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叹:「再没有任何地方有任何安全了。军队再多些,火力再强些,都不能赢得什么东西。」
    【本刊讯】美《芝加哥太阳时报》二月二十九日刊登了该报记者自南越芹苴发回的一则消息,标题是《三角洲的情况更糟糕》,摘要如下:
    悲观和手足无措的情绪在南越各地蔓延开来,这似乎要比越共部队本身具有更为广泛的和更大的破坏性。
    在湄公河三角洲的首府芹苴,很显然,这里遭受的损失要比西贡了解的严重得多。原因是西贡没有把全部失利的消息都收集起来;这一点开始表现出来了。
    事情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以致无法传来消息。
    再也没有任何地方有任何安全了。越共继续在到处袭击,虽然这种袭击并不总是大规模的。但是足以使这个国家处于半瘫痪状态。
    军队再多些,火力再强些,战斗再频繁些,都不能赢得什么东西。现在没有多少可赢得的东西了。对于参加的每个人来说,只会遭到更多的损失。
    【本刊讯】英《卫报》四日刊登一篇发自西贡的文章说:
    三日晚对省会维成发动了一次袭击,这是春节攻势以来对位于三角洲城镇的第一次地面袭击,这次袭击是由数目不详的越共在夜间用伪装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在长达四小时的战斗中,打死了三名政府官员,袭击了当地的一个步兵营的营部,毁坏了约一百四十幢房子和袭击了一个民团训练中心。
    这类恐怖性袭击的消息将传遍三角洲。其它的任何一个城镇都可能是名单中的下一个袭击目标。这次袭击证明越共仍然掌握着主动,那种认为越共在春节遭到损失之后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征召新兵和进行整训的乐观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正是像这样的行动,而不是那些大规模的对阵战,使得人们看不出越共怎么会被击败。
    【合众国际社洛杉矶五日电】《洛杉矶时报》今天报道说,第一批F111A喷气攻击战斗机不久将部署在泰国以参加对北越的目标采取的军事行动。这种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可以伸展其两翼,在高速度飞行的时候又可以把机翼缩进去。由于飞机上配备的一些电子装置,因此在其他飞机不能起飞的坏天气里它仍能执行任务。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日电】远东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威·邦迪对众院外委会今天说:泰国「在越南战争方面让我们使用基地设施而作出重大贡献」。
    邦迪说:「空军对北越的空袭约有百分之八十是由驻在泰国的飞机进行的。」
    邦迪说,约有四万四千名美国军人在泰国,其中「大半是空军人员」。
    进入老挝国境,车身颠簸得厉害,原来公路上留下无数大小炸弹坑,车辆必须绕着弹穴弯弯曲曲行驶,好容易穿过这一带地区,碰到老挝方面派来接待我们的人员,据说,这天白昼美机前来轰炸过。他们说,此后还要通过危险地带,请我们早点出发。
    车辆进入了第六号公路,仍然是颠簸得厉害。我们将腰向前伸,双手紧握前面的坐椅上方,用膝头顶住椅背,依然没有用处。
    沿途所见都看到被破坏的农村房屋。尽管这些农村房屋很分散,依然遭到美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车辆通过一个部落聚居区,破坏痕迹更显著,树本、房柱被烧成焦炭。这种情形和北越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老挝极北部部落区较少有砖瓦建筑,所以看不到一片瓦砾的情景。
    车上一位接待人员对我们说,桑怒省是老挝最多山的地方,也是最贫瘠的地区,即使这样,桑怒省的人民在抗法战争中最活跃,是第一个建立解放区根据地的省份。解放以后,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修筑道路,兴建水利,开办学校、卫生所等,农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但是美国飞机对桑怒解放区炸得特别厉害,所有学校、医院、寺庙、民居都是破坏目标。原本是行人熙攘的道路也被炸得满是弹坑,美国对老挝人犯下的战争罪行是无可饶恕的。
    从边境行驶大约五小时,看到沿途的风光逐渐在变,由于石灰岩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座座的奇峰和越南北部的山区十分相似。
    不久,我们一行从第六号公路转入一条长着深草的小道,原始树林的枝叶长垂及地,擦着汽车前窗,车在丛林中继续前进,到一座高大的葱郁岩山前停下来。有人喊道:“到了,到了!”喊声在四周山谷中泛起回音。这时正是上午三时。
    从吉普上下来,想伸个懒腰,只见草深及胸,直触及鼻。月亮高悬夜空,我们眼前出现一座座高大的岩山黑影。
    各人自提着行李,在接待员的灯笼指引下跟着来到一道梯子前,接待员说:“从这儿要爬几步梯子。请大家小心。”我们紧紧提着行李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一直登了一百级,心也紧张得跳动得急速了,但是没有要求休息,一气登了一百二十四级,来到我们住的“旅馆”——一处大山洞。
    在灯笼的照明下,点了点行李杂物并没有在爬梯时遗失。招待员为我们安排好床铺后,说时间不早了,请我们立刻休息,经过一天紧张的行车确实累极了,不过又觉得第一次能够在一个从事民族战争的解放区住下来,感到兴奋,一时思潮起伏,不易入睡。
    早上七点多钟被山谷里人们打水的声音唤醒,山上的季候略有些寒意。洞口外已听到有人登梯的声音。一位穿着草绿卡叽制服的解放军青年士兵,肩上挑着一担水登上山洞,他的力气之大使我们吃惊,也可以说是老挝劳动人民习惯了这种艰苦的生活。苦于语言不通,我们都想互相表示欢迎,只能用笑容、手势和热烈的握手代替。
