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专栏:
爱民新歌
去年三月份,解放军某医院在广西桂北大荷塘山区创办了一所由四个人组成的、设备简陋的“爱民医院”。九个多月来,爱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热爱人民的红心,踏遍了大荷塘地区的山山水水,用实际行动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新歌。
“当年的红军医生回来了”
深山瑶寨传喜事。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桂北山区某地桐油大队,贫下中农正为阎明秀大娘的双眼重见红太阳而欢欣鼓舞。
阎大娘在旧社会受尽寨主、头人的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解放后,阎大娘和广大贫下中农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不幸几年前,阎大娘双眼患病,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农村缺医少药,大娘的双眼成了瞎子。多年来,她多么盼望有一天,能重开双眼喜看红太阳啊!
大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天,爱民医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踏着红军走过的道路,来到了桐油大队。他们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过仔细检查,阎大娘的眼病要动手术,可是这里没有器材,怎么动法?有的同志说:“还是把大娘接到爱民医院去吧!”有的同志认为,接到医院去,还要走二十多里路,大娘眼睛看不见,走路不便。于是,他们决定回医院取器材。胡光玉带着一个医生,不顾疲劳,连夜赶回爱民医院。一路上,山高林密,到处黑黝黝的,他俩为了减少大娘的痛苦,克服了许多困难,一直摸到半夜才赶到医院。取到器材后,他俩连续奋战,在第二天清晨赶回桐油大队,为阎大娘的眼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
阎大娘的病情好转得很快,手术切口就要拆线啦。拆线的当天,大娘多年失去光明的眼睛终于重见太阳了!村里村外的贫下中农象办喜事一样,纷纷赶到阎大娘家,大家齐赞解放军好,齐颂毛主席的恩情深。一位年满七旬的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激动万分地向大家讲述了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红军医生为了抢救一名雇农兄弟,连夜上山采药的生动事迹。老大爷高兴地说:“说一千,道一万,只因有了毛主席的好领导,才有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
打这以后,村里的贫下中农每逢看到爱民医院的同志进山来,总是奔走相告,热情招呼:“当年的红军医生回来了!”
第3版()
专栏:
“都有一颗爱民的红心”
去年八月间,爱民医院收到了水桥公社一位贫农社员的来信。信上恳切地说:“解放军同志,我多么想和乡亲们一道早日投入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啊!可惜眼睛患病多年,行动不便,我相信毛主席派来的爱民医院的解放军能把我的病治好。”
水桥公社离大荷塘山区路很远,怎么办呢?爱民医院的同志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们想: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把贫下中农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不管山多高路多远,也要把毛主席的亲切关怀送到贫下中农的心坎里。于是,领导决定派军医王墨林立即赶到水桥公社。
第二天,王医生起了一个大早,他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带着爱民医院全体同志对贫下中农的深情厚谊,急速地上了路。
南方的八月,骄阳似火。长途跋涉,使他汗流浃背。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气赶了八十多里山路,傍晚六点多钟,才到达了水桥公社。可是,事不凑巧,这位贫农社员,前两天已去桂林了。病人没有见到,王医生更是不放心。
晚上,他不顾一天长途跋涉的疲劳,挨门挨户地走访,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史,并为贫下中农治病。在走访中,王医生还向“赤脚卫生员”和贫下中农介绍了用中草药治疗胃炎、角膜斑翳等多发病、常见病的疗法,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一早,他辞别了贫下中农回医院。临别前,他约定时间,再次赶来接病人去医院治病。不久,爱民医院的同志专程把这位病人从水桥公社接到了爱民医院。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位社员的病终于治好了,朝气蓬勃地投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第一线。水桥村的广大贫下中农十分感动地说:“毛主席教导出来的解放军医生,都有一颗爱民的红心!”
