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放眼世界。(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铁道游击队。(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大海般胸怀。(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江山代有才人出。(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快马加鞭。(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走和平崛起之路。(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湘舸教授创造“画书”字精选:永远怀念毛泽东。(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3年12月30日电(陈湘舸)浙江大学陈湘舸教授近年来首创中国书法的新书体——画书,并对此有“十论”之多,可以说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成为中国书法的新亮点。以下是他的部分画书作品及其“十论”,中红网首次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十论”画书之一:画书是继大草之后的一种新书体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众彩纷呈,已有隶、楷、行、草诸体,现再添加一种,名曰“画书”。画书以形表义,以画造意,是通过笔划、结体、章法布局的变异和重构,以字做画创作的“文字图画”。画书的构建,充分利用了汉字及其书法的三个“不确定性”:一是笔划、结体、章法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増可减、可前可后、可疏可密的不确定性;二是字体已有八种,从而能随意选用的不确定性;三是书写工具笔、墨可大可小、可硬可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不确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给书者以极大的书写空间,可千变万化而惊风雨泣鬼神。据此推断,在画书问世之后,还会有新的书体出现。在张、怀狂草之后,中国的书法便少有显著变化和大的进步,这是由于已有的楷、行、草等诸体,在他们创始人那里已至化境,不乏神品的缘故。因此,要想中国书法有大的进步,看来创造如同行、草之类新的书体,且不说是唯一出路,至少极为必要。如果画书能确定为一种新的书体,当可使古老的中国书法重新焕发生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将是千余年书法界最大的变化进步。画书极大地丰富了汉字本身的信息,进一步呈现出汉字的美学价值;同时,画书不仅再次表示书画同源,而且表示中华文化书画一家,使书法由抽象走向具体。近日欣闻《欧洲时报》总编、法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梁杨先生创作《书法画》,探索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融合。而画书是“文字画”,探索中国书法与传统国画的融合。我与梁杨先生都追求书画一体化。画书坚持以字做画,文字书写图画化。当然也可反过来说是绘画艺术文字书法化。
“十论”画书之二:画书与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书法史上,变化革新不断,相继出现甲骨、隶、楷、行、草诸体,但中国书法的变异革新未有穷期。无论从中国汉字书法的可行性,还是实用性,亦或审美要求来看,还有继续变化革新的必要。据此,我在今年摸索创造了一种新的书体,名曰“画书”。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的笔划、结体、章法,可以将书者欢快、郁闷、平静、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书法自然,历代名家字迹如行云、流水、枯藤、惊蛇。由此可见,中国书法本质是“画书”。因此,“画书”体的提出与确立,只是自觉有意地彰显中国书法以字作画这个本质特征而已。
“画书”将引起两场“革命”,一是“国画革命”,就是以字作画,产生新的“文字国画”。这是对汉字的象形性和方块结构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丰富。如在大写的行书“井”字下方,再用行书小写“蛙”字。这种巧妙的布局,使“井”、“蛙”这两个字构成了一幅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文字图画,它直观、明了,效果不亚于传统的国画。二是“汉字革命”,出现新的双音节的汉字。如情字的“月”部删去两短横读“无情”;心字中间再添加一点读“多心”;桥字的竖划断为两截写出读“断桥”;月字倾斜写出读“斜月”。由“画书”引发的这两场“革命”,可以预言,将对中国的书法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发生大的影响。
“十论”画书之三:画书具有多种功能与作用
