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寻访抗战首胜地平型关

字号+作者:张丽、陈伟斌、何鑫、何苏鸣 来源:浙江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题记: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

    题记: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聂荣臻《忆平型关大捷》

    多年以后,面对如今闻名中外的平型关,85岁的张昇总会回想起,那个炮火纷飞的遥远的早晨。

    张昇是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村民。那时的白崖台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位于当时并不知名的内长城关隘——平型关脚下,黄土盖成的窑洞依山而建,湍急的山涧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

    正是在1937年9月25日那个早晨,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侵华日军并取得抗日首胜,这便是“打破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威名远扬的起点,也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象征。

    出师抗日第一捷

    从北京一路向西三百公里,听到第一个响亮的地名即是平型关。

    晋北4月的风依然刺骨。虽然山沟里尚有未融尽的积雪,可高坡地上已是芳草萋萋,春色初露。漫步这黄土绿草的山丘,蓦然,几只灰喜鹊从身旁掠过,飞向湛蓝湛蓝的天空。一切尽在宁静之中,平型关的一草一木,显得如此美好。

    张昇说,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情景,像极了1937年的那个早晨。

    因下了一整夜的雨,气温骤降,当时只有7岁的张昇已经穿上了薄棉衣。粥和馍馍刚摆上桌,就听到外面有人在说,他们是八路军,要去支援前方部队打日本人,想找几个老乡带路。张昇的父亲张福姓和村里的一个光棍汉被选中。父亲赶紧回家,喝了碗稀饭,啃了个馍馍,便领着八路军往乔沟跑。乔沟正是当时八路军115师埋伏的地方。

    张昇老人带我们来到当时的战场,只见这条峡谷两旁是陡峭的山坡,古道宽不足10米,弯曲着伸向远方,毫不起眼。但据文献记载,上世纪30年代,这里西达雁门、东通京蓟,是灵丘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蒙古骑兵当年正是由此进入中原。日军扬言三月亡华,这里便成为进取中原的捷径。

    父亲走后,张昇不时地到门口张望,隐约能听到一些枪炮声。直到下午三四点钟,父亲回来,说仗已经打完。“八路军每人只发了三五发子弹,只有手榴弹是给足了的,一个人四枚,剩下就是大刀、长矛。”张昇听父亲说,枪打完了,八路军便往下冲,与日军肉搏。

    “沟里到处都是尸体,土和血混杂着,看不清谁是谁。”几天后,张昇和几个胆子大点的小伙伴去现场,看到的一幕幕,让他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惨烈。

    直到后来,老人才知道,这场战役便是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以弱敌强,一举歼灭日军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敌军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以及大批食物、衣被、电信器材等军用物资。

    老人至今都不知道的是,1937年9月25日响彻乔沟的枪声,是自1598年露梁海战以降,中国对日本的首次军事胜利。

    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当天,蒋介石也给八路军总部发来贺电:“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八路军名扬天下

    “平型关大胜后,各地开始流行一句话,‘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张昇老人的这番话,让围在一旁的村民韩燕芦不住点头。今年61岁的她说,两个伯父当年就自愿参加八路军,最后英勇牺牲,战死在沙场。

    血与火的碰撞,折射出意志和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平型关一战成名,许多热血青年像韩燕芦的伯父一样,纷纷加入八路军部队。

    时任686团组织处股长,后为《解放军报》首任总编辑的欧阳文回忆,“平型关一战八路军一下打出名气了,战后我们到晋南招兵,我们团的招兵处和国民党的紧挨着,他们那边根本没人去,我们用了一个星期就招了三千多人。”

    回望历史,也正是这次大捷,让八路军确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为以后的抗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纷纷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如同四散的火星,落在被日寇占据的神州大地上,并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正面战场节节推进的日军突然发现,他们付出巨大伤亡占领了土地,却并没有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

    至1938年年底,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已经基本完成了战略展开,依托根据地的游击战不时奏捷。日本方面“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企图完全落空。

    勿忘历史惜和平

    乔沟往南1公里,便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馆前的将帅广场上,10位参战主要将领的雕像静静伫立。

    78年后,我们站在雕像的位置,顺着聂荣臻塑像的手看过去,乔沟、老爷庙高地等昔日的战场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这次战斗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仗,必须打好打胜,要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站在聂帅塑像前,我们的耳畔仿佛传来了大战在即时,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给士兵们作战前动员报告时的铿锵之音。

    历史回闪,眼前宁静的山村硝烟四起,烟雾弥漫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坚韧不屈。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