第3版()
专栏:
和爱民医院的同志一个样
正是农忙季节,稻田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欢乐,只见一位年青的姑娘,背着药箱,蹲在田头,利用劳动间隙,给贫下中农看病。大家齐声夸奖她:“这姑娘想得真周到,和爱民医院解放军同志一个样。”她就是塘口大队“赤脚医生”赵美秀。
小赵开始对“赤脚医生”工作不安心,认为整天和草药打交道,没什么奔头,还是当一个工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大。这件事被爱民医院的郭景臣同志知道了,他心想:小赵不安心“赤脚医生”工作,主要是对贫下中农掌握医疗卫生大权的意义认识不足。我是爱民医院的一名战士,宣传毛泽东思想,帮助贫下中农掌权,这是最大的爱民。这天,老郭手捧红宝书,走了二里多路,来到小赵的家里,和她共同学习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一起回忆万恶的旧社会无数穷人活活被疾病折磨死的惨景,控诉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广大农村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害得广大贫下中农缺医少药的滔天罪行。老郭语重心长地对小赵说:“小赵,毛主席领导贫下中农夺回了医疗卫生大权,这个权要紧紧掌牢,你可不能辜负贫下中农对你的信任呵!”小赵联想起爱民医院的同志,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巡回医疗,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生动事迹,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她决心永远扎根山区,为贫下中农当好“赤脚医生”,象爱民医院的同志那样,听毛主席的话,“完全”“彻底”为贫下中农服务。
从此,赵美秀总是奔走在田头、地里,走村串户地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一天深夜,大雨滂沱,突然,一阵敲门声把她惊醒。当她知道附近的一位贫农妇女要临产时,就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冒着大雨,摸黑赶到了产妇家里,并马上做好准备,细心地进行接产,小孩平安地生下来。产妇家里的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拉着小赵的手称赞说:“这姑娘和爱民医院的同志一个样!”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最大的爱民
在盘锦东风农场红旗大队,提起解放军班长陈毕伟“三次登门送宝”的故事,五里八村,许多人都知道,大家称赞说:毛泽东思想是法宝,亲人解放军就是好,治好老孙思想病,革命重担肩上挑。
孙振福是红旗大队第六队队长。十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学在先,干在前,带领着贫下中农战天斗地,斗私批修,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大道奋勇前进。
去年三月,队里刮起了一股“当干部吃亏”的风。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老孙也产生了“换班”思想,不想再干下去了。恰巧有个青年社员和他吵了几句,老孙就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为这事,贫下中农心里都很着急。
贫下中农有困难,革命战士心不安。驻在附近的解放军班长陈毕伟心里却象着了一团火,不住地寻思:春耕大忙季节就要到了,有很多工作需要安排,老孙撂挑子怎么行呢?更重要的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干部吃亏论”的流毒还在毒害着我们的阶级兄弟。毛主席要我们拥政爱民,现在帮助老孙斗私批修,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重新挑起重担,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就是最大的“爱民”,最实际的“拥政爱民”。
已是掌灯时分,陈班长赶快吃完了晚饭,就来到老孙家里。开始老孙还挺热情,当谈起当队长的事来,他就沉默不语了。第二天晚上,陈班长又来到老孙家,和他一起学习“老三篇”,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忆苦思权,深深触动了老孙。
陈班长走后,老孙的脑子里象开了锅,躺在炕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想到自己撂了挑子后,一小撮阶级敌人大放“有事轮着干”的妖风,大搞篡夺领导权的阴谋活动。这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使他深深认识到“权”的重要,他自言自语地说:“决不能让敌人翻天,不能把权交出去!”孙大嫂在一旁听着,以为他还在发牢骚,就说:“你快丢掉私心干吧!贫下中农不掌权,还能让地主掌权?”没想到老孙却斩钉截铁地说:“干!明早就去向大伙检讨。”
陈班长从老孙家里回来,还在考虑着帮助老孙的办法,他想,有毛泽东思想这把万能金钥匙,不愁打不开老孙思想上的锁。第二天一清早他就朝老孙家走去。刚一进门,迎面碰上老孙匆匆往外走,一问,老孙憨笑着说,要去向贫下中农做检讨,陈班长高兴地紧紧握住他那长满厚茧的大手笑了起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道路照得亮堂堂。老孙和陈班长并肩向生产队队部走去。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太华山上军民肩并肩心贴心
