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婆去赶早市,带着一口小锅去买豆腐花,结果又端着空锅回来了,我问今天没有豆腐花买的吗?她说有,只是李师傅没有来,而另外那些豆腐花有糊味不好吃。
我很有些好奇,买个豆腐花只认一个摊主,没有来,宁可不吃也不买别家的,这是客户的“一根筋”,还是摊主的货好赢得了客户的“芳心”?我决定去会一会这位卖豆腐花的小老板。
这天,起了个大早,随老婆去到广云路早市,在中国银行门口,见到了这位卖豆腐花的小老板。这是一位中年男子,个头不高,敦实,皮肤黝黑,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
一打招呼,老夫马上从口音判断出他是湘潭县青山桥人,果然,是青山桥较场坪的,他叫李水明。于是我们用地道的乡下土话交谈,多了一份亲切。
我看到,来李师傅这里买豆腐花的排长队,而不远处另外两家却顾客稀少。我问他为何豆腐花比别人的好吃一些,没有糊味,他说主要是经验,关键是掌握火候。
他已经卖了整整20年豆腐花了,儿子8岁时来到城里,现在儿子已经28了,成家立业了,孙子4岁了,上幼儿园了。
我问他住哪里,他说“万达”,我暗暗吃惊,因为湘潭的万达楼盘位于市政机关和东方红广场附近,房价是本地较高的,目前均价不低于6000元/平米。他说是早几年买的,当时毛坯房只有4000多元/平米,120平米,只花了40多万元。
我说,你卖豆腐花赚大钱了,都买了房了。他说,感谢党的政策好,还是赚了一点小钱,不仅买了房,还供养了两个孩子读书,大的儿子大学毕业已经上班了,在长沙搞营销,给他娶媳妇也花了不少钱;小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已经考上大学了。
他告诉我,赚的是几个辛苦钱,每天两口子三四点钟就起床,做好第一批豆腐花,5点钟左右,两口子一人一辆三轮车,各装2桶,分头去卖,他来这里,老婆去六医院门口;赶完早市,又要去学校门口摆摊,他每周一至五挑两桶豆腐花坐公交车去对河火炬学校卖。下午1点钟左右做第二批,晚上到和平公园、碧泉湖公园门口摆摊,节假日就一直蹲守在公园,晚上一般在十一二点才回到家。
我给他算了一下每天的作息时间,除了做豆腐、卖豆腐,没有多少休息时间,他说,基本上是插空打个盹,一天大概睡三四个小时。我看到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据说过去完全靠手工做豆腐,劳动强度很大,如今用机器做,轻松多了。
我问他,一年四季这样连轴转,身体受得了吗?他说,习惯了,多亏老天保佑,还没有得过什么大病,要是得一场大病,随随便便一年就白干了。
其实赶早市赚不了多少钱,一般一个早市收入100元左右,大致成本利润对半开。李师傅压低嗓门跟我说了实话:我在早市卖1元的豆腐,到了学校、公园可以装三四杯,加点白糖,卖2元/杯,利润高得多。
不过,老李对物价上涨也有些抱怨,黄豆涨到4元一斤,塑料杯子涨到1角2分一个,如今不如以前好赚钱了!
不过有一点是很肯定的,老李告诉我,国家政策没得说,只要你舍得吃苦,还是可以赚到钱的。我问他,有没有遇到过不愉快的事,比如城管为难你,他说没有,以前还收点摊位费什么的,现在什么都不收,环境很宽松。
他感叹,要是待在乡下,守着那几亩地,一辈子也发不了财,因为粮价太便宜,种地没钱赚。所以如今农村已经没几个人种地了,有点本事都进城赚钱了,农村的土地大面积撂荒。
老李打算再干几年,等女儿读完大学就不干了,女儿说读完大学还要读研究生,要7年,还得给她准备十几万元。再说,自己已经五十好几了,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老李的豆腐很抢手,没多久就卖光了,接下来就开始清点收入。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发布一些农民数钱的照片,都是100元大钞,而老李手头都是1元、5角的小钱。我们农村有一句俗话,“赚钱犹如针挑土”,正是这一张张小钱,积攒成“大家当”。老李作为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靠着勤劳,赚着几个血汗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