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白雪丹青系忠魂——周恩来纪念馆、故居拾翠(组图)

字号+作者:白雪、晓琳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白雪皑皑,风雪飘飘,隆冬时节,我们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参观。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

    白雪皑皑,风雪飘飘,隆冬时节,我们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参观。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的崇拜者们拜祭,以期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在所有的开国领导人中,我们一直最敬仰的还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那博大的胸襟、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周总理那高超的外交艺术,都令我们敬佩不已。虽说,对于周总理的许多故事早已熟知,但是,当我们得知要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时,还是欣喜万分,因为这是一次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绝佳机会。

    “周恩来纪念馆”的一楼是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集中展现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楼是周恩来巨幅塑像;三楼是开放式的四面观景平台。我从正面登上51级台阶,就直接到了二楼。51级台阶寓意周恩来51岁时开始担任新中国国务院总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恩来汉白玉坐姿塑像,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周恩来坐姿塑像,坐在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思索着祖国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大厅四周的墙壁呈清白二色,象征着周总理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一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楼边厅赵培禄先生的根雕作品,虽只有简单的公仆二字,却深刻地道出了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

    由一楼陈列大厅的图片、实物纵观周总理的一生,可以看出周总理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少年时期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建国后,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悉心操劳。特别是在他年迈、生病的最后10年,即使在住院动手术期间,他都没有好好地休息过,在昏迷的清醒时刻,念念的不忘的仍是台湾回归等国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周总理正是用他重病缠身之躯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

    周总理的一生是心为民系、情为民动的一生。“民事为天”、“为人民服务”是周总理精神的核心,他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他关心群众,体察民众疾苦,同群众吃一锅饭,听到哪里有百姓闹饥荒或遇天灾,他都亲自过去慰问,与民众共同度过难关。图片中1966年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周总理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鼓励灾区群众团结起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时刻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状况,视察延安时他举起的那杯酒,饱含了总理对人民疾苦的几多焦虑和关注;延河边抬起的轿车,寄托了百姓对总理为民操劳一生的几多感激与敬仰。不难理解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泪雨纷飞,那是人民对总理一生鞠躬尽瘁、甘当人民公仆的热血颂歌。

    向北望去,不远处便是“人”字形的两层附馆,向主馆成拱卫之势。附馆与主馆之间有一座牌楼,从高处俯视,附馆与牌楼正好组成“八一”图案,寓意周恩来总理成功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附馆北面的一个小广场中间,有一尊周恩来青铜像矗立着。再向北,就是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一组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园的四合院建筑。

    走出主馆,我们来到周恩来遗物陈列馆。这座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占地约一公顷,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周恩来百年诞辰前,完全按照中南海西花园的规模和风格建造的,周总理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我们走进西花园的主体建筑西花厅,见到了当年周总理会见外宾、行重大国务活动时的简易摆设。还参观了旁边周总理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议室、卧室以及邓颖超的办公室、卧室。这里,办公桌、窗帘、地毯、沙发、乒乓球台、挂屏、国画和卧具,都非常普通、陈旧和简易,都是从中南海直接搬来的原物。其中唯一较像样的一张沙发,还是周总理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西花厅的楼下是展厅,包括综合介绍的序厅和和平使者、人民公仆、巍巍丰碑、悠悠乡情四个专题厅,共展出60多件周恩来生前用过的遗物、他的手迹和相关的档案资料。

    这些场景摆设,仿佛又将我们带回到周总理工作时的往昔岁月,从窗外仿佛看见了周总理正在简洁的办公室伏案疾书,忘我工作。简单中成就不简单,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周总理用他的廉政勤政,树立了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共产党人形象,他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一面旗帜,鼓舞着我们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前进。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馆内,一首绝句嘉联,引起我们的关注。1919年3月,19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此诗正是他回国前夕,书赠为他践行的同窗好友张鸿浩等同仁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引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江洋海的经历。“调头东”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决心。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