“画书”并非是文字(书法)游戏。它同狂草一样,更进一步发掘、开发利用汉字的结构、笔画及书写工具(笔墨)的表达功能,使汉字书法在实用和审美两个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首先,“画书”作品能雅俗共享。画书可以创作极为高雅的作品,如对于“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一名联,画书能够巧妙地把它构成这样一幅“文字画”:将“色”字用大草体写出而后把“秋水”“长天”分别书于“色”字的左右两旁;再把“飞”字也用大草体写出,同样把“落霞”与“孤鹜”书写于“飞”字两边。读者观赏这幅“文字画”,相信他们不难领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从其中获得的文字、美学方面的收获,也许不会比以此名联为题材的国画少,而且它可以任读者浮想联翩,不像欣赏传统国画那样受画面内容的限制。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包括毛泽东的“六盘山”词,及李清照、苏东坡的词,都能够以画书体表达他们的情境与思想。至于画书创作通俗的作品,更是它的拿手长项。如“井底之蛙”,在大写的井字下面写个小蛙字。就活现出“井底蛙坐井观天图”。又如“红杏出墙”、“画蛇添足”、“杀鸡用牛刀”,都不难用画书体形象地表达出它们的含义。雅俗共赏,使画书的读者包括各个层次的人群,可为广大读者服务。而它广阔的群众基础,使它具有光明的前途,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画书有多种具体用途,适用性很强,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座右铭、格言、警句的画书作品。
如“团结就是力量”这句格言。在大写的“力”字的左边书写“团结”二字,这幅“文字画”作品就形象且准确地表达出了这句格言的意思,使读者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又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足”的那一横撇适当变异及拉长,再把“千里之行”四字置于它的下面,这幅“文字画”作品也不难使观者感受到它的教益。在此还要指出,上面这两句格言、警句的意思,是传统国画无法表达出来的。还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也不难用书画体表达他们的深刻含义,使人们警醒,得到教益。
2、成语、“歇后语”的画书作品。
中国有大量的成语及俗话,以及“歇后语”,它们用词简练,含义深刻,形象生动,为人们喜闻乐见。它们中相当部分也可以作为“画书”的题材,创作成语“文字画”。如“闻鸡起舞”、“开门见山”、“画龙点睛”、“狐假虎威”等成语所创作的画书作品,能够使他们的深刻含义跃然“文字画”面,为读者所认识感悟。如“狐假虎威”的画书作是在大写的“虎”字后下方写一“狐”字,这幅“文字画”就形象地表达出成语的意思。又如“画龙点睛”,则在狂草的龙字的右上角写一个小小的“睛”字,这幅“文字画”也生动地表达出成语的含义。
3、商品广告、商标、品牌及文学作品的标题的画书作品。
把商品的广告、商标、品牌写成画书作品,使他们更加形象生动,含义更明显,从而易于引起顾客的关注、喜爱,使他们心灵情感、思想受到震撼,引起共鸣,产生共识,有助于接受广告商标、品牌,从而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如“娃哈哈”,如果把“哈哈”两字写在大写的“娃”字的右上方,这就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书”作品,“哈哈”好像从娃娃的口中吐出。又如“奔驰”,可省却奔字,只需把“马”、“也”二字用狂草体书写,这个变异的“驰”字就表现出“狂奔”之意。这个变异的“驰”字已成为一副生动传神的“文字画”,给读者的美感不亚于徐悲鸿的“奔马”之画的效果。至于文学作品,如有一个中篇小说名为“胆小如鼠”,如用“画书”体写出,则可设计在为鼠字的右边写一个小小的“胆”字。这幅“文字画”也可算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这篇小说名称的意思。
最后还要指出:“画书”有助于传播、保护乃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由于“画书”作品雅俗共赏,并明了、简洁、直观、生动、具体、传神,这些特点有助于人们通过它来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上面已介绍指出,中国优秀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以及座右铭、格言与成语等都可以为题材创作画书作品,而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当我们全面了解上述有关画书的功用,就绝不会再以“文字游戏”而小看“画书”,而是让它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平起平坐,视它为一种新的书体。
“十论”画书之四:画书与《万寿大典》
《中国图书商报》(第1809期)刊文介绍《万寿大典》及《万福图典》,我阅后深受启迪。既然“寿”字和“福”字可以有上万种形状、风格各异的不同书写方式方法,那么,一个词,一个句话,一首诗词,更会有千万种不同写法。由此还可进而断言:做为象形字、方块享的汉字的书写方法方式,原是可以千变万化,并且随时代而不断变革创新。因此,对于汉字的书写切不可囿于成规法度,要敢于对中国传统书法进行改革创新。就是说,行书不能止于“二王”,狂草不能于止于张、怀。殊不知,由于构成中国汉字的基本要素是点划与部首;加之是采用可粗可细、可浓可淡的毛笔和墨汁书写,因此使中国汉字的书写得以千变万化,感天动地而泣鬼神。杜甫赞扬好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若用它来形容中国书法的魅力,只需改动一字,即把“诗”字改为“书”字,好诗能令鬼神泣,好的书作更是能令鬼神泣。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经历了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阶段。从隶书到行书,只是初步开发利用汉字的独特构成及其书写工具的潜在功能。此可称之为中国书法的第一阶段。张旭、怀素的小草与狂草(大草)是中国书法的第二阶段。它是对传统书法的一场革命,它空前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性和审美功能。而这又是由于狂草书写方法方式,运笔结体和章法突破了此前书家的成规成法的缘故。张、怀正确地认定:书法自然。书法的最高法则不是前人的成法,而是自然万物运行的法则方式。为此,如书法应如行云流水、虎跃龙腾,而不是过往书家的书艺书体。