去年九月下旬的一天,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华山区,大雨瓢泼,千沟百坳水流湍急。解放军某部四连指战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常备不懈的教导,为保卫山区,严防阶级敌人的捣乱和破坏,穿竹林,越溪涧,爬高山,跨陡谷,机警地执行着巡逻任务。
晚上七点多钟,四连三排指战员翻过两座大山,来到了丁家山。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一个个响雷震撼着群山。
这时,排长何世俊领着大家背诵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大声说:“帝、修、反相互勾结,阴谋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国内的阶级敌人也不甘心死亡。我们要提高革命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漆黑的夜里,战士们精神抖擞地向山顶爬去。可是,刚刚爬到山顶,转到背坡时,突然,领头探路的九班长发出“停止前进”的信号。闪电间,只见绝壁脚下的涧滩,咆哮的山洪正以每秒八、九米的速度直泻而下,洪水激起的浪花溅出一丈多高,千斤巨石象奔腾的猛兽破滩而过。
正当三排的同志准备强渡洪水继续前进的时候,涧滩对岸电光一亮,打来了联络信号。指战员们一看,知道是大涧大队的民兵小分队发来的信号,便迅速地回了信号。
“兵民是胜利之本”。大涧大队的民兵小分队都是山沟里土生土长起来的贫农儿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体会到握紧枪杆子的重要,非常热爱解放军。每当四连的指战员巡逻时,他们都紧密配合,大力协助。特别是气候条件恶劣时,他们在危险地段,处处设防。
今夜,他们见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就来到了这里,巡逻保坝,接应部队。当他们和部队取得了联系,个个十分高兴。但是,由于风大雨急,无法向部队传话。民兵们怕部队不熟悉地形,不了解山洪特性,强渡过涧,造成危险,个个心急如燎。这时,共产党员、老民兵张九如斩钉截铁地说:“过去我们山区的民兵协助新四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今天,山洪暴发了,我们接应亲人要紧!”说罢,他们立即分成了两组,一组不断地向部队发出阻止前进的信号,一组绕山接应部队。
接应部队的一组不顾狂风暴雨,提着马灯,拿着手电,急速前进。他们跑到大林卡时,一条水流湍急的山洪挡住了去路。怎么办?是直冲过去,还是畏缩后退?这时他们的耳边响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高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战斗口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顶着齐腰深的山水,硬是冲了过去。坡陡路滑不好走,他们两手着地,一寸一寸地往上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他们把早一分钟接到部队,看成是对子弟兵多一分热爱,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作出一分贡献。就这样,民兵们终于翻过了两座山,冲过了一条洪流,接到了部队,安全地返回到大涧大队。
当部队同志稍休息了一刻,又要顶风冒雨向太华山顶前进的时候,一位在旧社会受过熬煎、苦大仇深的老民兵站起来激动地说:“走!这段洪水路我熟悉,我送你们上山!”说着,他站在军民排列的队伍前面,带着队伍出发了。
雷声??,电光闪闪。军民同心协力,顶着狂风暴雨,臂挽着臂,肩挨着肩,形成冲不垮的铜墙铁壁,奋战在湍急的洪水之中,向巍峨的太华山顶前进。
常向东 宁红文
第3版()
专栏:
小队员三访老红军
在南海前哨的“天涯海角”,人们传诵着“小陈三访老红军”的故事。
广州部队海上服务队十五岁的小队员陈信珍,怀着到海岛去改造思想的强烈愿望,来到了海上服务队。刚上船,就遇到了大风,海浪一个接一个迎面扑来,坐在船上就象打秋千一样,不一会,小陈就哇哇地吐开了。好不容易上了岸,又攀悬崖,走沙滩,步行十多里才到部队驻地。严峻的考验,引起了小陈的思想波动。她想,海岛生活太艰苦了,在家锻炼不是一样吗,何必自找苦吃呢?小陈带着这个活思想,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同时,还访问了张思德生前的战友、某医院革委会主任许成余同志。
这位老红军战士给大家讲述了张思德同志在长征路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动人事迹:红军过雪山时,张思德的脚已经冻坏了,严寒和饥饿使他几次昏倒,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苦,总是忍着剧烈的疼痛去搀扶别的战友。老许说:“过去,张思德同志为了我们今天不受苦,甘愿吃尽苦中苦;今天,为了天下劳动人民永远不受苦,我们就要象张思德那样,一辈子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红军的话深深教育了小陈。小陈决心做一个象张思德那样的人,把老红军的光荣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
