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
    【本刊讯】波哥大消息:越来越多的哥伦比亚人民,渴望得到毛泽东主席像和像章。许多在艰苦条件下进行工作的同志,把珍贵的像章别在他们的衣服里头,一有机会就亲切地看看像章。另有一些人,把毛主席像挂在他们家的衣柜里或其他地方,一有机会就去看看毛主席像。他们都感觉到这些珍贵的像章和革命照片给了他们更大的斗争勇气。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每天佩挂着红色像章,自豪地让大家看,他们无视反动派的镇压威胁和被吓破了胆的修正主义分子的卑鄙嘲笑。
    不久前,开始散发了毛主席一九三五年在陕北的一张照片。毛主席的这一光辉形象,深受群众热爱。群众得到这张照片之后,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个女工说:“太好啦!显然可以看出,当毛主席开始为穷人而斗争的时候他还非常年轻。今天,在经历了这么多年之后,他还在为我们而斗争和工作着。”
    一位大学生说:“这是一张光辉灿烂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毛主席到今天一直保持和发扬的高贵品质。他的整个脸部的表情,都显示出革命的坚定性,显示出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坚强的决心。”他还说:“毫无疑问,这张照片上的毛主席就是经过了长征的毛主席,他使一次撤退变成了一次巨大的胜利。”
    一位女学生说:“如果说,有一个人,他的整个精神面貌都反映在他的脸部的话,那么,毛主席一九三五年的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张照片可以观察出他的全部活动的特点:谦虚,面对敌人时的刚毅,和在朋友前面的亲切。”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八日刊登廖慧芳的一篇文章,题为《我们登上了南京长江大桥》,全文如下:
    香港同胞正在数以十万计地到戏院争看“九大”和《南京长江大桥》纪录片。《大公报》记者消息灵通,知道我最近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要我谈谈见闻。因为此行纯属游览性质,所以只能说点琐事。
    四月底,我到上海参加儿子的婚礼,在南京工作的女儿也到上海来了。有一天,我提出何不到附近旅行,例如去南京,看看大桥。女儿、儿子、新媳妇都举双手赞成,连说:“应该,应该。不止应该,而且非去不可!”于是在五月二日晚起行在南京小住两天多,五日才又回上海,然后返港。乘夜车由上海去南京
    既想欣赏南京长江大桥夜景,又不要浪费旅程时间,因此我们选择深夜自上海开行的慢车,车票每张五元多人民币。凌晨四时左右抵目的地,在这两天多里面,畅游南京长江大桥,还游览了玄武湖、中山陵等风景名胜,一偿心愿,亦人生快事。
    如果说此行有什么不尽如理想的地方,唯一的是游南京长江大桥这天,恰巧天阴下雨。可是,一想起这条大桥的建成,是我国人民气死美帝苏修的重大成就,是人家预言我们失败、而我们偏偏取得胜利的伟大工程,就心更雄,情绪更高,大家带齐雨具出发。有人建议桥上设车站
    我们从住处乘公共汽车前往,本来打算沿大桥公路直过长江,在浦口下车,然后步行回南京。上车后一打听,原来在浦口的公共汽车站并不设在桥头堡附近,而是设在更远的小镇,我们连忙改变计划,在南京的公路引桥口下车。在内地有种新风气,由于人人心情舒畅,人人都有做主人的责任感,对事情有意见就提出来。我对公共汽车这样设站有意见,打算写在桥头堡的意见簿内,但翻开一看,看到有关意见已有十多条,甚至具体建议公共汽车不止要在两端桥头设站,在桥中心也应设站,以便游桥者上落。
    天色虽然不好,但在南京方面的引桥口下车后一望,仍然一片热闹,男女老幼的当地居民在大桥上下游览、观赏。其中有些驾驶着拖拉机的,猜想一定是市郊农民。引桥走了四十五分钟
    双层大桥,横跨长江,十分雄伟。我们是从公路引桥登正桥的,在较远地方看去,引桥很斜,使我担心能不能走上去,但因引桥很长,置身其中的时候,又不觉得怎样了,还是可以较从容的走到正桥的公路路面。由引桥路口开始,步行到桥头堡,这段引桥走了四十五分钟,可见其路之长。火车就在脚底下飞驰
    抵达南京方面的桥头堡,我们更高兴了。畅观四周景物,偶然有火车在底层的铁路经过,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骄傲自豪。稍为上了年纪的人,在这里都会自然想起中国人民旧时过的苦难岁月,想今天过的挺起胸膛,独立自主的好日子。长江如果能讲话,将是最好的证人,帝国主义的军舰过去可以随意驶进我国长江,驶到南京,驶到武汉,甚至深入重庆,这些疯子过去在我们国土可以随意开炮,长江两岸曾经有多少中国人白白流血,白白丧命。长江,今天才是真真正正的属我们所有,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够在武汉架起大桥,在重庆架起大桥,现在又在南京架起举世瞩目的大桥。桥头堡实际是幢大厦
