅山地上地下都有无尽的宝藏等待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两年前荒芜的大茅山,今天出现了一片光辉灿烂的远景。
(附图片)
为了迅速把大量竹木运下大茅山,山上铺上了木轨车道。砍竹能手王良富(右一人)等正在研究改进“木轨火车”。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AK6品论天涯网


第10版()
专栏:

文化低挡不住心头热
——记桂林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王全禄的革新事迹
王全禄是广西桂林市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的木工。他和许多劳动人民一样,在旧社会有着非常痛苦的遭遇。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十四岁远离家乡,到一家木工厂去当学徒。那时,他一年劳动的代价只能买二百八十斤红薯,当三年学徒只得到六十吊铜钱,连工具都要自己带。苦熬了三年,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三年过去了,还要帮师一年。帮师才半年多,他就得了重病。残酷的老板见他干不了活,便趁他病昏时,把他丢在一个山村的大树下。他在树下躺了两天,才勉强挣扎爬起来。沿途要饭走回家。回家还没住上一个月,国民党又来抓壮丁,迫得他只好逃到桂林去做零工。
这些痛苦的遭遇在王全禄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经过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他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懂得了过去受苦的根源,懂得了做一个工人的责任。
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木材加工任务一年比一年大,而他所在的木材加工厂,仍是用手工操作,效率低,赶不上需要。当时他就想,只有进行技术革新,推广和创造先进工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党组织,党组织鼓励他大胆去干。在党的领导支持和同志们的协助下,1956年以前,他就先后创造和改进了三十七种工具,使他们厂的木工活由鲁班祖师传下来的那一套手工操作跃进到半机械化或机械化。1957年改进了八种工具。1958年又创造和改革了十八种工具。今年第一季度,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厂的生产有了更大的跃进,为了赶上生产更大发展的需要,他们又创造改革了自动拉线机、断料机、四用刨床、门窗开角机、刨榫机等七种工具,这些先进工具一般都提高工作效率十倍以上。如刨门窗用的刨榫机,效率可提高四十二倍、自动刨板机提高三十倍以上。过去一个四级工,一天费老大劲最多也只能刨出二十几平方楼板;使用刨板机后,一个刚进厂个把月的学徒,一天就能刨出二百多方板子;板子的平整光滑程度,也远比过去手工做的质量好。使用这些先进工具以后,按初步估算,每年最低可以节省五万一千多个劳动日。现在全厂共有八十多种先进工具和半土半洋的机器,除了原有的一台七马力的电动机和一部圆锯以外,全是他们自力更生、自己制造的。现在一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就等于过去手工操作时三十多人的。
今年8月,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这时,桂林市委又发出了关于学习王全禄的号召。这样崇高的荣誉,使他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需要在生产中作出更大的努力。于是,8、9月份,他便和群众一道,针对厂内当时的生产关键,制造和改装了十部机器,改进了操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倍以至二十多倍,保证了重点工程的施工。
今年9月,在改装和试制这些机器过程中,他的左眼被铁屑擦伤了,不久右眼又被电焊光刺得通红。领导上和同志们劝他休息,可是他觉得这一点点病痛比起在旧社会所受的灾难痛苦,太算不了什么了。因此,他不顾一切地继续和同志们一道,日夜奋战。
大搞技术革新,对他来说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他深刻体会到只要听党的话,认真按照党的指示去做,就能排除万难,马到成功。
他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文化水平低。只有高小程度,又没有进过技术学校,写算都很费力,绘图就更感困难。如在搞自动刨板机的时候,必须先绘图,平面图还好办,侧面图却怎样也画不成。他想起了党曾指示过,要搞技术革新就要大胆地想、刻苦地学、顽强地试,于是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就更大了。他走路也在想,吃饭也在想,无时不在想。有一天晚上,当他在灯下正拿着模型左翻右弄、苦思苦想的时候,看到了灯光下模型的影子。这忽然启发了他,于是他就利用灯光投影的方法把侧面图画出来了。图画好了,还要去翻砂;要翻砂就得做模型。厂里没有翻砂工,自己又不懂,只好到外厂去学习,就这样边做边学地费了一个星期才做好。翻砂虽然成功了,但是要做成机器还要车、刨零件,要加工就要图纸。没有图纸,他就站在车床旁边给车工讲,车工照他讲的样子车。经过几个月的苦想、苦钻、苦试,终于把刨板机制成了。
除了文化水平低、技术上有困难以外,碰到的再一个困难就是原材料不足,其中主要是缺钢材。他知道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的钢铁太多,一时生产是赶不上需要的,所以每次搞革新都没有伸手向领导要材料。他紧紧遵循党所指示的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从土到洋的方针,在革新创造中尽量找代用品,以节约钢铁。如在搞刨边机、多头钻眼机的时候,大部分的部件都是用木材来代替钢铁的。
在技术革新中,他不但改进自己车间的工具,还考虑到其他车间。他知道一个厂有一个车间生产赶不上,就会影响其他车间,就会影响全厂。搞革新既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那就应该全盘考虑,所以,他经常帮助别的车间研究改进和创造工具。为了帮助别的车间搞一项创造发明,他经常通宵苦战。他在工作中从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因为他经常加班做活,并且做出很大成绩,厂里要奖励他,可是他坚决拒绝。他说:我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资本家干活,为什么要额外报酬呢? AK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