有一天深夜,突然刮起台风,狂风夹着雷雨,小陈想:只有知道战士的疾苦,才能更好地为战士服务,天气越坏,越是向战士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好时机。于是,她就顶风冒雨跑到海边,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衣服被雨水打湿了,身上凉冰冰的。小陈却以自己吃了一点苦,受到了一次锻炼,心里感到格外温暖。小陈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行动,受到广大战士的称赞。在赞扬声中,小陈又遇到了新的考验。
有一次,高山哨所送来了几个水壶,修好后还没送上去。小陈想:山高路远又难走,还是等他们下来吃饭时带走吧。队里指导员就这个问题找她谈心。她又带着是什么东西妨碍自己“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二次跑去访问了老红军。
老红军语重心长地说:“张思德同志在烧炭中,吃苦比别人多,累活干得比别人多。我们一天砍二、三捆柴,回来就休息,他一天砍五、六捆还不休息。最后,他为了烧好炭,多烧炭,不幸牺牲在窑里。”
老红军的话,又一次打开了小陈的心窍。她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主要是思想上缺乏张思德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为人民服务的彻底革命精神。她想:革命的路子对我来说还很长,我可不能受到点表扬,就产生“差不多”的思想啊!她下定决心搬开这块绊脚石,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步不停,继续前进。
以后,小陈天天和大家一起废寝忘食地给战士修修补补,服务上门,一有时间就帮连队喂猪、挑水,什么活都争着干。有一次,她不怕苦、不怕累,翻山越岭,登悬崖峭壁,把两双修补好的鞋子送到驻在高山上的战士手里。
海上服务队要走了,小陈又和大家一道去向“老红军”告别。老许同志从箱子里取出了自己的红军挂包,送给小陈,并勉励她象张思德那样,永远忠于毛主席,不断革命,攀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峰,做“完全”“彻底”为战士服务的海上勤务兵!小陈双手接过挂包,心潮翻滚,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表示:要走老红军走过的路,做张思德那样的人,决心背好这个挂包,跟着毛主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爱民新歌
去年三月份,解放军某医院在广西桂北大荷塘山区创办了一所由四个人组成的、设备简陋的“爱民医院”。九个多月来,爱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热爱人民的红心,踏遍了大荷塘地区的山山水水,用实际行动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谱写了一曲曲爱民新歌。
“当年的红军医生回来了”
深山瑶寨传喜事。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桂北山区某地桐油大队,贫下中农正为阎明秀大娘的双眼重见红太阳而欢欣鼓舞。
阎大娘在旧社会受尽寨主、头人的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解放后,阎大娘和广大贫下中农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不幸几年前,阎大娘双眼患病,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农村缺医少药,大娘的双眼成了瞎子。多年来,她多么盼望有一天,能重开双眼喜看红太阳啊!
大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天,爱民医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踏着红军走过的道路,来到了桐油大队。他们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过仔细检查,阎大娘的眼病要动手术,可是这里没有器材,怎么动法?有的同志说:“还是把大娘接到爱民医院去吧!”有的同志认为,接到医院去,还要走二十多里路,大娘眼睛看不见,走路不便。于是,他们决定回医院取器材。胡光玉带着一个医生,不顾疲劳,连夜赶回爱民医院。一路上,山高林密,到处黑黝黝的,他俩为了减少大娘的痛苦,克服了许多困难,一直摸到半夜才赶到医院。取到器材后,他俩连续奋战,在第二天清晨赶回桐油大队,为阎大娘的眼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
阎大娘的病情好转得很快,手术切口就要拆线啦。拆线的当天,大娘多年失去光明的眼睛终于重见太阳了!村里村外的贫下中农象办喜事一样,纷纷赶到阎大娘家,大家齐赞解放军好,齐颂毛主席的恩情深。一位年满七旬的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激动万分地向大家讲述了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红军医生为了抢救一名雇农兄弟,连夜上山采药的生动事迹。老大爷高兴地说:“说一千,道一万,只因有了毛主席的好领导,才有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
打这以后,村里的贫下中农每逢看到爱民医院的同志进山来,总是奔走相告,热情招呼:“当年的红军医生回来了!”
