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寻历史之足迹,窥江浙之文明(图)

字号+作者:金铭、王燕丽、周晴晴、陆慧芳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世民有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最大的作用不是让后人了解过去,而是以过去让后人明白“现在”该怎么做,从'...

    李世民有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最大的作用不是让后人了解过去,而是以过去让后人明白“现在”该怎么做,从而改变“未来”。纵观中国历史五千年,想要真正了解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我们决定参观浙江省内的博物馆,近距离的的了解浙江省的历史文化。

    浙江省博物馆,一个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也是我们这次参观的目的地。在这里,我们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刚踏进博物馆大门,我们就看到极富有现代化的设计。宽敞的大厅、人性化的电梯、养眼的盆景……走进一扇古香古色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体现史前文明的工艺制作品。看起来没有那么的赏心悦目,甚至有些粗糙的工艺品,无不体现着远古时期人们的智慧。这真不愧被称之为“文明曙光”,世界进入了文字时期,历史就此开始。再往前就到了“古越王国”、“三吴都会”、“东南翘楚”、“繁庶两浙”这四部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原始瓷,东汉至明代的哥哥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以及大量的书画作品,这些都是古代人们的成就。精致而大气,内敛而富有张力的展示风格,充分体现了在不同的时期,文化上的差异与特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魅力。奔流东去的钱塘江孕育了浙江,这个人文荟萃,具有“文物之邦”美誉的省市。“断发文身”的古越人虽然已经消失几千年,但他们在山海变迁的严峻环境中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务实创新的精神却依然延绵不断的传递下来,创造出了辉煌的浙江文明。

    远古、典雅的一楼参观完毕后,我们进入了二楼。二楼,灰暗又有黄色的灯光笼罩了我们的视野。色彩基调犹如钱江潮,昏黄,唯美。在二楼我们可以看到“湖红船与中共一大”,通过幻影成像听它的来龙去脉,看见中共一大的代表们激烈的讨论着;通过逼真的实物造型看到当时共产党革命烈士在牢狱里的辛酸苦楚,不忘激励,要笔纸不要饭等坚强不屈,从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动作都无一不表现出他们的慷慨激昂的愤懑之情。驻足停留,我们被他们的神情所吸引,翻阅几篇牢狱之诗,深深地为之震撼,如果回到当时,是多么的悲壮。漫步走在这一层,我不仅看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还看到了一代共产党创始人不畏艰险、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少年强则中国强。前人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党的建设、国家的强大就需要靠我们青年一代的不断奋斗。件件陈列的收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取得浙江解放的光辉历程。让我们看到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在为今后的美好生活所奋斗着。

    感受完了二楼慷慨激动,来到文雅舒缓的三楼。这是 “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和“十里红妆-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山水之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等的专题陈列,分别向游客展示了古琴、民间艺术、红妆家具、山水书画等。其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十里红妆,扑面而来的红色气息萦绕在我们的身旁。红色向来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我们也不例外。看到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制作的花轿,雕工精致的各类红妆家具,我们不由得感慨道,我们现在还有谁有这样的手艺、这样的耐心,去细致的雕琢。这些经过时代的变迁依旧典雅,鲜艳如昔的红妆家具,如诗如画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令我们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这次浙江省博物馆之行,我们踏寻历史的足迹,品味先人的成就,钦佩先辈的精神。我们沿着迂回的展廊参观,正如曲折的历史向我们展示着它的一角。博物馆中的各种出土文物,见证了浙江人悠久历史的足迹,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触到了它们的脉搏,听到了它们的呼吸,它们是浙江人的珍贵文化,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精美的文物征服了不同国家的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同时也提醒着这些流失到异国他乡的文物,仍需国人挂怀。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