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栏:
一片丹心为人民
——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党员许敦华同志
雨露滋润禾苗壮,毛泽东思想育英雄。
一九五六年,正当全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时候,许敦华同志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满腔热情,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安徽铜陵县钟鸣公社联和大队。由于许敦华同志坚决带领广大贫下中农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许敦华同志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时时用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光辉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作标准,检查自己的行动。
一九六六年冬天,许敦华同志患了“膈食病”,胸部剧痛,食道里象卡着个核桃似的,连稀饭都难以咽下去。但他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悲惨遭遇:一家八口挤在两间破烂的茅草棚里,地主逼租逼债,逼得父亲忍着痛卖掉了用汗水换来的一块新垦地;母亲含着眼泪,把妹妹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自己从八岁开始,就被迫在地主家放牛,打短工。他想:如今的好日子那里来的?要不是毛主席领导,那有我们穷人的今天!他久久地仰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顿时觉得浑身热呼呼的。他想:“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我活着要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干革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下去!”
许敦华同志没有把自己的病痛挂在心上,而把全部心血都用到为贫下中农服务上,用到革命工作上。大雪天,他走东村,跑西村,安排社员生活,检查耕牛保养,忙了整整一天。夜晚,他打开“老三篇”,又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尺子检查一天的工作。当他想到徐村的杨开华家没有劳力,房上的积雪还没有扫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他忘了自己的病痛和疲劳,拄着棍,提着灯,顶风冒雪,又到五保户家问寒问暖去了。
有一次,贫农社员徐长春家房子着火了,正在患病休息的许敦华同志听说后,就一跃而起,奔向现场,奋不顾身地爬上房顶,扑向熊熊的烈火去抢救。当他裹着一身湿透了的衣服从房顶上下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徐长春家灾后的生活。他望着老徐焦急的脸色,关心地对他说:“你放心,再大的困难,有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公社给你顶着!”当时,许敦华同志顾不得自己换衣,就找其他干部商量,发动大家凑钱凑米帮助徐长春。第二天一早,许敦华同志还亲自把东西送到徐长春家里,感动得徐长春一家人说:“这不是钱和米,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关怀啊!”
由于劳累过度,许敦华同志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每天,他吃什么,就吐什么,甚至一连两天,粒米不进,贫下中农关切地劝他去看病。有人说:“你是复员军人,为工作病成这样子,组织上是会照顾的。”可是,他却笑着说:“党和毛主席对我的照顾已经很多了,我不能为自己的病再增加国家的负担。”他顶着病痛继续忘我地工作。
一次在与洪水的紧张搏斗中,许敦华同志病倒了。但他一想起毛主席“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导,想到一千三百亩庄稼,想到全大队的贫下中农,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哪里危急就往哪里奔。
一九六八年底,许敦华同志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公社革委会决定要他去看病,这时大队正在整党,他又犹豫了。他想:整党是对我进行教育的好机会,我怎能离开呢?最后还是在公社一再催促下,他才到附近的铜陵特区医院去治疗。经过透视检查,许敦华同志患的是“食道贲门癌”,必须立即转到南京去开刀。
在医院里,许敦华同志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战胜了病痛、呕吐和昏迷。他的胃切掉了三分之二,脾脏也摘除了,肋骨抽掉两根。手术后,十几天不能吃不能喝,刀口时时作痛,睡觉只能靠在床上。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学习“老三篇”,一字一句认真领会,一字一句对照检查。他说:“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学毛泽东思想不行啊!”