第3版()
专栏:
“都有一颗爱民的红心”
去年八月间,爱民医院收到了水桥公社一位贫农社员的来信。信上恳切地说:“解放军同志,我多么想和乡亲们一道早日投入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啊!可惜眼睛患病多年,行动不便,我相信毛主席派来的爱民医院的解放军能把我的病治好。”
水桥公社离大荷塘山区路很远,怎么办呢?爱民医院的同志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们想: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把贫下中农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不管山多高路多远,也要把毛主席的亲切关怀送到贫下中农的心坎里。于是,领导决定派军医王墨林立即赶到水桥公社。
第二天,王医生起了一个大早,他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带着爱民医院全体同志对贫下中农的深情厚谊,急速地上了路。
南方的八月,骄阳似火。长途跋涉,使他汗流浃背。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气赶了八十多里山路,傍晚六点多钟,才到达了水桥公社。可是,事不凑巧,这位贫农社员,前两天已去桂林了。病人没有见到,王医生更是不放心。
晚上,他不顾一天长途跋涉的疲劳,挨门挨户地走访,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史,并为贫下中农治病。在走访中,王医生还向“赤脚卫生员”和贫下中农介绍了用中草药治疗胃炎、角膜斑翳等多发病、常见病的疗法,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一早,他辞别了贫下中农回医院。临别前,他约定时间,再次赶来接病人去医院治病。不久,爱民医院的同志专程把这位病人从水桥公社接到了爱民医院。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位社员的病终于治好了,朝气蓬勃地投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第一线。水桥村的广大贫下中农十分感动地说:“毛主席教导出来的解放军医生,都有一颗爱民的红心!”
第3版()
专栏:
和爱民医院的同志一个样
正是农忙季节,稻田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欢乐,只见一位年青的姑娘,背着药箱,蹲在田头,利用劳动间隙,给贫下中农看病。大家齐声夸奖她:“这姑娘想得真周到,和爱民医院解放军同志一个样。”她就是塘口大队“赤脚医生”赵美秀。
小赵开始对“赤脚医生”工作不安心,认为整天和草药打交道,没什么奔头,还是当一个工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大。这件事被爱民医院的郭景臣同志知道了,他心想:小赵不安心“赤脚医生”工作,主要是对贫下中农掌握医疗卫生大权的意义认识不足。我是爱民医院的一名战士,宣传毛泽东思想,帮助贫下中农掌权,这是最大的爱民。这天,老郭手捧红宝书,走了二里多路,来到小赵的家里,和她共同学习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一起回忆万恶的旧社会无数穷人活活被疾病折磨死的惨景,控诉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广大农村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害得广大贫下中农缺医少药的滔天罪行。老郭语重心长地对小赵说:“小赵,毛主席领导贫下中农夺回了医疗卫生大权,这个权要紧紧掌牢,你可不能辜负贫下中农对你的信任呵!”小赵联想起爱民医院的同志,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巡回医疗,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生动事迹,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她决心永远扎根山区,为贫下中农当好“赤脚医生”,象爱民医院的同志那样,听毛主席的话,“完全”“彻底”为贫下中农服务。
从此,赵美秀总是奔走在田头、地里,走村串户地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一天深夜,大雨滂沱,突然,一阵敲门声把她惊醒。当她知道附近的一位贫农妇女要临产时,就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冒着大雨,摸黑赶到了产妇家里,并马上做好准备,细心地进行接产,小孩平安地生下来。产妇家里的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拉着小赵的手称赞说:“这姑娘和爱民医院的同志一个样!”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最大的爱民
在盘锦东风农场红旗大队,提起解放军班长陈毕伟“三次登门送宝”的故事,五里八村,许多人都知道,大家称赞说:毛泽东思想是法宝,亲人解放军就是好,治好老孙思想病,革命重担肩上挑。
