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本站特稿:夜宿嘎子村(图文)

字号+作者:李春华 来源: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暑假期间,我和学生们红色旅游走进了白洋淀。水波荡漾,苇田茫茫,小船驶离码头就沿坦荡荡的水道冲进苇海,水鸟在不远处起落飞呜。这一切既自然又神秘,顿时'...

wn4品论天涯网

    暑假期间,我和学生们红色旅游走进了白洋淀。水波荡漾,苇田茫茫,小船驶离码头就沿坦荡荡的水道冲进苇海,水鸟在不远处起落飞呜。这一切既自然又神秘,顿时唤起我对英雄雁翎队的怀想,想起那个机智勇敢、顽皮可爱的小兵张嘎……
  小船划进大淀深处,进入白洋淀文化苑。这个景区集革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生态文化、淳朴民俗文化于一身。白天先参观了雁翎队纪念馆,有了新鲜的耳濡目染,对淀上儿女的英雄壮举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又一次精神洗礼。之后,还领略了“康熙水围行宫”,原来清代皇帝佬儿也被白洋淀的水乡美景所倾倒,造行宫,设水围,吟诗词。我们漫步“东堤烟柳”,观赏“西淀风荷”和水上植物园,夜晚又宿在嘎子村。
  村口,小兵张嘎的塑像栩栩如生,他包着头巾,双目机警,下唇咬紧,右臂高扬。嘎子村其实就是个民俗村,它三面环水,村边芦苇青翠,荷香四溢,小船依柳。农家小三合院灰房灰墙,古朴典雅,格局不同,花草繁茂。一家屋沿下还有燕子筑巢安家,洋溢着一派人燕和谐共处的情景。有趣的是小院门牌还标有老忠叔家、罗金宝家、胖墩儿家、莲蓬家等字样。村内小巷深深、曲折迂迥、相互联通。石碾、石磨、石臼让人遥想从前。织席编蒌、放鱼鹰则散发着古今不变的淀上风情。夜晚,月明星稀,蛙鼓阵阵,我们摇上小船,沿着水道放荷灯。月光下荷塘朦胧,荷香醉人,一盏盏、一串串荷灯相映成趣,如诗如梦,给人温馨的抚慰和遐想。回到嘎子村乡场上,不远处的岛上礼花绽放,我们耐不住诱惑也来了个锦上添花,夜空中礼花交辉,凭添了夏夜的美丽。音乐声起,水乡戏台的卡拉OK开场了,有人唱一段阿庆嫂的《沙家浜》,再唱一支绵绵情歌《知心爱人》。我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水乡风味的宵夜,菱角、莲子、鸡头米、熏鱼、老腌、松花蛋、杂鱼并子,吃得大家嘴香心甜。不一会儿,播放老电影《小兵张嘎》,在嘎子村看到抗日小英雄张嘎子,更是倍感亲切,动心动情。
  嘎子村之夜宁静极啦,就像睡在远离尘世的真空里。然而,我浮想联翩,久不能寐。雁翎队的英雄在我脑海中列队过电影,《新儿女英雄传》、《白洋淀纪事》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轮番闪过,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在缅怀英雄先人的同时,我们享受这和平宁静的水乡生活能不心存感恩吗?芦苇荡里的硝烟散去了,但后人应不断重温历史,英雄的英名长存,精神不朽最能激励后人。抗战历史在白洋淀写下辉煌壮丽的一笔,留下一片红艳艳的人文风景。而文化苑则浓缩了白洋淀文化精神,让人流连忘返。淀上一位不知名的诗人赋新诗一首:“白洋淀上文化苑,人文生态风景线。红光绿彩入佳境,水乡文化美摇篮。”
wn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