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条800多米的“张自忠纪念园”主体通道基础完工,将张自忠将军殉国处与同难官兵墓连在了一起。
当天,中新社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的长山顶峰“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碑前。建于1941年的这座纪念碑,历经70多年依然雄伟。
在纪念碑四周,密布着松、柏、冬青、翠竹,郁郁葱葱。许多民众从武汉、四川等地前来祭拜。
1940年5月16日,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与一千多名官兵,分别殉国于湖北宜城、襄阳两县交界的长山峰与杏仁山。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馆长肖雪梅告诉记者,“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碑由95块青石凿制而成,寓意59军。每块青石重达千斤,是当地百姓肩挑背扛运到山顶。
今年69岁的罗屋村村民李克文的父亲,当年就参与过修建纪念碑。“张自忠将军在战斗开始前,将全村百姓都藏到长山的一山洞,然后才投入战斗,使村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李克文告诉记者,父亲直到临终时都念念不忘张自忠将军。当张自忠殉国消息传来,全村人抱头痛哭。后来,当地百姓从百里之遥的襄阳县观音阁采得95块青石。“当时是用的72辆木轮牛车,大块石一车装一块,小块石一车装两块。转运至长山脚下后,再由村民们用肩挑背扛的方式运上了山。”李克文说。
在纪念碑不远处,是与张自忠同时殉国的500名官兵的合墓,松柏围绕,静穆庄重。
记者看到,“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正对着张自忠纪念碑的方向,在公墓碑正中,铭刻着张敬少将、洪进田上校、马孝堂少校以及贾玉彬、白振瀛、赵世森、崔荣祥、李世昌等500多名官兵的名字。今年45岁的罗屋村村民周海东告诉记者,他的爷爷亲手将张敬少将等官兵的遗体合葬一处。
“我爷爷他们就在杏仁山东北麓挖了一长约4米、宽约2米、深约2米的墓,那些官兵有些非常年轻,有些人身上还有家人的相片。”他说。
至今,李克文和周海东等村民一代代自发维护着“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碑和同难官兵墓。每年清明节和张自忠将殉国日,村里都要组织一些祭拜活动。
“我们不能忘根呀,要不是张自忠将军的保护,我们全村的人可能都没了。”李克文说。
据了解,1984年,襄阳市政府已把“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和“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基地。
肖雪梅介绍,张自忠将军是英雄,每年清明节和将军殉国日都有许多海外华人前来祭拜。目前,由湖北省和襄阳市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的“张自忠将军纪念园”,将修建12.5米高的纪念牌楼、1109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和占地4760平方米的墓林广场、800米长连接“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和“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