孙振福是红旗大队第六队队长。十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学在先,干在前,带领着贫下中农战天斗地,斗私批修,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大道奋勇前进。
去年三月,队里刮起了一股“当干部吃亏”的风。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老孙也产生了“换班”思想,不想再干下去了。恰巧有个青年社员和他吵了几句,老孙就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为这事,贫下中农心里都很着急。
贫下中农有困难,革命战士心不安。驻在附近的解放军班长陈毕伟心里却象着了一团火,不住地寻思:春耕大忙季节就要到了,有很多工作需要安排,老孙撂挑子怎么行呢?更重要的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干部吃亏论”的流毒还在毒害着我们的阶级兄弟。毛主席要我们拥政爱民,现在帮助老孙斗私批修,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重新挑起重担,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就是最大的“爱民”,最实际的“拥政爱民”。
已是掌灯时分,陈班长赶快吃完了晚饭,就来到老孙家里。开始老孙还挺热情,当谈起当队长的事来,他就沉默不语了。第二天晚上,陈班长又来到老孙家,和他一起学习“老三篇”,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忆苦思权,深深触动了老孙。
陈班长走后,老孙的脑子里象开了锅,躺在炕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想到自己撂了挑子后,一小撮阶级敌人大放“有事轮着干”的妖风,大搞篡夺领导权的阴谋活动。这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使他深深认识到“权”的重要,他自言自语地说:“决不能让敌人翻天,不能把权交出去!”孙大嫂在一旁听着,以为他还在发牢骚,就说:“你快丢掉私心干吧!贫下中农不掌权,还能让地主掌权?”没想到老孙却斩钉截铁地说:“干!明早就去向大伙检讨。”
陈班长从老孙家里回来,还在考虑着帮助老孙的办法,他想,有毛泽东思想这把万能金钥匙,不愁打不开老孙思想上的锁。第二天一清早他就朝老孙家走去。刚一进门,迎面碰上老孙匆匆往外走,一问,老孙憨笑着说,要去向贫下中农做检讨,陈班长高兴地紧紧握住他那长满厚茧的大手笑了起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道路照得亮堂堂。老孙和陈班长并肩向生产队队部走去。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太华山上军民肩并肩心贴心
去年九月下旬的一天,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华山区,大雨瓢泼,千沟百坳水流湍急。解放军某部四连指战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常备不懈的教导,为保卫山区,严防阶级敌人的捣乱和破坏,穿竹林,越溪涧,爬高山,跨陡谷,机警地执行着巡逻任务。
晚上七点多钟,四连三排指战员翻过两座大山,来到了丁家山。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一个个响雷震撼着群山。
这时,排长何世俊领着大家背诵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大声说:“帝、修、反相互勾结,阴谋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国内的阶级敌人也不甘心死亡。我们要提高革命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漆黑的夜里,战士们精神抖擞地向山顶爬去。可是,刚刚爬到山顶,转到背坡时,突然,领头探路的九班长发出“停止前进”的信号。闪电间,只见绝壁脚下的涧滩,咆哮的山洪正以每秒八、九米的速度直泻而下,洪水激起的浪花溅出一丈多高,千斤巨石象奔腾的猛兽破滩而过。
正当三排的同志准备强渡洪水继续前进的时候,涧滩对岸电光一亮,打来了联络信号。指战员们一看,知道是大涧大队的民兵小分队发来的信号,便迅速地回了信号。
“兵民是胜利之本”。大涧大队的民兵小分队都是山沟里土生土长起来的贫农儿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体会到握紧枪杆子的重要,非常热爱解放军。每当四连的指战员巡逻时,他们都紧密配合,大力协助。特别是气候条件恶劣时,他们在危险地段,处处设防。
今夜,他们见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就来到了这里,巡逻保坝,接应部队。当他们和部队取得了联系,个个十分高兴。但是,由于风大雨急,无法向部队传话。民兵们怕部队不熟悉地形,不了解山洪特性,强渡过涧,造成危险,个个心急如燎。这时,共产党员、老民兵张九如斩钉截铁地说:“过去我们山区的民兵协助新四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今天,山洪暴发了,我们接应亲人要紧!”说罢,他们立即分成了两组,一组不断地向部队发出阻止前进的信号,一组绕山接应部队。
