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在山路两旁尽情绽放,铁杉树挺立于山腰嶂侧。1934年12月4日,刚刚经历湘江血战的中央红军官兵,攀上这座长征以来遇到的第一座高山时,却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而是连夜翻越老山界,进入龙胜各族自治县境。
在龙胜泗水,记者看到了那块状若长舌、舐云舔雾的龙舌岩。当年红3军团4师首长在龙舌岩下会见瑶族起义首领,在岩上留下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的标语至今清晰可辨。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早在1934年11月29日湘江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红军政治部就发布了长征期间最早的民族工作政策——《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制定了《对苗瑶族民的口号》共13条,为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作了充分准备。
在泗水乡白面寨,瑶族老人们向记者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瑶寨的动人故事。中央红军进入龙胜后,桂系军阀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四处纵火,散布谣言诋毁红军,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频繁的火灾引起了红军的高度警觉,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指挥灭火,并派出侦察员抓获了几名纵火犯。红军在龙坪寨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敌特的卑劣行径,发放救济款接济受损失的群众,宣传红军的政策。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开始积极帮助红军,许多青壮年还加入红军。
在龙舌岩下的一个小店里,记者遇见了店主龙国英。这位70岁的瑶族老人随口哼起了一首“红军谣”:
红军岩呐像条龙,
岩石脚下草红红。
石头上面刻了字,
红军绝对保护咱瑶民。
朴素的歌谣,表达了桂北各族人民对红军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也充分证明党和红军在桂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由此翻开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