既是书法自然,而自然又是万物并存,并且随地形气候和生长时期不同而不断变化,那么,这就意味着书无定则、书无常规。书法只要合符自然界事物生成运行的法则就行了。近些年,有人尝试进行书法改革创新,但是,由于他们未能自觉地遵循实践“书法自然”这一正确的法则,因此未能成功。就是说,这些改革者失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突破前代书法家的成法成规的缘故。对于这件事,应当如是看待之,否则,便不能进行书法创新创造。
因此,一旦认识和肯定书法自然这一最高书法原则,那么,就将理解接受,乃至喜爱画书。有专家说,有些画书作品,似乎模仿古人的作品,而那只是“文字游戏”而已。的确,在古人那里,他们的那些作品也许只是偶尔心血来潮,灵感闪现的结果。但就其实质来看,这些书作并非“文字游戏”,而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发掘利用中国方块文字书写的表达力和美学功能。对此,也许古人还未认识。但是,对于画书而言,却有理论和明确的方式方法,既有其道,又有其术,是自觉而为之的一种书法创作。画书的多数作品是作者依据画书的理论与法则方法,反复思考的结果。因此,画书绝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有目的、宗旨的严肃且科学的书法创作。
画书作为“文字国画”,既是国画革命,也是汉字革命,书法革命,它极大地增强了汉字表义达意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凸显了汉字的象形特征。从而使汉字的实用性、艺术性突前地增强了。如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创作成画书作品,即“文字国画”,同传统国画相比较,文字国画作品给读者所留下的想象的空间和余地更大,能够引发读者对词意词境进行联想和再创作。
综上所述,画书的出现及其发展,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张、怀狂草这场革命之后的又一场革命,它把中国书法推进到第三个发展阶段。画书克服了狂草只有艺术性、审美功能,而无实用性的弊端,使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地结合,统一于画书作品之中。画书作品作为“文字国画”,也是“新象形文字”。它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字及其书法的潜在功能。世人赞叹:“汉字有多美”。我们还要赞叹“汉字有多神奇。”但汉字的美妙与神奇,只能在画书中得到最佳表现。由此观之,画书岂是“文字游戏”,它实为中国书法的金光大道,康庄正道啊!
“十论”画书之五:画书是一场“书法革命”
今天上午,给北京一家发表画书作品著名网站的负责人发出这则书信:我近日按照画书的法则与方式,创作了三幅不同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新作品。这三幅画书作品内容虽相同,但各具特色,效果也有差别,但总的来说堪称优良。为此,进一步坚定了从事画书创作的决心,提高了对于画书的信心, 更加坚信:在中国书法乃至中国汉字陷于危机的今天,画书这一新的书体将为中国书坛开辟一个新的广阔园地,给古老而显出暮气的中国书法界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一股新的风气,从而使其焕发新的生机,由严冬进入暖春。
但是,由于画书体的出现,就其本质来看,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因此,也必定象其它一切革命一样,要遭遇反对者,碰到阻力。从目前的境遇来看,普通观众不少人是喜欢画书作品的,认为它新颖而有意义。但是,书法界的名家们却少有理解者、认同者,有人还说:画书将把中国书法引入歧途。这就提出一个如何正确评价画书的问题。
要正确地对待和评价画书,以下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画书与传统书写法度的关系。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并肯定画书的革命性质。画书既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场革命,那么,它势必要否认、扬弃并改造此前的那些书写法度,提出并确定自己的法度与法规。当然,画书对于过去的书写法度,不是全部扬弃,而是既有扬弃,又有继承。如书法自然这一总的法则就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又如画书基本遵循行书,尤其是大草的法则法规。一般来说,画书只是增强了草书“草”的强度,使其更“草”,更狂放而已。但是,画书非常注重巧妙地处理字与字的关系,在布置安排上下功夫。如“山高月小”、“日落西山”两个成语的画书,都把“山”大写,“月”、“日”小写,“月”字置于“山”字的右上角,“日”字则置于“山”字的右下方。这种写法在传统书法中,包括狂草作品中都没有。这是画书所创建的新的书写法度与方式。但是,既然画书是一场书法革命,它提出和确立自己独特的书写法度与艺术,这是必然的。对此,当如是观之,否则,就难以接受而否定之。正是由于不明瞭这一点,不理解不承认张旭、怀素的狂草是一场书法革命,因此,一直到宋代,还有人指责张、怀二人的书法坏了晋人的书写法度。更还有人由于不明这个道理,指责“二王”不合他们前辈书家的法度及审美观念。看来中国书法史上的革命者受指责,这是贯例。
第二个问题是何谓中国书法的正道。只有首先弄清楚中国书法的正道,才能正确判断画书是否将会误导中国书法走入歧途。
