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造纸厂是怎样减低成本的?
第2版()专栏:
燕京造纸厂是怎样减低成本的?
京市公营燕京造纸厂,在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减低成本各方面,最近已获得显著成绩。该厂在日寇统治时期,两部机器,每天出纸最多二百令;国民党统治时期,一部机器,每天出纸最高只七、八十令,且由于纸质坏,大部卖不出去。解放后,该厂在九月份,每天产纸已达二百四十令以上。而且质量也是逐月提高,九月份以前,该厂不合格的纸即占二分之一以上,最好的月份,不合格的纸也占百分之二十一,损纸占百分之六,纸上沙眼多,纸质不匀,严重的影响了销路,据统计每月只销售一千八百多令。九月份以后,不合标准的纸已减至百分之十七,十月份减至百分之八点八。十一月中旬十天统计:不合标准纸仅有百分之点六八,而且沙眼少,纸质也匀。这样,销路问题也就获得解决。现每月售纸已增至七千七百零七令。从成本上看:六月份每令纸的成本合小米六十八斤,十一月份合五十四斤,平均每令纸的成本减少了十四斤米。
该厂所以能获得这些成绩,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全厂开展了反浪费运动。在想办法减少用电、用煤,及其它不必要开支方面。该厂过去转刀(裁纸用的)不管纸多纸少一直在转动,现在不集中五令纸就不开动。打浆二班过去开动三部机器工作,现在为了节省电力,只开动两部,同样也完成了和过去相同的任务。过去是一放料子就开动机器,浪费了不少电,现在要等放上一半料子时再开机器,这样每天就节省了一小时的电力。锅炉房工人自动拣未烧透的小煤块,平均每天即可节省煤一百三十多斤。煤电方面,每令纸比过去已少用一个电字和二斤半煤。其它毛布、器材、机器油,都比过去节省了许多。抄纸机用的上毛布,过去每时期换一次,现在起码要用半个月。
第二、大家想办法改进技术。该厂为了提高纸的质量,特成立小型试验室,试验纸的质量,使漂白有把握,又试验松香、@土、颜料的效能。遇到技术与其他困难等问题,工人都能自己来想办法。如过去两部碎料机、四部碾子,才能供给一部半抄纸机,经过大家想办法,检查出过去放干料子,另外用自来水浇,使料子容易堵塞,碎出料子不够用,而且沙子多(出沙眼);后经大家想出先泡料子的办法,既使料子下得快,又能清除沙子,减少纸上的沙眼。试验的结果,现在只用一部碎料机两部碾子,就能供给两部抄纸机用料子。当发现纸料子容易为热气吹坏时,工人黄文才想出一个办法,加添了一个铁丝网,这个困难也被克服。该厂大部工人都有三、四年的工龄,都有一定的技术,再和他们的生产热情结合起来,就使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得到解决。
第三、适当解决工人的福利问题。比如,该厂过去工人病了没人管,现在已建立了卫生所(重病送附近医院,药费由厂方根据情形补助)。工人宿舍问题也已解决,其它如铁工班工人的眼镜、手套,原料部工人的围裙、口罩,打浆部工人的防毒面具,都得到适当解决。使工人生产情绪大大提高。
第四、工务人员转变了过去站在工人头上管工人的老作风,已能真正和工人一块工作打成一片,并帮助工人提高技术,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由于工务人员与工人的团结,提高了生产。
第五、及时检查成品质量,建立交班制度。该厂过去没有检查制度,产品好坏没有人管,现在开始由生产委员每天作总的检查,各生产单位则随时自己检查,一发现有坏纸,就进行修理。该厂过去没有交班制度,有一次由于交班人互不通气,坏了三、四百斤松香,还耽误了生产。现在交班时将机器、原料都交代清楚,使接班工人能顺利开动机器,进行生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