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参观活动虽然是因为老师的课题需要,不过也是我们的一次锻炼机会,学习中国历史的机会,它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强大感染力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这次的目的由老师的话讲就是“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得到加深理解,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们也正在努力地朝这个目标迈进。以下就让我们来领略《西湖博物馆》的魅力吧!
这次我们是一共四人去参观,我们每个人对《西湖博物馆》的看法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们四人对这次活动的各自感受:
(一)林露露:
说实话,在此次活动之前,我从未去过什么博物馆,但我对它的了解一直都是觉得饱含历史气息的一个文化“大熔炉”。但事实证明我所想的和实际看到的是有偏差的。《西湖博物馆》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更是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我甚至可以看到许多21世纪的文化成果。而我本人对中国历史上最佩服并且最喜欢的就是“青花瓷”,因为它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特色,更是我们的骄傲。我曾经大致阅览过《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它的作者是陈润民,出版社是“紫禁城出版社”(2005.1.1))我还记得里面描述的一段话“康熙青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艳丽,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则于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画,所形成的深浅、浓度层次变化多样,更使青花装饰具备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而我这次则抱着一堵“青花瓷”魅力的想法去博物馆参观。 它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的色泽、美丽、典雅深深吸引了我。它将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现在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因此我爱它的文化底蕴,也爱它的与时俱进。
(二)朱权民:
我们小组来到了西湖博物馆看到许多历史遗迹。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向我们。
当我来到了关于南宋那个位置,我被那对栩栩如生的蜡像给吸引住了。我看见岳飞脱掉上衣露出自己的后背,岳母拿着长长的钢针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当时我就马上想到了岳母刺字这个典故。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以前岳飞抗金大英雄的典故事迹耳熟能详,这次又面对面的看到了“岳母刺字”。对岳飞这种爱国精神深受敬仰,一股浓浓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我们要爱国,决不做出对祖国有一丝伤害的事情。我们要对那些知识渊博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国家利益,甚至叛国的人鄙视、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