中国书法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四、五千年的漫长历程,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有隶、楷、行、草等八种书体。应当说,迄今为止,中国书法无论如何变革,走的都是正道。但中国书法所走的这条正道,又包括两个有本质区别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书写的目的是实用。无论是最初的甲骨文、金文,还是后来的楷书、行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实用,用以纪述,表意达义。当然,中国书法作品一开始就具有艺术性,有审美功能。而这种自在的、原始的审美功能源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象形性和方块特征。象形文字一旦书写出来,就是一幅天然的文字画。从而具有艺术性,成为审美对象。但中国汉字的书法从甲骨文到行书,基本上是表意达义,传达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无论是书写者还是读者,大体上都是这样看待中国书法的本质和意义。
但是,到了狂(大)草时期,中国书法已由实用性为主变为以艺术性、审美性为主。狂草作品主要是做为艺术品供人欣赏。如张旭的古诗四首狂草作品,今人能认识者极少,即便挂之于客厅,也是象对待国画一样,做为艺术品欣赏。由此来看,无论以实用性为主,还是以艺术性为主,都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正道。而这又是由于这二者都从不同角度发挥或者彰显了中国文字及其书法的特征及基本功能。实用性是包括汉字在内的一切文字及其书写的基本功能和本质要求;艺术性、审美功能则是做为象形文字和方块字的中国汉字书法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也是它独有的特征。中国书法的正道是尽可能使实用性和艺术性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生命力的源泉。而画书作品一部分以艺术性、审美功能为主(如以诗词为内容的作品);另一部分则是以实用性为主(如以商标、管理与保健、修身为内容的作品)。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融并蓄,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这个方面,画书与隶、楷、行、草书是共同的。据此,可以断言,画书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书法发展进程中的正道。但它与前面诸种书体又有所不同。做为“文字国画”,画书与隶、楷、行、草书相比较,它有更多的艺术性;而与狂(大)草书比较,它又有较多的实用性。而这正是画书的优越性。
“十论”画书之六:画书的多样化
今天早上忽然来了“灵感”。对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著名词句的画书作品有新构想,这样的构想也许更能显示出画书的特点与功用。新的构想是:把娇字用大草书写,并把“乔”字的繁体草书大写且拉长。这种写法表示“多娇”两字含义。尔后再把“江山”两字置于“娇”字的“怀抱”之中。这样,“娇”、“江山”这三个字组成一幅文字图画,如传统的国画一样,直观地把“江山如此多娇”的意思表达出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思,只需把“英雄”二字采用变异的笔画和结构就能表达出来。具体来说,将“英雄”二字朝向“江山”倾斜写出,着意让“英”字的草头呈低头状。这种态势、结体的“英雄”呈现出“竞折腰”之势。
今天早上创造力较强,接着还对“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和“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两个有名词句进行画书再创造。前者是把“浪”字用大草写出,并有意思地把“浪”字右边那一捺夸张式地拖长,长度足以遮蔽置于下面的“千古风流人物”这六个字。把“千古风流人物”置于浪字右边那个长捺下面,表示它们被滚滚不息的长江波涛所淹没的意思。读者从这幅“文字国画”不难看出它所表达的词的精深含义。至于后者则是先把“恨”字右边的那一捺拖长写出,接着在“恨”的右上方将“水”用狂草写出,并拖长成弯弯曲曲的大河之水的态势,把“恨”字包围起来。这幅“文字国画”是以“水长东”喻“人生长恨”,观赏者也可直观地看出其中含义。但是,传统国画却难以表现此种复杂的意思。这可谓是:文字国画不是国画,胜似国画吧。对于上面的词句,观众还可根据画书的法度与规则再行创作另外的文字图画。这就是画书的多样化。
画书作品的多样化特征,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1、中国文字的象形性。正是这种象形性决定中国文字可以作为画书的材料,能够创作“文字国画”。而这点决定画书必定可以多样化。首先,既然与“画”字沾上边,也属于图画,那么,画无常法,图无常形,不同的“画家”,也就画书作者,对于同一内容的文字,势必可以创作独具特色的画书作品。这正如以泰山为绘画对象,有一千位画家,就将画出一千座不一样的泰山一样。其次,由于画书的材料是具有象形性的文字,而象形性本身就意味着多样化。哲人说人不能在不同时间进入同一条河流。还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由辩证法则所决定的一切有形之物的多样化特征。汉字做为象形性文字,因此,在不同场景或由不同的书写者书写的画书作品,也必定不一样。
