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整个世界对全球化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全球化还在发展;但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正在倒退;有些人甚至认为全球化已经“死”了。
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全球治理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认可全球化的理念;二是尊重现有的全球体制,包括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等一系列全球体制;三是遵守全球的规则,才有可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是合格的。
对于中国来说,只有全球化的进程继续下去,中国的对外开放才有可能有一个大的环境,和平发展才能实现。全球化符合我们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但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反全球化事件,比如欧洲议会突然提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欧洲完全是从其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做出这个决议。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一个错误的题目和目标,他们可以在欧洲内部推行保护主义,但不应该把中国当成一个靶子。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进行WTO谈判时,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西方承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最后我们承认了自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才解决了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
后来我们在入世协议中专门加入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这个条款是在反倾销的特定范畴里提出“要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并不涉及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只是涉及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证明自己取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的调查中就可以使用WTO的一般条款,否则要使用替代国条款。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欧洲议会提出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借一个伪命题来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全球化之潮流。这也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是很大的势力,反全球化的力量还很大。
美国媒体最近也提到,现在美国的大选实际上是民族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对抗。特朗普代表民族主义,他认为美国外交政策上管的事情太多,应该退回国内,以本土利益为重。希拉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美国长期以来的主流,即推动全球化。美国国内的走向将对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如果走向单边主义,全球化的体制可能也会有所变动。
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包容、开放、灵活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不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行。(作者是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主席,以上内容摘编自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