当时,正是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时候,许敦华同志在医院里再也呆不住了。他没等伤口愈合,就坚决要求出院了。
四月下旬,许敦华同志回到了家乡。贫下中农来看他,他就向大家宣传党的“九大”精神,向大家宣传毛主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在许敦华同志住院期间,大队成立革委会,领导上考虑到许敦华同志的身体状况,为了想让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与贫下中农商量好,暂时没有安排他负责什么工作。老许回家后,仍然象往常一样关心工作。他在途中看到有的地方开始栽秧了,立即向大队建议抓紧早插。干部来探望,他总不厌其烦地对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连牛栏在那里盖,磨粉机怎么修,他都考虑到了。他的妻子嫌他休息不好,生气地责备他:“你伤口还没好,又不是大队革委会委员,管那么多干什么?”他郑重地回答:“我虽然没有参加大队革委会工作,但我是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时时为党的工作操心,就要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而战斗!”老许就是这样一个一心想着革命,不知什么叫苦,什么叫累的人。
去年防汛抗洪期间,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仍然拄着棍子和大家一道巡埂。同志们劝他休息,他怎么也不肯。特大的洪水淹没了一些田地、房屋,大队面临着暂时的困难。有的干部退缩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蠢蠢而动,资本主义倾向也开始露头了。许敦华同志意识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他默念着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他支撑着瘦弱的身体,一家一户地看望,一个人一个人地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同时,他又主动和大队干部研究对策,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打击了阶级敌人,煞住了资本主义的妖风。
如今,联和大队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许敦华同志正以高昂的革命斗志,战胜疾病,朝气蓬勃地带领广大贫下中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自觉地当好普通一兵
共产党员娄星才,是海军北海舰队某舰上的“普通一兵”,服役十一年,十一年红。同志们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娄星才同志服役多年了,有一次,领导上确定让他退役,问他有什么意见。他说:“党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志愿,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说完,他就回到班里,把同志们召集在一起开会,要求大家把班里的革命好学风给新同志一班班地传下去。接着,他又把同志们带到机舱,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大家,要求同志们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苦练杀敌本领。最后,他才去整理自己的行李。正当他背起背包要离开军舰的时候,领导上通知他,要他继续留在部队工作。娄星才同志二话没说,把行李往床铺上一放,就到机舱里和同志们一块战斗去了。
娄星才同志留在舰上服役,引起了一番议论。有些同志说:“领导上准要提拔娄星才当干部啦!”可是,在公布提升干部的名单中却没有娄星才。有人问他:“怎么没有提升你呢?”领导上也找他谈心。娄星才向党和同志们坚决表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革命需要我留下,我就安心继续服役。”
后来,娄星才回家探亲。他到家第一天,就和社员们一起劳动。有的乡亲问他:“星才啊,你当了这么多年兵,又是党员,五好喜报年年寄回家,现在当了个什么干部啦?”娄星才同志回答说:“我要当毛主席的好战士,还差得很远呐!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他在回答的时候,突然觉得脸有些发红。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思想斗争。当天晚上,他认真学习“老三篇”,对照检查思想,感到自己脸上发红,就是因为头脑里的“私”字还没有彻底铲除。他认识到: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决不能有半点虚假。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决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入党做官论”的流毒,狠斗自己头脑中的“私”字,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此,娄星才同志更加自觉地当好“普通一兵”。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领导上先后五次从战士中提拔干部,娄星才同志仍旧当他的班长。有的同志原是娄星才班里的战士,现在成为娄星才的领导。娄星才同志总是虚心地向新干部征求意见,满腔热情地帮助新干部搞好工作。区队长范玉祥原是娄星才班里的一个战士,被提升为干部后不敢大胆领导。娄星才就主动和他谈心,汇报班里情况,帮助他出点子,想办法,使区队的工作搞得很出色。
后来,娄星才同志被提升为干部,他更是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当干部不久,毛主席发出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伟大号召,舰党委号召干部带头去农场劳动。有人对娄星才同志说:
“老娄啊,你刚从战士中提起来,这次下放劳动没有你的份啦。”娄星才同志说:“干部有新老,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是一样的,可不能打半点折扣。我是个新干部,更应该下放劳动。”他第一个向舰党委报名。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时,他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回舱室整理行李。有同志劝他:“到农场有二十多里路,天这么晚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明天去也一样。”娄星才同志坚决不肯,说:“执行毛主席指示,一分一秒也不能停。没有公共汽车,我就走到农场去。”说完,他果然背起背包,走到农场。在农场里,他处处带头,做好榜样。
施海红
第5版()
专栏:
心红似火
——记旅顺盐场革命委员会委员、老工人孙华喜
旅顺盐场革委会委员、老工人孙华喜,是个六十几岁的共产党员。在旧社会,他苦大仇深,身上至今还有被地主狗咬的块块伤疤,被盐霸鞭打的道道伤痕。
解放后,孙华喜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跟着毛主席一个心眼干革命。在文化大革命的三年多时间中,他带领广大工人抓革命,促生产,不断为人民立新功。
一九六八年初,旅顺盐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孙华喜被群众推选为革委会委员。
这一夜,孙华喜一宿没合眼。许多悲惨的往事涌上了心头。解放前,他父亲给地主扛了几十年长活,最后被冻死在河套里。母亲无奈,卖掉了孙华喜的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最小的小妹妹又饿死了。孙华喜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后来又到了盐场,在盐场受尽了盐霸的压迫和剥削。
想想过去,比比现在,孙华喜的泪珠子成串地往下掉。他暗暗发誓:“是毛主席让我这个在旧社会受尽了欺凌的人,今天当上了革命委员会的委员。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和群众心贴心,一刻也不脱离劳动,永远朝气蓬勃地紧跟毛主席干革命!”