2、中国汉字是由点、划、撇、捺等若干“部件”构成,类似于机器,也类似于房子。世界上有千万种不同的机器,有千千万万形状和风格不同房子;同理也有千万个不同的汉字,并由此使“寿”、“福”,以及其它许多汉字有千万种不同的书写形状。这就是汉字的“部件构造法”的神奇处。它是画书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画书的多样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一词、一句、一字有多种写法,可以创作出一系列文字国画,而且表现为内容的多样化,即可以把各种性质的内容都纳入自己的创作范围,做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具体来说,除了上面陆续提到的古典诗词、成语之外,还包括下列各种内容的文字:修身、齐家、治国、管理、教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励志、保健、爱情、友谊、商标、山川、村镇和人物、动物名称等。由此可以说:试看他日之世界,将是画书的天下。画书将进入我们的生活而无处不在,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文化内涵,更加文明,更加精彩。
画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化,有助于增强画书的生命力,有助于提高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画书的多样化特征有助于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画书作品。画书的多样化特征,预示画书园地或迟或早将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繁荣局面。
“十论”画书之七:画书与中国书法的表达力
画书的目的与价值是尽可能发掘与提高中国书法的表达力、审美功能与艺术性。
汉字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观众从书写的文字获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而且能够从书家的运笔、结体和章法处理独特的方式方法感受到书家在书写时的心绪、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但由于现有的隶、楷、行、草等书体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使得中国书法的表现力,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亟有待于增强。
现今中国书法表现力较弱,甚至很弱的原因有二:一是受前人书写法度的束缚,二是受印刷术的束缚。其实,前人多是主张并实践书法自然这一基本法则,但今人却一味要求遵循前人的书写法度,结果难免违背了书法自然的正确法则,变为“书法前人”。而印刷术更是采用死板、同一的字体进行“书写”,也就是印刷。印刷这种“书写”方式也潜移默化给人以束缚(电脑打字也是如此)。上述二者严重影响了中国书法的表达力。
画书让书写者从上面的两个束缚中出来,倡导、弘扬和坚持前人书法自然这一中国书法的最高原则。画书作品即文字国画充分体现了书法自然法则的要求,从自然界中万物生存运动的方式方法中获取书法创作的灵感和智慧。如“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的画书作品是在大草“峯”字上部左右配置小草“风”、“光”二字。这幅文字国画就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无限风光”只能是在“险峰”之上的含义。而在自然界,“无限风光”确实是只能立于“险峰”才能观赏领会得到。这幅画书作品是典型的书法自然的结果,是从实际生活,自然景观中得到创作灵感的结晶。又如在大写墙字的右上角横斜写个“草”字,这幅画书作品表示“但见墙头草,风吹两边到”之意;若把“草”改为“杏”字,则表示“一枝红杏逾墙来”之意。再如在大写的“井”字下面书写一个小“蛙”字,表示“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之意;在大写的“山”字右上方写个小“月”字,这幅文字国画便形象地表示“山高月小”之意。不言而喻,上面这些文字国画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而它们却使中国书法的表达力空前地增强了。在上面这些画书作品中,一个字表达出了两、三个字,乃至一句格言、一句诗词的含义。真可谓以一抵二,甚至以一当十。画家用很少的线条与笔墨,便可以绘画出万水千山、千姿百态一样。这是由于绘画艺术具有极强的表达力。而画书由于独运匠心以文字绘画,从而也使它的作品象传统国画一样,有着同样强大的表达力,乃至更大的表达力。例如“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及“隔墙有耳”这些名言、成语的深刻含义,传统国画及其它类型绘画都难以表达出来,而画书作品只需用两至三个字便明白如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画书不仅使中国书法的表达力空前增强,而且“成本”低廉,比较简便。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枯藤古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文字的意境,如以画书为表达形式,只需几个字,或更多一些字,一挥而就。但如果用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它们的意境,则要花费若干笔墨,乃至许许多多的笔墨才能绘成图形。当然,也许后者更直观一些,但它为此而妨碍观众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十论”画书之八:画书与“汉字英雄”