接应部队的一组不顾狂风暴雨,提着马灯,拿着手电,急速前进。他们跑到大林卡时,一条水流湍急的山洪挡住了去路。怎么办?是直冲过去,还是畏缩后退?这时他们的耳边响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高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战斗口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顶着齐腰深的山水,硬是冲了过去。坡陡路滑不好走,他们两手着地,一寸一寸地往上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他们把早一分钟接到部队,看成是对子弟兵多一分热爱,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作出一分贡献。就这样,民兵们终于翻过了两座山,冲过了一条洪流,接到了部队,安全地返回到大涧大队。
当部队同志稍休息了一刻,又要顶风冒雨向太华山顶前进的时候,一位在旧社会受过熬煎、苦大仇深的老民兵站起来激动地说:“走!这段洪水路我熟悉,我送你们上山!”说着,他站在军民排列的队伍前面,带着队伍出发了。
雷声??,电光闪闪。军民同心协力,顶着狂风暴雨,臂挽着臂,肩挨着肩,形成冲不垮的铜墙铁壁,奋战在湍急的洪水之中,向巍峨的太华山顶前进。
常向东 宁红文
第3版()
专栏:
小队员三访老红军
在南海前哨的“天涯海角”,人们传诵着“小陈三访老红军”的故事。
广州部队海上服务队十五岁的小队员陈信珍,怀着到海岛去改造思想的强烈愿望,来到了海上服务队。刚上船,就遇到了大风,海浪一个接一个迎面扑来,坐在船上就象打秋千一样,不一会,小陈就哇哇地吐开了。好不容易上了岸,又攀悬崖,走沙滩,步行十多里才到部队驻地。严峻的考验,引起了小陈的思想波动。她想,海岛生活太艰苦了,在家锻炼不是一样吗,何必自找苦吃呢?小陈带着这个活思想,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同时,还访问了张思德生前的战友、某医院革委会主任许成余同志。
这位老红军战士给大家讲述了张思德同志在长征路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动人事迹:红军过雪山时,张思德的脚已经冻坏了,严寒和饥饿使他几次昏倒,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苦,总是忍着剧烈的疼痛去搀扶别的战友。老许说:“过去,张思德同志为了我们今天不受苦,甘愿吃尽苦中苦;今天,为了天下劳动人民永远不受苦,我们就要象张思德那样,一辈子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红军的话深深教育了小陈。小陈决心做一个象张思德那样的人,把老红军的光荣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
有一天深夜,突然刮起台风,狂风夹着雷雨,小陈想:只有知道战士的疾苦,才能更好地为战士服务,天气越坏,越是向战士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好时机。于是,她就顶风冒雨跑到海边,和战士一起站岗放哨。衣服被雨水打湿了,身上凉冰冰的。小陈却以自己吃了一点苦,受到了一次锻炼,心里感到格外温暖。小陈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行动,受到广大战士的称赞。在赞扬声中,小陈又遇到了新的考验。
有一次,高山哨所送来了几个水壶,修好后还没送上去。小陈想:山高路远又难走,还是等他们下来吃饭时带走吧。队里指导员就这个问题找她谈心。她又带着是什么东西妨碍自己“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二次跑去访问了老红军。
老红军语重心长地说:“张思德同志在烧炭中,吃苦比别人多,累活干得比别人多。我们一天砍二、三捆柴,回来就休息,他一天砍五、六捆还不休息。最后,他为了烧好炭,多烧炭,不幸牺牲在窑里。”
老红军的话,又一次打开了小陈的心窍。她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主要是思想上缺乏张思德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为人民服务的彻底革命精神。她想:革命的路子对我来说还很长,我可不能受到点表扬,就产生“差不多”的思想啊!她下定决心搬开这块绊脚石,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步不停,继续前进。
以后,小陈天天和大家一起废寝忘食地给战士修修补补,服务上门,一有时间就帮连队喂猪、挑水,什么活都争着干。有一次,她不怕苦、不怕累,翻山越岭,登悬崖峭壁,把两双修补好的鞋子送到驻在高山上的战士手里。
海上服务队要走了,小陈又和大家一道去向“老红军”告别。老许同志从箱子里取出了自己的红军挂包,送给小陈,并勉励她象张思德那样,永远忠于毛主席,不断革命,攀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峰,做“完全”“彻底”为战士服务的海上勤务兵!小陈双手接过挂包,心潮翻滚,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表示:要走老红军走过的路,做张思德那样的人,决心背好这个挂包,跟着毛主席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