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豪迈的诗人和卓绝的书家。能在一件事上,反映出他这两方面的成就,是他挥写的中国古代哲理诗。
如何更好地认识世界,是一大哲学母题。唐诗人王之涣用诗的语言,概括了他的思考,为后人普遍认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老百姓们都会背的绝唱。毛泽东多次书写过这一首《登鹳雀楼》,且对“更上一层楼”有过一系列深刻的阐述。他多次强调要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只有如此,才能有真学问。1939年1月28日,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老人家深情地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宋文豪苏东坡写了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了只有摆脱个人的局限方能认识客观世界的哲理。这一首诗,也是毛泽东喜欢并多次书写过的。老人家一贯强调反对片面性,提倡以全局观来思考问题。他一再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
如何认识人的生与死,也是哲理的又一大母题。曹操在他的那个时代,就不相信人能“长生不老”,他在《龟虽寿》中明白道:“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诗更指出:“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毛泽东赏识《龟虽寿》,认为是唯物主义的,一再向他的战友们郑重推荐并多次挥毫书写,是他书作中的精品之一。
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由于认知上的一致,他赏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尤其是结尾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见左图)毛泽东起码三次书写过此诗的全文,这不啻是老人家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敬念,也是对咱们后来人的教诲。
中国书法,讲究笔法、形势等,这是侧重在技艺层面。书法,更与哲学思想、操守和才情等相契合,是展纸挥毫者身心素养精神境界的物化表现。在此两方面,毛老人家的书件,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非常值得咱们承继和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