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之旅。近日,记者重走长征路,采访一个个长征故事,目睹一件件红色文物,瞻仰一处处红色旧址,无不感受到那真理的光芒历经70年沧桑而不灭。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是红军用鲜血换来的一条真理,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这一真理在我们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光辉。
江西瑞金沙洲坝,四面稻田围绕的一个土坪上,有一座两厢带一偏棚的农家小院,这就是红军当时赫赫有名的“独立房子”,房子的主人就是共产国际代表李德。那时,中央和军委的许多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从某种意义讲,“独立房子”当时左右着红军的命运。
稻田里蛙声阵阵,树丛间蝉鸣声声。
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渐成气候之后,他被从莫斯科来的洋派革命者排挤出了决策层,住在远离决策圈的一个破庙里,手不释卷地读《三国志》、《水浒传》、《老子》、《庄子》等一切可以找到的书。当“独立房子”作出的决策使红军失利时,总能听到毛泽东发出的声音。但这声音还很微弱,以致被“独立房子”的主人们认为是“土包子的高级牢骚”。
于是,“独立房子”把红军一步步引向失败,直至最后丧失了中央苏区,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
记者站在“独立房子”旧址前,那么深切地体会到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感觉到真理经常是在经受了种种曲解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在湘黔边的偏僻小县——通道城里,有个十分雅致的恭城书院。这个书院的讲书堂就是当年红军召开通道会议的会场。在这个会上,真理的声音如同穿破云层的阳光。在张闻天、王稼祥的声援下,毛泽东的建议第一次被采纳:红军第一次根据变化了的情势,改变出发时的设想,攻占黎平,转兵贵州!
记者今年两次踏访崇山峻岭中的黎平县城,几度驻足位于城中古老的翘街中间的黎平会议旧址,“聆听”当年红军领导人的发言,体味走向真理的艰难。在这栋别致的房子里,召开了改变红军长征走向的黎平会议。会议争论非常激烈,最后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向黔北进军,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
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实际情况这一真理的胜利。黎平会议之后,中央政治局又开了猴场会议。中央政治局在通道、黎平、猴场召开的3次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会址,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70多年前在这个简朴的会议室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真理认识的飞跃。可以说,遵义会议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胜利,从此,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党的绝对领导是红军面临艰难困苦而不溃散的根本原因。信党、爱党、跟党走,是红军指战员的坚定信念。任何时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都不能动摇,这是红军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被反复验证了的真理。
红军之所以成为红军,源自著名的“三湾改编”。
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本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普通村落。可自从1927年9月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开进来后,这个村子里发生的一切便改变了一支军队、一个党、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三湾改编”是毛泽东的一个天才创造,使红军获得了新生。“三湾改编”的核心就是“支部建在连上”。之后的古田会议,明确提出了“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为红军明确了党的领导原则制度和方法。
记者数度驱车穿行于雪山草地间,感受当年红军将士信党爱党跟党走的坚强决心。在红军长征所翻越的最大的雪山——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周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处山崖下,红军战士发现露在雪外的一只胳膊。他的拳头紧握着,大家跑上去掰开手一看,里面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党员,1933年3月入党”。这是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至死也没有忘记交纳党费。
从长眠在党岭山上的刘志海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党在军队中的强大凝聚力。正是这样的凝聚力,使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受到抑制,使红军最终走过了雪山草地,实现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川西高原的小金县城(即懋功县城)见证了当年红军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然而,会师后10多万人的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与中央发生严重分歧。
位于小金县城北边的两河口,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一连开了3天会。张国焘自恃枪多人多,把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作为他个人的政治资本,根据“谁有军队,谁最强,谁就该当领导”的军阀逻辑,跟党闹独立。当时,中央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的无理要求,并对他进行了批评和教育。
此后,中央又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与张国焘展开坚决的斗争。会议指出,红军是在党领导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党就没有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