孙华喜从当革委会委员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身不离毛主席指引的革命方向,心不离与自己同甘共苦的阶级兄弟,手不离使用了四十年的扒盐工具。除了开会或工作,他成天泡在盐田里。别看他是六十几岁的人了,干起活来赛过小伙子。有时他在革委会开了一天会,摸黑赶回班里,扛起大耙,又和大家一起劳动。有人问他:“老班长,你老是这么干,不累吗?”他笑笑说:“累点算什么?我们多受些累,就能为革命多贡献一分力量。”一天夜里,他听到窗外呼啸的风声,起来一看,乌云翻滚,天要下雨了。他想起还有一池子盐没扒,立即赶到盐池拿起大耙就干起来。当工人们被雷声惊醒赶来抢盐时,孙华喜已经把最后一耙盐扒出来了。望着衣服被淋得透湿的孙华喜,工人称赞说:“咱们的革委会委员,怎么看都和咱们一个样!”
一九六九年元旦,中央两报一刊发表了《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重要社论。社论刚刚播送完毕,孙华喜就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早就合计着,为了向党的‘九大’献礼,咱今年要想法打破老框框,提前灌卤,提前晒盐。”
当时,农历刚近腊月,按照老规矩,要灌卤晒盐最少也得再推迟两个月。提前这么些日子,能行吗?
孙华喜向大家解释说:“我这么想,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总有个特殊性,冬季也不都是坏天气,隔三、五天也有能晒盐的好日头,只要抓紧有利时机,不愁产不了盐。”大家都信服地点点头。
北方的隆冬,海滩上的西北风象刀子一样锋利,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要晒盐,必须先用淡水把盐池洗刮三次。淡水一放进去,转眼就是一池子冰,刮盐池实际上成了砸冰战斗。孙华喜领着大家在盐滩上苦战两天两夜,洗刮好了六付滩,在一月中旬放了第一次卤水。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就下了一场大雪,把六付滩的卤水全稀释了。没办法,只好把卤水收回。要干,就要重打锣鼓另开张。
农历大年夜,孙华喜找到一些老工人,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孙华喜问大家:“你们还记得不?解放前,有一次过年,咱们几个披着麻袋片偎依在盐田的窝棚里,连口糠都吃不上?”老伙伴们激动地回答:“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毛主席让咱盐工一步登天,咱可要永远忠于毛主席!”“这话说得对!”孙华喜一拍大腿站了起来,说:“我有个想法,那次过年,咱们是在盐滩上过的,今年这个年咱也要到盐滩上过。那次是盐霸不把咱当人看,把咱扔在那里;今天,翻了身的盐工,要到盐滩上去给毛主席争光!明天一早咱就重新刮池子,一定要从云彩缝里夺出盐来!”一听说给毛主席争光,哪个老盐工不攒着一股劲?大家都热烈地响应。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困难,大家还商量好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盐滩来。
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孙华喜就领着自己十五岁的女儿来了。接着,老盐工们也都把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晨曦中,阳光下,两代盐工们抱着同一个目的,在风雪严寒中战斗着。从初一到初三,他们把六付滩重新洗刮一遍,重新灌上了卤水。
那些天,天上的每一片云彩都牵动着孙华喜的心,夜里的每一阵风都能惊醒孙华喜的梦。他每天拿着比重计在盐滩上转,每天夜里总要爬起来看好几遍天。
长盐了,那碎银一样的大盐粒子眼看往上长,孙华喜的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盐刚长到一半,又是一场大雪,盐,全化了。有的人有点灰心了:“大冷天晒盐就是不行。”
孙华喜没有泄气,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孙华喜说:毛主席的教导是战胜帝、修、反的强大武器,也是我们战天斗地的强大武器!说罢,孙华喜又带领大家去刮池子,灌卤水。
又长盐了。这盐长在盐池里,也长在孙华喜的心上,他忘记了吃饭休息,日日夜夜守着这六付盐滩。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战之后,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扒出了第一茬盐!扒着这一耙一耙雪白的盐,盐工们都乐得合不拢嘴。孙华喜高兴得逢人就说:“胜利全靠毛主席,这都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呵!”
