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几天“中国制造”这个词曝光率很高,一篇“中国制造小水杯挽救自闭症孩子”的文章在网络上不断传播。“中国制造”的形象正在不断的改变。
不少国人一提起“中国制造”,脑海中的是“廉价、低端、劣质”这些较为负面的印象,8亿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曾是“中国制造”的尴尬。我们的国人因为对自己国家的品牌缺乏认识、耐心、信心,谈起“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创造”很多人从结合自身生活的真实感受来看——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恨之入骨”的意思。
出国门都喜欢大血拼,除了享受便宜或购物的快感,最重要的是感受品质带来的体验(当然也有可能买回来的还是中国制造)。反面例子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中国游客偷拿日本酒店马桶盖”回国事件。
从各种山寨、假货到汉芯这样高科技产物,的确很多人受到过“欺骗”,所以关于中国制造,被各种不利的阴影笼罩着,不少国人从骨子里不相信自己的产品、以及生产高品质产品的能力。
实际上这些年,中国的企业与外界交流更为频繁,很多老外也重新认识到中国制造的魅力。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未来,随着制造业“出海”的脚步日渐加快,“中国制造”或许不再会是一个单纯的产地定义,更是一种能力的证明。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
别看很多国外品牌在国人眼中神乎其神,其实,在外国人眼中,很多Made in China的才是真正的宠儿。
日本《朝日新闻周刊AERA》曾有一篇题为《从摇篮到坟墓——影响日本人生活的“中国制造”》的报道,说明如今日本人的生活离开“中国制造”就无法成立。
在美国,《今日美国报》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 《美国人24小时离不开中国货》的文章,表述了“中国制造”对美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今天的世界,“中国制造”已经无处不在,成为了许多国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占比不足3%,而如今份额已达到近1/4。全球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类都是“中国制造”。
新一代的中国制造,不断震惊世界
中国的桥
有这么句话在坊间流传“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曾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今年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开创了世界桥梁建设领域的多个第一。
从量上看,中国的大型桥梁建设已占据世界的一半以上。从质上看,继苏通大桥于2013年被评为“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杰出奖”后,杭州湾跨海大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也先后于2014年、2015年获“菲迪克”年度奖项。
中国卫星
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传说,被卫星变成了现实。一百多颗在轨卫星熠熠生辉,将“中国”的名字书写在广袤的太空。
今年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建设了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高铁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赢得众多“世界之最”,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国家名片”。在乘坐高铁的过程中,有游客立起放置一枚硬币,硬币全程不倒。
三峡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和施工难度系数最高的升船机。在没有先例和参考标准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完成了这一世界奇迹。
中国手机
今年9月一则“一只中国造手机救了一名南非商人性命”的报道,让中国制造再度出现在世人眼中,中国国产手机“冉冉升起”手机行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霸主诺基亚黯然退出手机市场,曾经的经典摩托罗拉变成联想旗下品牌,曾经辉煌的苹果、三星销量日趋下降。而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不仅占据了国内近八成的市场,还拿下了海外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无人机
无人机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民用无人机领域,“中国制造”大疆正在成为闪亮的新名片。
美国好莱坞最爱用的无人机就是大疆,在《神盾特工局》《智能缉凶》中多次露脸,而《国土安全局》的众多航拍镜头皆出自它之手,当然《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也都是用的大疆无人机。 如今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就有7架来自中国。
此外就连刚刚结束的“维秘”背后也有中国制造。
“维多利亚的秘密”最大供货商是中国的维珍妮公司,该公司今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约75.3亿。据估计,目前美国女性内衣市场规模超过140亿美金,而“维多利亚的秘密”整整统领了44%的市场份额。维珍妮与“维多利亚的秘密”及其母公司合作长达15年,负责了“维多利亚的秘密”80%的产品供应。
一系列耀眼成绩的背后,正是中国制造实力的不断提升。让世界倾听“中国制造新声音”,这是我们的骄傲。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汉舟表示:“中国走向强盛,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愿意接受中国的产品,更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认同并推崇中国价值。”
中国制造未来展望
我们看到“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制造在某些方面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造血再生功能,资源利用率低、增加值率低、品牌意识缺乏等问题。
以物联网、大数据、次世代网络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英国“工业2050”、法国“未来工业计划”以及日本“工业4.0”的引领下正式拉开了序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加快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球视野和战略布局,立足本国国情,做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决策,这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
2016年《中国制造2025》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制造正在进一步转型成为“中国智造”,瞄准中高端市场树立中国新的品牌形象。
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华网、大众网、荆楚网、网易财经、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