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踏寻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在海外的“红色足迹”

字号+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①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前夕,本报驻外记者踏寻印刻中国革命历程的红色足迹,倾听外国朋友对一个伟大政党、一个充满活力国家的赞美和祝愿。  '...

①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前夕,本报驻外记者踏寻印刻中国革命历程的红色足迹,倾听外国朋友对一个伟大政党、一个充满活力国家的赞美和祝愿。PA4品论天涯网

  哥廷根——PA4品论天涯网

  朱德故居放异彩PA4品论天涯网

  位于德国中部城市哥廷根城东普朗克街3号的朱德故居(见图①,刘华新摄),是一幢二层带阁楼别墅,正面红墙上挂着一块精致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用德语醒目地镌刻着:“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3—1924”。这段时间,朱德在哥廷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同时从事革命活动。PA4品论天涯网

  朱德的房间在二层。现在这栋楼的房主是卢卡特先生,他1979年购得此房。1986年12月1日朱德诞辰100周年之际,哥廷根市为永久纪念朱德,特地在此挂牌。PA4品论天涯网

  “这里住的大多是知识分子,我当年住进来前还特意了解了一番朱德的生平。” 一层住户、哥廷根大学物理系教授布赫霍尔茨对记者说,语气显得相当敬重。PA4品论天涯网

  最熟悉朱德的大概要算哥廷根市档案馆副馆长罗尔夫·洛马尔了。他拿出厚厚的两本档案对记者说:“这是朱德当年在哥廷根警察局申报户口的登记表。”记者看到,登记表上不仅清楚地写着朱德于1923年10月1日至1924年12月21日居住在普朗克街3号,还附有朱德留学时的照片:面貌英俊,特别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PA4品论天涯网

  “我1983年就在档案馆工作。还记得挂牌时,满头银丝的老市长莱维亲自爬上梯子,为纪念牌揭幕。”洛马尔说。莱维市长已经去世,但那幅挂牌的照片至今还放在哥廷根档案馆网站“人物”专栏的首页。PA4品论天涯网

  “朱德等老一辈人开创的事业,已被他的后来者所继承。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洛马尔说。(人民网柏林6月30日电 记者刘华新)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②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京都岚山——PA4品论天涯网

  周恩来诗碑传友情PA4品论天涯网

  位于京都西部的岚山,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春天的樱花和秋季的红叶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有著名的周恩来诗碑《雨中岚山》:“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见图②,于青摄)。今年是周恩来诗碑落成30周年。PA4品论天涯网

  出生于京都的中田庆雄先生,现任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副会长、该协会京都总局副会长。他可称为“高级讲解员”,曾先后为谷牧、余秋里、温家宝、李长春等中国领导人现场讲解。中田先生告诉记者,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于同年9月东渡日本留学至1919年。PA4品论天涯网

  1978年10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先后在中日两国获得批准。为缅怀周恩来总理、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和获得批准、祈愿日中两国人民永远友好合作,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该协会京都总局的创始人吉村孙三郎提议建立周恩来诗碑,向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提出题写碑文的希望,并于同年12月收到了廖承志题写的碑文。京都府政府为诗碑提供土地,经过集资和施工,周恩来诗碑于1979年春建成。PA4品论天涯网

  中田先生说:“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日中两国经贸交流由少到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宽,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人民网东京6月30日电 记者于青)PA4品论天涯网

③PA4品论天涯网

PA4品论天涯网

  莫斯科——PA4品论天涯网

  中山大学育伟人PA4品论天涯网

  在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绿树掩映的16号院落(见图③,张光政摄)里,那座4层楼房依然完好无损,光洁的淡黄色外墙让人感觉不到岁月的流逝,唯有那一扇扇饰有白色边框的玻璃窗能够勾起人们对红色年代的想象。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院子的大门上挂着3家公司的招牌。一位年轻的保安告诉记者,这里很早以前是一所大学的校舍。在上世纪20年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曾在此学习,他们中有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何叔衡、邓小平、张闻天和王稼祥等。PA4品论天涯网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现在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和平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年过八旬的卡尔图诺娃女士,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学者,她对记者说,她和同事们正在撰写一部10卷本的中国通史。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