由于圆珠笔写字,尤其是电脑打字的普及而使汉字,尤其是中国书法陷于危机。圆珠笔等硬笔的流行,导致现今识字者的笔毛字水平显著下降。而电脑打字的普及,使许多以电脑代笔者提笔忘字,方块汉字成为“熟悉的陌生”文字。至于毛笔这种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少有人能够熟练地使用了。当然,由“毛笔”到“机笔”,由手写到机写,这也许是中国文字书写方式的必由之路。为此,在中国汉字书写机器化、自动化时代,每一个看重汉字书法神奇的艺术性、审美功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命运前途者,都在深长思考:中国书法与汉字怎样应对电脑打字这波空前猛烈的冲击,缓解面临的危机这个急迫问题。《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行,就是对汉字和中国书法所面临危机的一个积极反映。
但是,治标更需治本。在写字自动化、机械化的新形势下,为了使中国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能化解所遭遇的危机而得以生存,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亟有必要进行一场“书法革命”,让中国汉字书写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变为以审美、享受为主要目的,让中国书法变为如同音乐、绘画一样的艺术创作活动。总之,让中 国书法艺术化,从而快乐化、幸福化。
书法艺术化始于古代。唐代张、怀创造的大草,实际已基本上失去实用性,变为艺术品,乃至纯艺术品。张旭的狂草,能全部辨认者寥若晨星,据说他本人对于自己在酒醉时狂放地书写的文字,也不能全部确认。但世人认定,张旭这位“颠子”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国画一样是艺术珍宝。人们评说中国汉字的书法作品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张、怀的狂草神品对此评价和赞叹受之无愧,
以张、怀为代表的大(狂)草虽然使中国书法进一步艺术化,但还有两点不足:一是难以辩认;二是不易学习。于右任先生为了克服大草这两点不足,曾精心创作了《标准化草书》,但它依然难以认识和学习。因此,直到今天,能认识和书写草书者少之又少,终难推广,真是曲高和寡。所以,在汉字书法面临电脑打字的挑战,严重冲击的今天,虽然使之艺术化是解决之道,但依靠大草不行,它难以担此重任。为此,我们应当把眼光转向画书,只有它才能担当起化解中国书法和汉字的危机的重任。这是由于画书同大草比较,它没有后者的那两点不足。首先,总的来讲,画书作品的文字不难确认,它所表达的意思,它的目的,常人也不难理解。如在大写的“虎”字的左下角写个稍小的“狐”字,人们一看人便知是表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又如在大草“蛇”的右下方写一个行书“足”字,人们也会确认这幅文字图画的内容是“画蛇添足”。当然,有些励志格言、座右铭和诗词名句的画书作品较难辨认些,但只要熟悉画书创作的规则法度,或者对于所书写的内容比较熟悉,也就不难确认了。其次,画书比较容易学习,不仅摹仿容易,创作新作品也不难。画书多数可以用行书、行草书写,这样的文字国画容易读懂看明白。至于创作,只要熟悉和掌握下列方式方法就行:一是注意选择包含象形性文字及有具体形状的事物的内容做画书素材。如“井底之蛙”、“山高月小”,就符合这一条件,所以易于创作画书作品;二是选择其中有些文字的笔划或者部首,亦或有些字的某一部分可以变异的内容。如根深叶茂的“根”字的右边的那一捺可以延伸,竖钩可以拉长,由此表示出“根深”之意。再在这个变异写出的“根”字旁,写上一个墨饱笔肥的“叶”字,一幅表示“根深叶茂”这一成语的画书作品就完成了。又如“祸”字的“口”字可以夸张地大写而突出,这样一个大张着“口”的祸字就使观众不难理解是代表“祸从口出”这个成语。再如把“心”字中间的那一点去掉则表示“虚心”,而如果在中间再添上一点,则表示“多心”的意思。由此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志于画书,喜爱画书,就能进行画书创作。当然,文学修养和书法功底好的人,能在画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由于画书作品能够克服大草的不足,易于辩认,不难明了它的含义,并且易于摹仿创作,同时画书又如同音乐、绘画一样具有审美、愉悦的功能,因此,它必定将有为数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而这样就将消除电脑打字对于汉字和中国书法所产生的危机,经受住电脑打字的冲击。我们据此有理由相信:画书将使方块汉字及其书法永远传承下去,并且还将经受住未来岁月新的冲击。画书是中国文字及其书法的坚实基础,从此不会再有东西能够撼动它。总之,画书极大地增强了汉字和中国书法的生命力,从而使具之有不可战胜的抵抗风险的巨大力量。可以预言,由于画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巨大魅力,从而将会或迟或早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画书热潮,其中将培养和涌现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汉字英雄”,善听会写的“汉字能手”,画书还将成为新时代书法家的摇篮。
最后还要指出:画书是中国书法的源头,是它的本质特征。因为象形文字本质上是“画字”,一个字便是幅图画。画字用笔书写出来,就成为“文字图画”。这种由单个象形性汉字书写的画书作品是“单字画书”、象形画书;而今天所讲的新画书是“多字画书”,是非象形画书。这种新画书既根源于部分汉字的象形性,又根源于汉字“部件结构”和方块特征。这是对古典原生态画书的继承,更是对它的发展,使中国书法完成了一场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是这场革命,而使中国书法、方块汉字将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得以抵抗住电脑打字的冲击,并且战胜专家所预言的全球化对中国汉字很可能造成的新的更大冲击,从而使中国汉字及其书法在电脑化、全球化时代重铸辉煌。
