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段历史的坐标。
65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场胜利。
65年后的这一天,修葺一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四面八方的人们赶到这里回望历史感悟未来。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拾阶步入展区。褴褛残破的血衣、弹孔犹存的钢盔、陈旧泛黄的照片……936件(套)文物,仿佛无声的历史证言。尤其是新增加的54件(套)文物,更是带给人们一个个拆封历史的新视角。
民族抗争的细节展示
新看点:朱德的砚台、“八百壮士”的奖章和29军的大刀
一把新征集的大刀陈列在展厅入口处。当年日军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29军官兵挥舞大刀向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一幕从此拉开。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这里刚刚举行了朱德总司令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捐赠文物仪式。朱德的女婿刘铮将朱德在延安使用的一方砚台赠送给纪念馆。1937年7月14日,朱德用这方砚台,为即将奔赴抗战前线的红军将士题写誓词:“我辈皆炎黄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的“舍身取义”牌匾,新四军缴获的日军山炮,国民党军队22场战役的史料……这些展品,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国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
英雄史诗的激情记录
新看点:烈士家书、张自忠墓碑和铭刻着1523个英名的环廊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赵一曼临刑前留下的绝笔信。泛黄的纸张,潦草的字迹。然而,字字千钧的绝笔却折射出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甘愿献出一切的大无畏气概。
在抗日的硝烟与烽火中,这样的遗书又何止一封——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前给亲人的信中这样写道。
“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被凶残的日军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就义前他用手指蘸着眼里流出的鲜血写下不屈诗句。
选材并不名贵,边角并不规整,雕刻字迹上大下小……这样一块“粗糙”的石碑,竟然就是张自忠将军初葬处的墓碑。
张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里级别最高的将领。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陷敌重围,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之后,其部下与日寇激战,将张自忠遗体抢运出战场埋葬,并立下一块石碑,上刻“张上将军初葬处 1940·5·16”。
胜利的旌旗,浸透着烈士的鲜血;壮丽的山河,书写着英雄的诗篇。从杨靖宇、赵尚志、彭雪枫、马本斋,到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
遍地英雄,气贯长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战死疆场的中国军人在150万人以上。其中,1228名团职军官和295名旅以上将领的名字,如今就镌刻在展厅环廊上。
抗战精神的生动解读
新看点:“铁汉”印章、斯大林的嘉奖令和台湾民 众党党旗展厅中一枚刻有“铁汉”字样的印章,格外引人注目。
这枚印章的主人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国守军节节败退。在解救被围英军的一次战斗中,将军不幸中伏,浴血殉国。
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介绍,展厅新增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12件文物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14件文物,旨在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