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特稿:看毛泽东“书童”王文祥怎样成为著名书法家(组图)

字号+作者:红笔杆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12-09-14 16:1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王文祥聚精会神地书写着,全然陶醉其中。(中红网李学叶摄) 王文祥书法“爱莲说”。(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文祥书法“龙”。(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文祥用简帛体书'...

王文祥聚精会神地书写着,全然陶醉其中。(中红网李学叶摄)

王文祥书法“爱莲说”。(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文祥书法“龙”。(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文祥用简帛体书写的“中华十美歌”。(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文祥在自己的书房,讲述自己主编上千万字的各类书籍。(中红网李学叶摄)

王文祥指着自己书写十体“百家姓”说:“这是送给台湾的。”(中红网李学叶摄)

    中红网北京2012年9月10日电(红笔杆)

    早就听说著名书法家王文祥曾是毛主席的“书童”,笔者近日有幸来到王老家里探访。只见在他180多平米的家中,从书房到客厅再到卧室,都挂满了自己用多种字体书写的毛泽东诗词,这也显示了年过七旬的王老,对毛主席特殊而深厚的情感。
   
    用十三种书体分别写就六十七首毛泽东诗词
   
    “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简、章草、草书、行草、行书、魏碑、楷书、瘦金和毛体一共13种书体,分别写就了67首毛泽东诗词。”王文祥一边介绍,一边拿出有13种书体的大型书画册来给笔者看。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仅仅一种字体的毛泽东诗词就足以写上一段时间,更何况用13种书体分别写出来呢!

    在后来的谈话中笔者了解到,王老为此历经10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10年间,王老几乎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每天都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他回忆道:“一般情况,一段时间我会专写一种字体。写小篆时,满脑子都是篆书,就不能同时写别的字体,怕串了,字体变形。”

    王老以这种方式,先从楷书写起,再写隶书、魏碑,接着才是行书、草书、小篆,然后才进一步把甲骨文攻下来。他还说,先写好了静态书法,就给后来的动态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从毛主席那里得到的书法真传。

    也许有人要问:王文祥为什么要用13种书体来诠释毛泽东诗词呢?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工夫去搞这么一个庞大的书法工程呢?

    当笔者与王老就此交流时,王老谈到,近些年来,毛笔书写课程已逐渐淡出中小学课堂,大多数孩子都不会用毛笔,更谈不上写书法了。同时,王老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忧虑,就是现在的书法界看上去轰轰烈烈,可实际上不少人远离了中国书法的传统和规范。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础,端正书风和文风至关重要,因此急需做一些基础工作加以拯救。他说:“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可现在居然出现了‘中国书法还能坚持多久’的论调,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和伤感。我就是要用13种书体来诠释毛泽东诗词,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国书法啊!”

    王老还谈到,当今盛世是一个出艺术大家的时代,应该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书法作为中国汉语文字的载体,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母的地位,它的传承影响到中国软实力的问题。所以,把甲骨文等13种书法种类进行梳理、整饬很有意义。

    王老对有些书法理论生涩、让初学者摸不到头脑的情形感到担忧。近年来,他用心梳理、整理出了书法简史《十三体书法源流》和书法理论《中国书法理论指要》。对此,他感慨地说:“中国古代书法的审美价值是永存的。我想把传统的书法加以整理、梳理、简化,写出规范的体例,供学生们参照,把中国的传统书法很好地传承下去。”
   
    “毛氏书童”称号从何而来?
   
    王文祥与书法结缘,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940年,王文祥出生在河北省抚宁县山羊寨村。父亲是中共地下工作者,爱好书法,后来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也许是家庭的熏陶,从7岁上小学起,王文祥总是学校里书写的第一名,老师也夸他天赋好。

    1964年9月,刚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王文祥,因品学兼优,加之写着一手好字和俄语好的优势,被选中直接分配到了中南海“西楼”,当上了毛泽东主席的图书管理员。

    当时,毛主席需要看什么书,都由秘书田家英到图书馆来取,并要求王文祥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尽快找到。王老回忆,那是他各方面进步最快的一段时光。毛主席读的书囊括古今中外,涉猎甚广,还经常爱看一些书法方面的书,所以要求图书馆的书要尽量齐全。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毛主席秘书田家英,总是带着王文祥去北京图书馆或荣宝斋买书、借书。

