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占领者违反法庭命令,视法纪如无物,他们争取的所谓民主还没有落实,但香港人珍视的超过百年的法治传统却在不断接受挑战。
10月28日,香港违法“占中”已经持续了足足一个月。最新的消息有二:一是“占中”人群无视法院禁制令拒绝离开“占领”区,二是反“占中”联盟三天内获得80万港民签名。不合法的抗争加深了政治争议的鸿沟,更让香港社会人为分裂为支持vs反对的两拨人。分裂的后续效应,将会陆续显现。
“占中”行动从发起之时,就搞得纷争不断。一开始,就有部分参与民众认为这种“抗争”偏离了自己的设想,主动跟警方沟通后退了出来。随后,示威人群占据街道,不仅侵犯了其它民众便利出行的权利,也影响了店家和出租车司机的生计,反“占中”人群愈聚愈多。随着剧情不断推演,担忧的家长和睡马路的孩子,激进的学联和温和的政府,乃至某些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彼此看法各异,裂痕越来越深。甚至娱乐圈都不能免俗,有知名导演因为对占中持论不同而公开和数名艺人分道扬镳。
就“占中”内部来看,登高一呼的“占中三子”因为意见不同,渐渐让位于坚持不肯回家的学联组织。“占领区”内,既有一意孤行追求所谓“公民提名”的,也不乏借机推销“港独”的民粹思潮。当然,还有一种更大的分裂,就是“占中”的时间长度和经济的向好程度成反比。缺少了社会稳定和法制保障,香港的经济形势独木难支,旅游、餐饮、交通等领域受冲击在所难免。
有人担心,“占中”行动步步逼近暴力化,从原本“公民抗命”变质成为一列“失控的高危列车”,会不会引发社会大动荡。在港台腔看来,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略显多余。如果暴力到了围逼法治底线的时候,特区政府不会无所作为,现时支持清场的呼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何况“占中”的超长演出已经引起部分中立者的逆反,民意如流水,时间并没有站在占领者那一边。即使不清场,拖得时间越长,香港民众日常生活所受的影响越大,也就越容易看清“公民抗命”带来的实质后果和结局。
倒是“占中”引发社会撕裂的后续和遗毒不容小觑。学联和政府的谈话缺少后续信息,而建制派和泛民主派在这个问题上壁垒鲜明,种下的心结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开的。占领者违反法庭命令,视法纪如无物,他们争取的所谓民主还没有落实,但香港人珍视的超过百年的法治传统却在不断接受挑战。有了政治要价不满足就上街的传统和范例,以后的香港,要凝聚政治或社会共识,无疑会难上加难。
此情此景,在背后偷着乐的人毕竟是少数。可以想见,无论最终“占中”以何种方式结束,最大的输家都是香港本身。尽管占领者的雨伞色彩缤纷,但其实这个城市正面对着极艰困的处境和挑战。在港台腔看来,倒是负责香港运输及房屋局的张炳良说得好看得清,“我们无论争取政改或其它目标,有些人用一杯水去形容,有人说只有半杯水,有一半是空的,有人说有一半是满的,这是从不同角度看。但无论半杯满还是半杯空,到最后如果杯子是破裂的,无论装满水或一半水都会流失。”所以他的结论也是苦口婆心掷地有声:一个社会在追寻目标时,都先要确保自己不会因此过程而撕裂。这是目前“占中”者都该好好听听的金玉良言。(文/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