    大桥的桥头堡,实际上是幢大厦。里面有升降机,有陈列馆,这个陈列馆,相信是在节日或者接待集体参观时开放的。桥头堡顶上,有三面红旗,女儿告诉我这是塑料玻璃造成的,每座重达五吨。大桥公路两旁的栏杆,用钢铸成,一幅幅图案不同,都是表现我国革命斗争历史,如秋收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很有意思。大桥上两旁为行人路,中间为四线车路。行人路比车路高一级。很奇怪,站在行人路上,风很猛烈,站低一级,站在车路,风又静止。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觉行到桥中央。女儿怕我疲倦,建议我在原地休息,倒是儿子、媳妇朝气蓬勃,叫我稍候,两人就跑步到浦口,不久又跑回来跟我汇合。眼见下一代充满生命力,又有一番感触。人山人海看大桥夜景
    返上海那天,我们仍然选择坐夜车。去火车站,公共汽车经大桥的引桥附近,见人潮涌涌,如赴盛会,如戏院观众等候入场。问发生什么事?车中人笑答:自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以后,这里晚晚如此,南京居民和附近居民很喜欢去看大桥夜景。
    南京长江大桥日景雄伟,夜景更雄伟。南京通浦口,灯串如珠,一望无际,连绵达二万多英尺!看影片回忆桥上景
    看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幸福;回忆站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情景,更觉得幸福。记得临离开南京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地说不久要再来。我的女儿笑得开朗,说不久再来的时候,南京一定建设得更美好,南京长江大桥两岸一定建设得更美好。(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法新社北京二十一日电】(记者:狄龙)一位中国官员今天引导一批外国记者参观“四季青”人民公社,让他们看看一个革命的果园里杏子长得多么好。
    一批外国记者是一九六七年以来第一次被约去在中国进行集体参观。
    这一批人当中有一个罗马尼亚记者、一个南斯拉夫记者、一个北越记者、一个法国记者、一个西德记者、一个加拿大记者和两个日本记者。苏联记者没有参加,这是引人注目的。
    “四季青”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马先生陪同记者们,他爬上梯子,摘下熟杏给记者们。
    马先生和另一位公社负责人王女士用了整个上午的时间向客人们解答问题并且介绍这个占地六千九百英亩的公社取得的成就。
    马先生透露,“四季青”公社的四万名社员十分忙,每天只能用一、两个小时学习毛泽东主席思想。
    这个公社种了二千英亩小麦,有一千英亩果园,是对北京的主要蔬菜供应者。
    它是在一九五八年成立的,迅速发展成为最富的公社之一,拥有十台大型拖拉机、五十一部机动犁和四十辆卡车。
    社员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八千四百户中半数有银行存款,百分之六十有收音机,百分之八十有自行车。事实上,有些户甚至有两辆自行车。
    但是记者们听说,社员们努力劳动主要不是为“工分”,而是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法新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塔斯社今天报道,中苏边境河流航行混合委员会十八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开会。
    两国早在去年冬末乌苏里江爆发严重事件后不久便就举行这种会议一事交换了照会,当时河流仍是封冻的。随着解冻季节的到来,避免新的边界摩擦和航行争端就变得更加迫切了。
    今后的冲突几乎本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双方从未对确切的边界线,即它是通过河道中心或通过此岸或彼岸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路透社莫斯科二十二日电】塔斯社今天早晨宣布,苏联和中国按期于星期三在哈巴罗夫斯克开始保密的会谈,讨论两国国境河流航行问题。
    这则宣布会谈开始的只有一句话的消息并没有表明取得了什么进展。
    【美联社台北二十一日电】国民党中国空军今天晚上宣布,一架T—83型教练机“从五月二十六日进行一次例行的训练飞行以来一直失踪,机上有两人”。
    空军说:“最后听到机上的消息是在起飞二十四分钟以后,当时汇报说机上仪器失灵。曾派出空军和海军搜索救援组寻觅数天,但未能找到这架失踪的飞机。”
    【法新社台北二十一日电】一位国民党中国空军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两名国民党中国飞行员发出无线电报说,由于仪表发生故障,他们迷失了方向,而北京电台曾说,他们是在五月二十六日在训练飞行中投奔共产党中国的。
    他还说,迄今为止,这两名失踪的飞行员未作过广播宣传,北京电台称他们是起义人员。他接着说,他们可能已经死了,共产党可能是从他们的军服上知道他们的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