这一茬盐整整产了二百吨。每一粒盐都浸透了孙华喜和他的战友们的心血,都凝聚着孙华喜和他的战友们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党的“九大”胜利开幕的特大喜讯传来时,孙华喜正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这一夜,他兴奋得一宿没合眼。第二天,天刚放亮,他就向医生恳求出院。他说:“大夫,我是个老盐工,我的岗位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盐滩上啊!”医生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他出院,又嘱咐他出院后最少要全休一个月。可是,他哪里肯听,出了院就往盐滩奔。到班里以后,拿起大耙就和大家一起扒盐。同志们不让他干,他说:“这时候叫我闲着,比什么都难受!”他一边扒盐一边和大家畅谈学习“九大”新闻公报的心得,讨论落实“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同志们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什么样的困难也挡不住我们。”
红勤兵
第5版()
专栏:
一片丹心为人民
——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党员许敦华同志
雨露滋润禾苗壮,毛泽东思想育英雄。
一九五六年,正当全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时候,许敦华同志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满腔热情,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安徽铜陵县钟鸣公社联和大队。由于许敦华同志坚决带领广大贫下中农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许敦华同志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时时用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光辉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作标准,检查自己的行动。
一九六六年冬天,许敦华同志患了“膈食病”,胸部剧痛,食道里象卡着个核桃似的,连稀饭都难以咽下去。但他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悲惨遭遇:一家八口挤在两间破烂的茅草棚里,地主逼租逼债,逼得父亲忍着痛卖掉了用汗水换来的一块新垦地;母亲含着眼泪,把妹妹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自己从八岁开始,就被迫在地主家放牛,打短工。他想:如今的好日子那里来的?要不是毛主席领导,那有我们穷人的今天!他久久地仰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顿时觉得浑身热呼呼的。他想:“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我活着要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干革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下去!”
许敦华同志没有把自己的病痛挂在心上,而把全部心血都用到为贫下中农服务上,用到革命工作上。大雪天,他走东村,跑西村,安排社员生活,检查耕牛保养,忙了整整一天。夜晚,他打开“老三篇”,又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尺子检查一天的工作。当他想到徐村的杨开华家没有劳力,房上的积雪还没有扫的时候,再也坐不住了。他忘了自己的病痛和疲劳,拄着棍,提着灯,顶风冒雪,又到五保户家问寒问暖去了。
有一次,贫农社员徐长春家房子着火了,正在患病休息的许敦华同志听说后,就一跃而起,奔向现场,奋不顾身地爬上房顶,扑向熊熊的烈火去抢救。当他裹着一身湿透了的衣服从房顶上下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徐长春家灾后的生活。他望着老徐焦急的脸色,关心地对他说:“你放心,再大的困难,有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公社给你顶着!”当时,许敦华同志顾不得自己换衣,就找其他干部商量,发动大家凑钱凑米帮助徐长春。第二天一早,许敦华同志还亲自把东西送到徐长春家里,感动得徐长春一家人说:“这不是钱和米,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关怀啊!”