    山里居民一天的生活已经开始,一阵阵说话的声音传进山洞。我从梯子上下来,一面向周围浏览,我们这座岩山周围一连有好几座同样的岩山,山上全部长满了蔓藤植物和原始树林,在树林深处,一幢幢的小屋隐约可见。
    在吵醒我的打水声音的地方聚集着一群青年士兵,在涧边洗脸洗衣,附近一间小房是厨房,几口巨大的锅子正在冒出热腾腾的蒸气,大概在煮着早餐。混在兵士们一起的还有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十七、八岁的女青年。士兵们有的在做早操,有的在擦枪,女孩子有的挑水去浇灌菜圃,有的在喂鸡,有的洗菜,还有的人在唱歌,这一情景,使巨大的山谷显得生气蓬勃。
    他们见到我时,好像看到一向罕见的外国人一样感到新奇,人人都笑脸相迎,我用学到的几句越南语和他们谈话,他们更感到惊喜。这些年青人中,有皮肤黝黑的老挝南部出身的人,也有来自都市的人。通过接待员知道这些兵士还有来自老挝首都万象的,一位士兵向往革命投奔到解放区,他的双亲还在万象。有的青年亲人被右派军所杀,自己被解放军救活而参军。
    这山谷一带的情景和昨天经过的第六号公路沿线被美机破坏的景象截然不同,这里看到了老挝人民的力量,更看到老挝的光明前途。
    在清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这一带的洞窟。接待人员引我们进入一处洞窟后,深入二十多公尺,里面出现了一处大会场,洞顶很高,足足可容二三百人。这层洞里还有小洞,作为管理会场的解放军兵士的宿舍。洞里的通风情况良好,自备有发电机供给照明和其他用途。洞里还有会客室和食堂,所有这些洞窟都是天然的。洞口有蔓藤等植物遮蔽,是最理想的天然防空壕。许多洞窟成为学校、医院、纺织工厂、印刷工厂、武器修理工厂。在一座印刷厂所在的洞中,排字、裁纸、装订、印刷等部分划得井井有条。洞里自备发电机,出版报纸、文件和教科书。在一间纺织工厂中,摆着织布机三十部,织布机都是木制的,年青的女工就在洞里生产出布料,运到前线和各地城乡。
    老挝人利用天然岩洞的方法非常巧妙,随便一座山洞就能布置成一家人居住的卧室,起居间。当地蔓藤木材丰富,洞里铺有地板,床铺多离地数尺以避免潮湿。洞外养有猪只鸡鸭,洞里还有藏粮食的仓库。不管美国“B—52”飞机投下多少吨的炸弹,这里的人民照常生产,岩洞既是工厂、大会场,又是家庭和防空壕。(待续)桑怒省的师范学校,有学生一百三十人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日发表了威利斯从华盛顿发出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正当美国外交官员以为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而开始松口气,一场大辩论又将开始。
    原因是越南问题。可能会得出的结果是:使约翰逊政府感到为难。
    国会开始作出反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们有二十二万五千名受过训练的军队呆在德国,无所作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把你的或我的孩子派到越南去呢?”
    参议员赛明顿(他是参院外委会的成员,又是军委会的成员)在参院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表露了这种情绪,在这篇讲话以后在国会和国务院的走廊中一直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
    赛明顿说:“……要是决定再增派部队到这个遭到破坏的亚洲小国去的话,让我们把我们驻在欧洲的受过训练的士兵派去而不要从美国派去仓促训练的青年。”赛明顿认为美国在欧洲驻有一个师就成,而现在那里有五个半师(约有二十二万五千人)。
    据悉,曼斯菲尔德仍然打算对美国军队的人数重新进行调查。
    如果总统下令进一步征召国内的士兵,人们认为,新的意见听取会肯定会施加压力要求把一些驻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队派到越南去。
    据认为十一人委员会的多数赞成大大削减(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队,至少削减两个师。
    委员会的大多数认为,苏联对西欧的军事威胁已大大减少。
    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使克利夫兰在他那天回国述职的时候同这种其他参议员和众议员也有的情绪是抵触的。
    他在国会上的谈话促使他发表了一个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辩解的长达六页的声明,声明强调这个组织是有用的并警告人们注意撤军的危险性。
    【法新社西贡二月二十九日电】西贡政府今天宣布,立即在邻近各省展开防疫运动,以禁瘟疫和霍乱的蔓延。在西贡以西五十英里的西宁省,据悉已发生瘟疫六十宗,其中有若干宗是致命的。同时,在西贡以北和东北面的福隆和龙庆也有霍乱和疫症发生。
    【本刊讯】西德《波恩评论报》五日的社论说:
    美国部队作战要有庞大的随军人员。五十万士兵中只有约八万是战斗员,其余的都在司令部里或供给部门工作。一支这样组成的部队有能力和一个狂热的和革命的对手作战吗?
    美国留在越南的决心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美国的战略却值得大大的怀疑。人民战争有它自己的理性。为了经得住人民战争的考验,而需要它自己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