    那时,田家英想写一部《清代通史》,看到王文祥勤快好学,字又写得好,就让他帮着收集相关资料。有一次,田家英带着王文祥去荣宝斋买书,遇到熟人,那人问:“田主任,这位年轻同志是谁?”田家英随口答道:“毛主席书童”。正是田家英对王文祥的这一爱称,使“毛氏书童”的雅号从此在中南海部分人中渐渐传开。

    王老回忆,当时因工作关系,他常到田家英办公室去,幸运地看到了一些毛主席的书法手稿。从那时起,毛泽东书法的大气磅礴、刚健秀美就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在中南海工作的岁月里,王文祥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有一天,他把这一心愿告诉了田家英。田家英被他急迫的渴望打动了,他让王文祥去买些毛主席需要的碑拓和书帖,等送给毛主席时,带他一起去。很快,得到允许后,田家英带着王文祥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

    那天,一进门,田家英提高声音道:“主席,您要的字帖都找来了。我给您请了个小书童,是南开大学的高才生,他的书法写得挺好。”

    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他俩进来,就往前欠了欠身,用慈祥的目光打量着王文祥,并伸出手来,边握着手边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王文祥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手不住地颤抖着,赶紧回答。

    毛主席打趣地说:“你的名字很好,搞文化一定吉祥。”接着又问:“你的书祛是颜体,还是柳体啊?”

    王文祥急忙答道:“我什么体都学,特别喜欢您老人家的诗词和书法。”

    毛主席说:“不要学我的,学歪了,要学大家的,从楷书学起。楷书当学颜,把字写规矩了,再写其他体。”

    这仅仅十来分钟的对话,让王文祥深感受益终身,永生难忘。
   
    为改革开放做贡献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王文祥因受牵连,被下放到了“五七干校”劳动,一待就是10年。

    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王文祥一心想的就是找机会写他的书法,所以就常常用手指在身上划,或是用小棍儿在土地上写。总想着,这个字甲骨文怎么写?那个字金文怎么写?身边没有什么可参考的东西,就动用脑子里储存着的、在中南海工作时看到的各种书法,边回忆边写,内心坚定地认为“党育我才必有用”。

    一晃10年过去了。“文革”后期,王文祥不顾个人安危,写文章上书党中央,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并得到被平反的杨尚昆同志的夸赞:“你的文章为清算‘四人帮’的罪行提供了炮弹,你为党立了一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文祥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央统战部工作,直接参与了我国经济特区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调研和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工作范围涉猎广泛。1996年,他和赵朴初等人共同发起筹办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并主持协会的工作。后来又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等职。2000年王文祥退休了,才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酝酿已久的毛泽东诗词书法的创作中,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对毛泽东书法的真挚感悟

    “用毛体来写67首毛主席诗词,我是最后才敢写的。因为,我总是非常担心,写不好会影响毛主席的形象,所以非常慎重。毛主席的字是行草书,是动态书法,很不好写。我在写完了甲骨文后,才开始进行毛体的书写。我一直带着一种非常崇敬、崇拜和虔诚的心来书写的。”王文祥透露,毛泽东的67首诗词,其中用毛笔写出的有35首,还有32首一直没用毛笔书写过。这次,他就是将毛泽东的67首诗词,全都用毛体书法摹写出来,以实现多年的夙愿。

    说到对毛泽东书法的感悟,王文祥激情满怀。他说,毛主席的书法是勤奋和天资的完美结合,师承多家,自成一家,作为当代的行草书圣,是世人公认的。人们在欣赏毛主席书法的功力、技巧、风格美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养、风范、智慧和高尚的情操。

    经过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和对书法理论的深刻认识,王文祥概括出了中国书法的“四美”,即线条美、结字美、墨色美和章法美。而毛主席的书法就是“四美”的典范。

    王文祥坦言,自己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唯有通过书写毛泽东诗词加以表达。他说:“46年前,见到毛主席时,我说的‘我最喜欢您老人家的诗词和书法,这句话,我一直把它当成是对毛主席的一个承诺和他留给我的一份作业。如今,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承诺。”

    王文祥热爱毛主席,“毛氏书童”是他最珍爱的称呼。他说,毛主席的小名叫“石三讶子”,自己的小名叫“石头”,他庆幸拥有这样的机缘巧合。最初,母亲是希望他能像石头一样坚强地与命运抗争。后来,他又把学习毛主席的品格与情操作为了自己一生的课题,在任何艰难的岁月里都坚定顽强而不屈服。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