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之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组图)

字号+作者: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告10甲 周青青、朱赵莲、倪曼茜、沈佳慧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这座被称作“石头城”的伟大都城,“负山带江,长卫护之雄,群山拱'...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这座被称作“石头城”的伟大都城,“负山带江,长卫护之雄,群山拱翼之严”,钟山如龙蟠曲伏东南,石头山则似猛虎雄踞江滨,可谓天造地设的“帝王之宅”也。然而,便是拥有这般坚固的天堑,南朝帝王还是接连覆亡,正如乾隆皇帝诗云:“石城倚壁复临江,地利诚云险绝双。何事南朝诸帝王,竖幡每见举族降?”说到这里,想必大家早已明了,这城市放在今日,可以用时髦、华丽、现代化来描写,可是将这座城摆到千百年历史之中去,意义则全然不同了——南京。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撇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样的别称不谈,在柳絮拂面的季节里,我们专门为了近代的南京而走进这座城,走进为了铭记1937年12月13日那个日子而建的纪念馆,去凭吊,去感怀,去思考那些沉痛往事给我们的警醒。

    1.5月6日我们搜集了本次南京之行的相关资讯。我们小组分工两人参观两人整理。通过资料我们认识到,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将是一场沉重而极富意义的社会实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的。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它由两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教授担任总体建筑设计,打破了中国纪念性建筑常用匀称堡垒式的传统风格,整座建筑采用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先后获得“中国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设计”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十佳”等殊荣。目前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2.5月7日下午,我们小组赶往杭州北站,乘坐汽车,经过4个小时抵达南京。当晚在南京的同学家寄宿。

    3.5月8日,我们起了个大早,坐公交车前往纪念馆所在的南京江东门街418号。

    时近正午,我们俩人抵达了纪念馆。天是湛蓝的,这是个南京难得的好天气。而不知为什么,站在大屠杀纪念馆的门前,我们的心情却十分沉重。虽然,这一天是母亲节,但参观的人很多,很少看见人们的脸上有笑容,每个人都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缅怀这一段血泪史。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们走在这片曾经血雨腥风的土地上。

|<< << < 1 2 3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