由于劳累过度,许敦华同志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每天,他吃什么,就吐什么,甚至一连两天,粒米不进,贫下中农关切地劝他去看病。有人说:“你是复员军人,为工作病成这样子,组织上是会照顾的。”可是,他却笑着说:“党和毛主席对我的照顾已经很多了,我不能为自己的病再增加国家的负担。”他顶着病痛继续忘我地工作。
一次在与洪水的紧张搏斗中,许敦华同志病倒了。但他一想起毛主席“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导,想到一千三百亩庄稼,想到全大队的贫下中农,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哪里危急就往哪里奔。
一九六八年底,许敦华同志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公社革委会决定要他去看病,这时大队正在整党,他又犹豫了。他想:整党是对我进行教育的好机会,我怎能离开呢?最后还是在公社一再催促下,他才到附近的铜陵特区医院去治疗。经过透视检查,许敦华同志患的是“食道贲门癌”,必须立即转到南京去开刀。
在医院里,许敦华同志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战胜了病痛、呕吐和昏迷。他的胃切掉了三分之二,脾脏也摘除了,肋骨抽掉两根。手术后,十几天不能吃不能喝,刀口时时作痛,睡觉只能靠在床上。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学习“老三篇”,一字一句认真领会,一字一句对照检查。他说:“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学毛泽东思想不行啊!”
当时,正是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时候,许敦华同志在医院里再也呆不住了。他没等伤口愈合,就坚决要求出院了。
四月下旬,许敦华同志回到了家乡。贫下中农来看他,他就向大家宣传党的“九大”精神,向大家宣传毛主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在许敦华同志住院期间,大队成立革委会,领导上考虑到许敦华同志的身体状况,为了想让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与贫下中农商量好,暂时没有安排他负责什么工作。老许回家后,仍然象往常一样关心工作。他在途中看到有的地方开始栽秧了,立即向大队建议抓紧早插。干部来探望,他总不厌其烦地对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连牛栏在那里盖,磨粉机怎么修,他都考虑到了。他的妻子嫌他休息不好,生气地责备他:“你伤口还没好,又不是大队革委会委员,管那么多干什么?”他郑重地回答:“我虽然没有参加大队革委会工作,但我是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时时为党的工作操心,就要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而战斗!”老许就是这样一个一心想着革命,不知什么叫苦,什么叫累的人。
去年防汛抗洪期间,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仍然拄着棍子和大家一道巡埂。同志们劝他休息,他怎么也不肯。特大的洪水淹没了一些田地、房屋,大队面临着暂时的困难。有的干部退缩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蠢蠢而动,资本主义倾向也开始露头了。许敦华同志意识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他默念着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他支撑着瘦弱的身体,一家一户地看望,一个人一个人地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同时,他又主动和大队干部研究对策,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打击了阶级敌人,煞住了资本主义的妖风。
如今,联和大队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许敦华同志正以高昂的革命斗志,战胜疾病,朝气蓬勃地带领广大贫下中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自觉地当好普通一兵
共产党员娄星才,是海军北海舰队某舰上的“普通一兵”,服役十一年,十一年红。同志们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娄星才同志服役多年了,有一次,领导上确定让他退役,问他有什么意见。他说:“党的需要,就是我个人的志愿,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说完,他就回到班里,把同志们召集在一起开会,要求大家把班里的革命好学风给新同志一班班地传下去。接着,他又把同志们带到机舱,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大家,要求同志们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苦练杀敌本领。最后,他才去整理自己的行李。正当他背起背包要离开军舰的时候,领导上通知他,要他继续留在部队工作。娄星才同志二话没说,把行李往床铺上一放,就到机舱里和同志们一块战斗去了。
