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之际,国内外又出现了不少机构和个人又开始拿中国经济说事,妄图动摇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主流预期。
事实上,作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一有波动,“唱衰”声就会沉渣泛起。“硬着陆论”、“金融风险爆发论”、“改革缓慢论”这些陈词滥调屡屡被唱衰者翻炒出来,危言耸听,刺人耳目。
究竟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原因,总是要“误读”中国经济,和中国对着干?
研究唱衰者的立场和言论,可以发现大致分为两种心态。第一种,就是看到中国好就不舒服,总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抓住一些瑕疵大做文章。这类人,往往抱怨中国经济改革“未达预期”,指责中国经济对世界贡献降低。他们希望中国透支自己的发展潜力来“造福”世界,这种做法只能说是“居心叵测”。
第二种,则是希望浑水摸鱼,企图通过“唱衰”,玩一手舞高弄低的投机游戏。比如一些外资投行机构,通过发布研究报告,调低中国经济的增速,以便做空市场或是趁机入货,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甚至也参与其中,意图通过唱衰的舆论压力,倒逼中央出台相关政策,捞取自身利益。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可能出于不了解情况,或出于主观臆想和误判的随波逐流者。但不论动机如何,所有唱衰者都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事实,即面对质疑的声音,中国经济已以其出色的表现作了强有力的回应。
纵观2013年中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旧曲折,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步履蹒跚的背景下,7.7%的经济增速不仅超过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的提速进行也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信心。2013年,第三产业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镇化率同比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继续改善,这些变化无不说明,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正沿着预期的目标合理发展。
此轮“唱衰”中国经济,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将跌到7%以下,可能会“硬着陆”;二是认为中国的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存在巨大风险。然而,要知道,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个凤凰涅盘的过程,必然会引发生产方式改变、产业布局重构、利益分配调整等重大变化。我们调降经济增速,是为转变增长模式留出了空间;我们集全国之力,摸底地方债务,防范金融风险,是本着直面问题的态度,应对存有隐患的局部风险,这些举措都是着眼全局和长远。
如果以为中国会因为一些荒谬的言论乱了阵脚、失去定力,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国际社会看好中国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仍在推进过程中,新四化建设产生的巨大的能量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起到强力的支撑。随着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加快,中国经济的潜力将更快速地释放。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平稳前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风言风语过去有,今天有,以后也会有。但无论怎样,强健的基本面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我们相信,风言风语影响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情绪,任何别有用心的“唱衰”声音不仅注定失败,也无法动摇中国经济从容前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