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圆了新华社三个圣地“朝圣”梦(组图)

字号+作者:文有仁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作为在新华社生活、工作半个世纪的新华人,我多年来把瑞金叶坪红中社旧址、延安清凉山新华社旧址和平山西柏坡新华社旧址看作是新华社“圣地”,一直梦'...

    作为在新华社生活、工作半个世纪的新华人,我多年来把瑞金叶坪红中社旧址、延安清凉山新华社旧址和平山西柏坡新华社旧址看作是新华社“圣地”,一直梦想去这些地方“朝圣”。2006 年9月,在新华社成立75周年前夕,我去了延安,终于圆了最后一个梦——清凉山“朝圣”。MGa品论天涯网
    2000年10月6日,新闻研究所党总支组织全所同志过了一次特殊的党日活动——参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陈家峪新华社旧址。我圆了第一个“朝圣”梦。看到老一代“新华人”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艰苦奋斗,出色完成党中央耳目喉舌任务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写了第一篇“朝圣”记《一次难忘的党日活动——参观西柏坡和陈家峪记》,刊新华社《老年生活》2001年第一期。MGa品论天涯网
    2001年7月4日,我借去赣州探亲之际,在亲戚陪同下专门驱车去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瞻仰新华社前身红中社的旧址。在这里,红中社发出了第一条新闻——1931年11月7日中国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1934年10月,红中社随主力红军长征,成了“马背通讯社”。看了简陋的社址和设备、感慨良多,写了第二篇“朝圣”记《瞻仰红中社旧址  缅怀先辈们业绩》,刊新华社《老年生活》2001年第八期。MGa品论天涯网

MGa品论天涯网
 MGa品论天涯网
作者2001年7月4日访瑞金叶坪村红中社旧址MGa品论天涯网

    清凉山“朝圣”MGa品论天涯网

    我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的林枫、李年贵两位离退休同志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交给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的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研究》的调研需要,于2006年9月27日下午至29日到延安参观调研。MGa品论天涯网
    28日,我们第一项日程就是参观新闻纪念馆。MGa品论天涯网
    新闻纪念馆设在延河畔、清凉山麓,与抗大旧址隔延河相望。纪念馆原设在清凉山上新华社旧址旁,以后迁建至山麓。女讲解员张亮陪我们参观,纪念馆共有3层,陈列了有关抗日时期新闻、出版、电影的大量图片、实物、模型,其中新华社占了很大一部份。MGa品论天涯网

MGa品论天涯网
 MGa品论天涯网
笔者和林枫、李年贵在延安新闻纪念馆MGa品论天涯网

    从纪念馆三楼的后门出去,经过近百个台阶,我们来到山上的新华社旧居。张亮告诉我们,旧居共有8孔窑洞,其中一孔是博古的宿舍。采编人员一孔窑洞要住十多人,二三人盖一床被子。电台靠大家手摇发电机供电。就在这样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被称为“窑洞通讯社”的新华社播发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在各个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解放军粉碎蒋军进攻的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发出了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的大量评论和新闻,使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解放战争胜利的斗志。新华社前辈们在这样艰苦条件下不分昼夜辛勤工作,使新华社发展壮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传承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MGa品论天涯网

MGa品论天涯网

笔者和李年贵在清凉山新华社旧址和博古故居前MGa品论天涯网

    纪念馆馆长刘妮同志告诉我们,纪念馆是穆青社长提议并在人民日报、广电总局赞助下建成的。当时设想还要建一个新闻干部培训中心,费了很大劲建成的培训中心却被当时馆长低价转让给私人改作宾馆,留下大量建设债务,至今此官司仍未了结。

|<< << < 1 2 3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