娄星才同志留在舰上服役,引起了一番议论。有些同志说:“领导上准要提拔娄星才当干部啦!”可是,在公布提升干部的名单中却没有娄星才。有人问他:“怎么没有提升你呢?”领导上也找他谈心。娄星才向党和同志们坚决表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革命需要我留下,我就安心继续服役。”
后来,娄星才回家探亲。他到家第一天,就和社员们一起劳动。有的乡亲问他:“星才啊,你当了这么多年兵,又是党员,五好喜报年年寄回家,现在当了个什么干部啦?”娄星才同志回答说:“我要当毛主席的好战士,还差得很远呐!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他在回答的时候,突然觉得脸有些发红。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思想斗争。当天晚上,他认真学习“老三篇”,对照检查思想,感到自己脸上发红,就是因为头脑里的“私”字还没有彻底铲除。他认识到: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决不能有半点虚假。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决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入党做官论”的流毒,狠斗自己头脑中的“私”字,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此,娄星才同志更加自觉地当好“普通一兵”。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领导上先后五次从战士中提拔干部,娄星才同志仍旧当他的班长。有的同志原是娄星才班里的战士,现在成为娄星才的领导。娄星才同志总是虚心地向新干部征求意见,满腔热情地帮助新干部搞好工作。区队长范玉祥原是娄星才班里的一个战士,被提升为干部后不敢大胆领导。娄星才就主动和他谈心,汇报班里情况,帮助他出点子,想办法,使区队的工作搞得很出色。
后来,娄星才同志被提升为干部,他更是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当干部不久,毛主席发出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伟大号召,舰党委号召干部带头去农场劳动。有人对娄星才同志说:
“老娄啊,你刚从战士中提起来,这次下放劳动没有你的份啦。”娄星才同志说:“干部有新老,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是一样的,可不能打半点折扣。我是个新干部,更应该下放劳动。”他第一个向舰党委报名。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要求时,他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回舱室整理行李。有同志劝他:“到农场有二十多里路,天这么晚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明天去也一样。”娄星才同志坚决不肯,说:“执行毛主席指示,一分一秒也不能停。没有公共汽车,我就走到农场去。”说完,他果然背起背包,走到农场。在农场里,他处处带头,做好榜样。
施海红
第5版()
专栏:
心红似火
——记旅顺盐场革命委员会委员、老工人孙华喜
旅顺盐场革委会委员、老工人孙华喜,是个六十几岁的共产党员。在旧社会,他苦大仇深,身上至今还有被地主狗咬的块块伤疤,被盐霸鞭打的道道伤痕。
解放后,孙华喜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跟着毛主席一个心眼干革命。在文化大革命的三年多时间中,他带领广大工人抓革命,促生产,不断为人民立新功。
一九六八年初,旅顺盐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孙华喜被群众推选为革委会委员。
这一夜,孙华喜一宿没合眼。许多悲惨的往事涌上了心头。解放前,他父亲给地主扛了几十年长活,最后被冻死在河套里。母亲无奈,卖掉了孙华喜的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最小的小妹妹又饿死了。孙华喜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后来又到了盐场,在盐场受尽了盐霸的压迫和剥削。
想想过去,比比现在,孙华喜的泪珠子成串地往下掉。他暗暗发誓:“是毛主席让我这个在旧社会受尽了欺凌的人,今天当上了革命委员会的委员。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和群众心贴心,一刻也不脱离劳动,永远朝气蓬勃地紧跟毛主席干革命!”
孙华喜从当革委会委员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身不离毛主席指引的革命方向,心不离与自己同甘共苦的阶级兄弟,手不离使用了四十年的扒盐工具。除了开会或工作,他成天泡在盐田里。别看他是六十几岁的人了,干起活来赛过小伙子。有时他在革委会开了一天会,摸黑赶回班里,扛起大耙,又和大家一起劳动。有人问他:“老班长,你老是这么干,不累吗?”他笑笑说:“累点算什么?我们多受些累,就能为革命多贡献一分力量。”一天夜里,他听到窗外呼啸的风声,起来一看,乌云翻滚,天要下雨了。他想起还有一池子盐没扒,立即赶到盐池拿起大耙就干起来。当工人们被雷声惊醒赶来抢盐时,孙华喜已经把最后一耙盐扒出来了。望着衣服被淋得透湿的孙华喜,工人称赞说:“咱们的革委会委员,怎么看都和咱们一个样!”
