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赣、闽老区散记

字号+作者:建省漳平市委统战部 陈学贵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三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我们党校学员一行二十余人精神焕发地背着行李,跨上厦门——南昌的k8706/k8707次列车,到赣、闽部分老区参观学习。 这正是乍暖'...

    三月下旬的一天傍晚,我们党校学员一行二十余人精神焕发地背着行李,跨上厦门——南昌的k8706/k8707次列车,到赣、闽部分老区参观学习。

    这正是乍暖还寒、乍晴还雨的气候,春天细雨如烟的春天。上车时还是天空晴朗,星星满天,一派明媚的夜晚,真是“晚风熏的游人醉”但是一过来舟,到了鹰潭却又春云舒卷,细雨如丝,立刻又是“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境界了。

    就是在这阴晴不定,风雨无常的气候里,列车一会儿跃过亮光闪闪的村庄,一会儿穿过挺拔雄峻的山腰,一会儿又进入了繁华热闹的市区。变幻无常的气候和壮丽多姿的山间田野,给我们一种快乐的感觉,使人感到轻松而又新奇。

    再过一个小时就到了终点站——南昌火车站,我时常看着手表,计算着时间。当列车驰过青云谱,就进入了英雄的南昌城了。

    南昌,汉初已为南方昌盛之地,因而得名南昌,它位于赣江下游东岸,向九铁路线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为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江西省会的所在地,革命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有百花洲(今八一公园)、青云谱,尤其是名扬天下的西江第一楼——滕王阁,更是一饱眼福、让人留连忘返。

    滕王阁,背后紧靠赣江,宏伟高大、工艺精细,美观大方,登高送目,便进入了王勃所写的“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境界,它在风中、雨中、天地之中、以一种凛然的气势,俯视着脚下岁月一般流逝的江水和江水一般流逝的岁月。凭栏远望,但见水濛濛、雨濛濛、汀绪濛濛、远山濛濛、长天濛濛…‥引得我们心中的思绪也迷迷濛濛…‥这里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过南昌的人,无不为此而动心,都要亲自登阁一览。

    革命历史名城南昌,还是“八一南昌起义”所在地,一九二七年,正当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急关头,党中央毅然决定在这里举行南昌起义,从而创立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现建有“南昌起义纪念碑”屹立在八一大道的显目的位置上,还有“革命列士纪念堂”,特别是那一幢引人注目的“八一纪念馆”,原为南昌大旅社,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当年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这里的喜庆礼堂就是当年起义部队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左边小客房是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右边的小客房则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和休息过的地方。

    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它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竖起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离开了英雄的南昌城,我们又前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是我从小到大为之梦牵魂绕的圣地……

    中巴车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井岗山腹地。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山势更加突兀,视野愈发开阔。山道弯弯,一会儿在头项盘旋,一会儿在脚下蜿蜒。透过车窗,从远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峰掩隐在云海里,郁郁苍苍;从近处看,公路两旁的青杉、翠竹、银杏、古木拔地而起,密密麻麻。

    当我们来到井冈山的黄洋界上,正是云收雨霁的时候,俯视我们刚来的山下,则是白云迷漫,稍远一点的地方,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有时偶然现出一点远山的轮廓,真好象走进朱襄阳的泼墨水画中了。

    黄洋界,海拔1343米,因常年被汪洋大海般的云雾所笼罩,故称黄洋界。黄洋界的天空是湛蓝明亮的,黄洋界上远山含黛,群山山峰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灿烂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心情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烦闷一扫而光。当年红军有五大哨口,即黄洋界哨口、双马石哨口、八面山哨口、桐木岭哨口、朱砂冲哨口。黄洋界哨口最为出名。当年黄洋界保卫战中,哨口守军以两个连兵力打败了敌人八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成为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站在哨口,放眼望去,山势雄伟,峰峦起伏,壁谷幽深,真是一道易守难功的天然屏障。哨口留着一架小钢炮,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侵蚀仍光滑如新。

    沿着逶迤盘旋在苍松翠竹中的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生活的茨坪。井冈山的重点根据地在茨坪,它是崇山峻岭的一块面积约三百亩的小平原,位于井冈山主峰的北麓,距离井冈山五大哨口中最险要的黄洋界有二十里,当年,它不仅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大后方,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及朱德、陈毅、彭德怀的旧居。毛泽东旧居是一幢大白屋,原是当地村民李利昌的杂货店。屋后有两棵昂首挺立、相依相偎的树,一棵叫海罗杉,一棵叫凿树,这就是井冈山有名的“感情树”。当年毛泽东同志经常在两棵树下看书纳凉,给群众讲革命道理,指导战士训练。

    现在的茨坪,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座新兴的对外开放的高山城市——井冈山市。市政府、邮政局、电信局、菜市场、车站、医院、剧院、百货商场、革命博物馆……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屹立在我们面前。在北面的高岗上,还修建了一座“井冈山革命列士纪念塔”。 今天茨坪的高楼大厦与城市已无区别,再看看荡漾在井冈山人脸上的灿烂微笑,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已变成现实。每位井冈山的访问者,对着这些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无不以肃穆的心情表示由衷的敬意。井冈山真是一座英雄盖世的山,它的每一条山道,每一个山峰,甚至每一块石头都和中国革命血肉相连,都为中国革命建立过不朽的功勋。

    次日,根据当年红军撤出井冈山的线路,我们又来到福建的汀洲。

    汀洲就是现在的长汀县,位于福建的西部——闽西,与当年著名的根据地瑞金紧紧相连,由于汀江下通广东的韩江,水运十分便利,成了闽西各县物质的集散地。宋代《临汀志》记载了汀州的历史。后来的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到清末,长汀是闽西州、郡、路、府的所在地,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红四军解放的闽赣边一个较大的城市。

    还没到过闽西长汀的人,想像中那里可能是片荒山秃岭,土瘠河瘦,未有什么风光的“红土地”。然而,如果你读了元丰郡守陈公轩“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 的诗,尔后又亲临长汀,那就知道是一个崇冈复岭,深溪窈谷,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古老城市。此处山川缭复,枕山临溪,汀江贯城,国际友人曾称赞她是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之一。在这历史的古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诞生了红色革命摇篮。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