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以后必然将会踏入社会为自己的祖国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是提升自己实现理想的一条捷径。通过历史名人来透视祖国兴衰史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中国漫延五千年的历史中,出了许多名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有那么一个时期是令无数中国人感到羞辱与无颜的,但是我们能从这么危险的时期走出来,必然与一些特定的“英雄”有关,这些唤醒国人的英雄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敬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今天,我们恰恰有幸走进一位这样伟大的人,他是我们祖国的文化先驱,是国学奠基者,他的名字可能没有那么如雷贯耳,可是他的名字如同他的人生一样踏踏实实,在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走进这位国学泰斗——章太炎先生。
正文:
清明节,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团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穿越了一道由苏东坡老市长建造的“苏堤”来到了章太炎先生的纪念馆。草长莺飞的四月,西湖边满是春色,生机盎然,就如同现在蒸蒸日上的祖国一般。望着这片苍茫的神州大地,不禁感慨,正是无数像章太炎先生一样的先烈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才让后人们能有机会发展、有机会抬头。
西湖边有着许多的名人纪念馆以及博物馆,历史氛围比较浓厚,而章太炎先生的纪念馆与苏东坡先生的纪念馆隔南山路相望,让人有一种更加想了解的冲动,毕竟是两位才子,使这条南山路的文化气息陡然增长。这正是我渴望瞻仰这位老人的原因之一。
在浙江绍兴,还有一个叫鲁迅的才子,也可谓是妇孺皆知,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文坛大将拯救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思想,唤醒了无数麻木的行尸走肉。他的思想极富穿透力、及其犀利,那么他的其中一个老师正是今天我想瞻仰的章太炎老师。这也是我走进这座纪念馆的原因之一。
刚踏入太炎先生的草堂,一尊他的雕像就伫立在眼前,很庄严的透视出了一种莫名的正义感与文艺气质,一副眼镜,可能正是当年文人们的象征吧。
走入展厅,有件汉字的和服,这让我感触颇多,对于一个当时被外国欺凌受辱的中国来说,一个留学生在日本的地位不言而知,但是这些汉字强烈的震撼的我的心灵,这多么需要勇气与一种强烈的民族气节才能做到的。“我是中国人!”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多少人敢在外国人的土地上发出这种强烈的呐喊?
再踱几步,看到的是许多张当时中华民国时候的报纸,有民报、苏报还有太炎先生与马相伯先生的联合宣言,一些手稿,字还是比较苍劲有力的,看来太炎先生的理想和追求是无比坚定的。
再进入第三展厅驻足,里面有“国学泰斗”的横批,极高的评价了这位老人在文学上的贡献。里面还有太炎先生平时所用的用品,书籍与字画。从家具中,看出了这位老人平时的生活极其朴实无华,很平凡。但是这与其的字画与文章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在书画造诣上,太炎先生的水平极其高超,往往可以一针见血的看出问题的本质。他的字画也可以体现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人生阅历丰富。“革命大文章”“维新真学问”也体现了太炎老人的革命决心。
1908年,太炎先生在东京讲学,定期讲庄子,中国文学史,文字学,音韵学。在《民报》专门开设了一个版块《说文解字》。这也体现了这位文学泰斗的文化素养级高,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宣扬中国文学,讲中国文学发扬光大,不仅给中国人治学,也在外国有着极高的威望。
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太炎先生一生除了撰写了大量的著述外,还以讲学国学为己任,著称于世的有东京讲学、苏州讲学等,通过讲学,弘扬了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培养了一批章门弟子,也使章学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段话描述了太炎老人通过教书育人,弘扬自己正确的文化,而为中国以后的许许多多年的时间培养出大量的人才的过程。体现了太炎老人儒雅,清淡的就树立了自己的“文学门派”,培养出像鲁迅,周作人,潘炳正等老文学家。为中国的近现代的文化基础的铺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