一九六九年元旦,中央两报一刊发表了《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重要社论。社论刚刚播送完毕,孙华喜就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早就合计着,为了向党的‘九大’献礼,咱今年要想法打破老框框,提前灌卤,提前晒盐。”
当时,农历刚近腊月,按照老规矩,要灌卤晒盐最少也得再推迟两个月。提前这么些日子,能行吗?
孙华喜向大家解释说:“我这么想,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总有个特殊性,冬季也不都是坏天气,隔三、五天也有能晒盐的好日头,只要抓紧有利时机,不愁产不了盐。”大家都信服地点点头。
北方的隆冬,海滩上的西北风象刀子一样锋利,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要晒盐,必须先用淡水把盐池洗刮三次。淡水一放进去,转眼就是一池子冰,刮盐池实际上成了砸冰战斗。孙华喜领着大家在盐滩上苦战两天两夜,洗刮好了六付滩,在一月中旬放了第一次卤水。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就下了一场大雪,把六付滩的卤水全稀释了。没办法,只好把卤水收回。要干,就要重打锣鼓另开张。
农历大年夜,孙华喜找到一些老工人,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孙华喜问大家:“你们还记得不?解放前,有一次过年,咱们几个披着麻袋片偎依在盐田的窝棚里,连口糠都吃不上?”老伙伴们激动地回答:“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毛主席让咱盐工一步登天,咱可要永远忠于毛主席!”“这话说得对!”孙华喜一拍大腿站了起来,说:“我有个想法,那次过年,咱们是在盐滩上过的,今年这个年咱也要到盐滩上过。那次是盐霸不把咱当人看,把咱扔在那里;今天,翻了身的盐工,要到盐滩上去给毛主席争光!明天一早咱就重新刮池子,一定要从云彩缝里夺出盐来!”一听说给毛主席争光,哪个老盐工不攒着一股劲?大家都热烈地响应。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困难,大家还商量好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盐滩来。
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孙华喜就领着自己十五岁的女儿来了。接着,老盐工们也都把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晨曦中,阳光下,两代盐工们抱着同一个目的,在风雪严寒中战斗着。从初一到初三,他们把六付滩重新洗刮一遍,重新灌上了卤水。
那些天,天上的每一片云彩都牵动着孙华喜的心,夜里的每一阵风都能惊醒孙华喜的梦。他每天拿着比重计在盐滩上转,每天夜里总要爬起来看好几遍天。
长盐了,那碎银一样的大盐粒子眼看往上长,孙华喜的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盐刚长到一半,又是一场大雪,盐,全化了。有的人有点灰心了:“大冷天晒盐就是不行。”
孙华喜没有泄气,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孙华喜说:毛主席的教导是战胜帝、修、反的强大武器,也是我们战天斗地的强大武器!说罢,孙华喜又带领大家去刮池子,灌卤水。
又长盐了。这盐长在盐池里,也长在孙华喜的心上,他忘记了吃饭休息,日日夜夜守着这六付盐滩。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战之后,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扒出了第一茬盐!扒着这一耙一耙雪白的盐,盐工们都乐得合不拢嘴。孙华喜高兴得逢人就说:“胜利全靠毛主席,这都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呵!”
这一茬盐整整产了二百吨。每一粒盐都浸透了孙华喜和他的战友们的心血,都凝聚着孙华喜和他的战友们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党的“九大”胜利开幕的特大喜讯传来时,孙华喜正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这一夜,他兴奋得一宿没合眼。第二天,天刚放亮,他就向医生恳求出院。他说:“大夫,我是个老盐工,我的岗位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盐滩上啊!”医生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他出院,又嘱咐他出院后最少要全休一个月。可是,他哪里肯听,出了院就往盐滩奔。到班里以后,拿起大耙就和大家一起扒盐。同志们不让他干,他说:“这时候叫我闲着,比什么都难受!”他一边扒盐一边和大家畅谈学习“九大”新闻公报的心得,讨论落实“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同志们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什么样的困难也挡不住我们。”
红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