“十论”画书之九:画书的创作方法
画书做为文字图画,或者说做为中国汉字的文字国画这种特殊的绘画,势必具有不同于一般绘画的特殊创作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诸多种类:
1、点睛法。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字、词与句子,这是画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点睛法是学习和弘扬传统绘画的创作方法,一切绘画都运用这一方法,它是一种绘画原则与艺术手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与“圆”二字,既是“诗眼”,又是画书之“睛”,可称之为“画眼”。但“直”、“圆”两者做为画书作品的文字图画的“画眼”,只能依靠它们所形容的景物,即依靠“落日”和“孤烟”两词绘画化的笔划和结体表现。为此,把“日”字狂草成又大又圆的体形;把“烟”变异成上下结构,并且适当拉长“火”与“因”这两个组成部分。这样,“落日‘圆’”、“孤烟‘直’”的壮丽景色就由文字形成画面出现在观者的眼前。这就是精心打造“日”、“烟”二字的结果。
2、变异法。所谓变异法,为了文字能够形成某种“画面”,能直观地表示出书画内容的意思,需要对一些字或词的书写进行变异,如“茂林修竹”,用画书手段表达,就要对“林”和“竹”的结体进行变异:把“林”字写得又肥又大,“竹”字的两竖写得又细又长。又如“山道十八弯”中的“道”字,为了表现弯道之多,把“道”字的“之”部的那一捺夸张地以弯弯曲曲的形状写出。还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江”字,画书创作把“工”部写成犹如一条波涛翻滚的万里江河状,显然,这也要采用变异法。
3、摹拟法。中国汉字有一部分是象形字,也可以说是图画字,但此处所说的摹拟法不是摹拟事物的形状,而是根据字、词、句的意思,以新的笔划、结体摹拟写出。如“高山流水诗千首”中的“高山”一词,用摹拟法是把山字以高大状写出;“任他斜月下西楼”,则把“月”字呈倾斜状写出。又如“断桥残雪”,则把“桥”字的“木”字分成两截写出。另外,根据词句的意思,把某些字大写或小写,长写或短写,都属于摹拟法。如把“山高月小”中的山大写,它的左上角写一个小的月字,这幅山高月小的画书就完成了。又如“长亭接短亭”,把前一个亭字拉长,后一个亭字缩短写出,这幅文字画的意思一看便知。用此处所说的摹拟法写出的画书文字,不仅仅是象形字,还是“象义字”,即画书文字 的笔划、结体经过有意的处理还直观地表达了字、词的意义。
4、颠倒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画书创作得益于汉字是方块字,只有方块字才可颠倒而结体不变,并且不难认识。但一个字颠倒之后,它代表的意义就变化了,甚至变得相反了。如民间春节把斗方“福”字倒贴于门上,利用“倒”与“到”谐音,便表示福到家门的意思。而对于画书作品来说,颠倒法的表达功能更大,如把手字反面写出和正面写出,这一反一正两个手字便表示“翻手为云,覆 手为雨”的意思。又如把海与江字倒着写出,便表示倒海翻江一词的意思。此外,颠倒法还包括词、句的字、词不按顺序写出以形成文字画面这种方法。如“忍字头上一把刀”的画书作品,是先写刀字,再在其下书写忍字,让刀字悬立在忍字之上,任何人观看这幅文字图画,相信都会心生警惕。又如“为了玫瑰,给刺浇水”这句人生格言,本来水在刺字后面,但创作画书作品时,先大草写出水字,再在其下写上刺字,形成“给刺浇水”的文字画。
5、增减法。创作画书作品,往往需要某些字增加或减少笔划。关于增加笔划,如创作“多心生疑”这幅画书作品,在心字中间再增添1至2点,便表示多心之意。又如“多难兴邦”的画书作品,用增减法创作,一种方法给多字下方再增添一个“夕”部;另一种方法则在“难”字左边再增添一个“又”部。这两种增添,都表示出多难之意。但最好是增添一个“又”部,这样可以省去“多”字。至于减少笔划的画书作品,例如“无情未必真豪杰”诗句的“无情”一词,在画书作品中,是把情字“青”部的“月”的两短横去掉,这个缺少两横的“情”字就不再有情而是“无情”了。增减法画书中出现了双音节文字,所以说是汉字的一场革命变化。这些双音节的新汉字以自身的形体结构表达了画书内容的意思,是有代表性的文字画。
6、隶属法。许多画书作品创作采用此法,即在字与字、词与词之间构建起明确的隶属关系,由此形成意思清晰的文字画图。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名联的画书作品是这样构建的:先用行草体拉长写出“声”、“事”两字,尔后在两字的右边分别依次书写风、雨、读书和家、国、天下八字,最后分别在“声”、“事”两字的下方用行草大写“耳”、“心”两字。不难看出,这幅文字 画书作品是表示风声、雨声、读书声皆为双耳仔细聆听之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皆为心胸郑重关注之事。这其中的“声”隶属于“耳”,“事”则隶属于“心”。又如,先书一个大写的心字,在它的中间再写上一个较小的人,则是“心上人”一词的画书作品。这中间的人与心二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就更加明显了。此外,“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名句的画书创作也可运用隶属法。用狂草书写并把浪字右边的那一捺拖长写出,之后在浪字下面写上“千古风流人物”六字。这幅文字图画直观地表示:千古风流人物被滚滚东流的浪涛所淹没。这里的千古风流人物与浪涛之间也是隶属关系,千古风浪人物如同自然界的其他许多东西一样,无一例外属于被浪涛所淹没之物。总之,隶属法使文字图画的构成、逻辑、意义明确清晰,因此宜在画书创作中多多采用。
点睛法、变异法等上述六种方法只是主要的、基本的画书创作方法,还有一些方法未能一一例举。在今后的画书发展过程中,还将探索提出一些新的方法。这有待自身的努力,也寄希望于画书的爱好者共同努力探索。
“十论”画书之十:画书的应用与欣赏
画书的内容,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分别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它们对于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指导和激励作用,并且使人获得艺术享受。因此,我们要让画书作品走进自己的生活,精心地安排应用它们,力求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和鞭策。下面推荐部分适合书房、办公室及客厅的画书作品。
适合书房的画书代表作: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幅名联画书作品重点是用狂草书写“书山”与“学海”四字,尽量显示出二者浩淼无涯的气势。其次用浓墨重笔写出“勤”和“苦”二字。分别布置于书山和学海之下,这是画龙点睛之笔。“书山”与“勤”这三个字形成一幅文字图画,表示书堆积成山,无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依靠“勤奋”这条小“径”,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学海”与“苦”这三个字所形成的这幅文字图画则表示:学问、知识的海洋茫无际涯,只有依靠“刻苦”这叶小“舟”,才能达到光辉的彼岸。2、是“厚积薄发”。这是读书做学问有效的科学方法。画书作品的积字要写得宽大且厚重,在它上面写一个小小的发字。这种布局,使得积字如基础,发字如结果,基础是“厚积”,结果则是“薄发”。这幅文字画观字见理,可使观者击节称妙。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幅对联的字形词义适合创作画书作品。首先把“肩”字扁平厚实写出,尔后把道义二字分别置于肩字“户”部左右两边,由肩字承担起来;接着把手字的竖勾向左边弯曲写出,犹如手臂弯曲,然后再把文章二字写于臂弯之中。这样的构架,也就比较直观地表示“妙手著文章”的意思。适合书房的画书作品还有许多,如“学如逆水行舟”等。
适合办公室的画书作品也很多,下面也列举三幅代表作:1、“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治国之道,也是领导的科学方法,用“笼”、“权力”三个字组成的文字图画很直观地、形象地表达了它的精辟思想。具体构想是把笼字用大草写出,将右边的弯勾进行变异,延长成半圆,尔后把“权力”二字置于其中而被牢牢地关住。2、“先做人民的学生,后做人民的先生。”这句领导人的座右铭,“先”、“后”二字是关键词,在文字图画中,是点睛之处。具体设计是这样的:大草把“先”字右边横勾那一笔夸张式延长,其长度可以写下“做人民的学生”这六个字;接着仍用大草体书写“后”字,把后字右边那一捺,也夸张式地延长,长度足以在上面书写“做人民的先生”这六个字。这幅画书作品直观地教育干部怎样正确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3、“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装心头。”这句名言较易创作画书作品。先把“心”用行书夸张地写出,就是把心字的弯勾那笔拉长,长度足以装得下“人民群众冷暖”这六个字。这幅画书作品很形象地表示出这句名言的意思,使观者时时牢记,处处践行。
此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名言,也易于创作适合悬挂办公室的画书作品。
适合客厅的画书作品更要精心挑选,要求既能显示主人的家风、修养和爱好,又能力求获得各种类型来客的认同、喜爱并从中受益。客厅中一般可以悬挂这几幅画书作品: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是孔子名言,表示与远方的客人久别重逢,格外喜悦之意。它的点睛之笔是“远”字,可用狂草书写,并将横捺拉长,上面书写“不亦悦乎”四字。“朋”字置于远字的左边,整个画面突现一个远字,使观者如看到客人从遥远之处疾步走来,从而令主人惊喜欢呼。2、“礼义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是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精华,“久”与“长”是它的点睛之处,为此,“久”与“长”用大草书写,结体呈长方形;尔后分别把“礼义”、“传家”置于“久”字的左右两旁;“诗书”、“继世”置于“长”字的左右边。这幅画书作品,“久”、“长”二字首先入目,它们促使观者思考家道何以能够“久”、“长”的缘由。3、“海为龙世界,云乃鹤家乡。”这是毛泽东喜爱的名联,表示古人气度志趣高雅不凡。此联的关键词是“海”与“云”。它们分别是龙与鹤的“世界”和“家乡”。做为画书作品,要求不出现“世界”和“家乡”的字样,却又能使观者明了并认定海是龙的“世界”,云为鹤的“家乡”。但这可谓严苛的要求难不倒能够化平凡于神奇的画书。具体构想是:用狂草大书“海”字,大到足以笼照住书于之下仍为草书的“龙”字。由此获得了巨龙飞腾于浩淼大海之中,海成了龙的世界的视觉效果;同时,亦用狂草将云字拉长成满纸彩云飘飞的图景,再用草书在云字之下写出鹤字,在观者的心目中犹如一只自由自在飞翔于云海之中的白鹤。此外,适合客厅的画书作品还有“家和万事兴”、“源远流长”等。
试看他日之世界,将是画书的天下。除上面所列举的场所之外,还可以在教室、寺庙、车站、宾馆等处的大厅和走廊等地方悬挂内容合适的画书作品,它们可以达到长知识、培修养、励志气、悦心灵的目的。
行文至此,竭诚希望并欢迎文字学家、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关注画书,理解画书,参与画书作品创作的队伍,大胆地创作画书作品,共同开拓中国书法的新天地。
(浙江大学陈湘舸,2013年12月26日于湖南邵阳新宁舜皇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