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 石家庄农民服务所散记
第2版()专栏:
交换
石家庄农民服务所散记
麦收了。进城的农民都拿着自己辛苦得来的果实——麦子,走进农民服务所,要求把麦子换成杂粮、煤炭、食盐和其他用具。
农民服务所在春天曾经接待过上万的农民,招待食宿,解决进城困难,服务所在农民的心目中已有了巩固的威信,到粮食下来时农民自动地拿到服务所,这完全是自然的。
农民好容易等到麦收了,而且今年收的不算坏。当他们拿着麦子走进服务所时,总象报喜一样远远地就叫着:“麦子来了!”工作同志热心地迎接他们。老乡都向工作同志夸耀自己麦子打的好,收拾得干净,他们问了服务所都有什么可以交换的后,这个说:“我要换点小米回去夏天熬稀饭。”那个说:“我要换点高粮回去节约。”也有的说:“我要换点盐、煤炭。”农民的一切开支全靠夏秋两季的收获。农民惯于节约,打下麦子换杂粮,为的是多得一点粮食。
农民服务所成立以来,这是第一次遇到农产品收获的季节,因为没有经验,对农民要换的东西事前了解不够,准备的颇不充分。服务所存着几万斤杂粮,不到三天就换完了,工作人员把自己吃的米都十斤二十斤的分配给老乡,这虽没有满足老乡要求,老乡知道这是服务所吃的米,便更觉亲切,一面赞扬服务所的精神好,一面也责备服务所没有很好的计划。
接着服务所开始代贸易公司用杂粮大量交换麦子,在头两天定的交换比例不够十分怡当,曾一度引起农民不满,但很快的纠正了。交换就一直顺利下去。
每天近千的农民象流水一样出入农民服务所,服务所所有的杂粮、食盐、煤炭等,农民每样都要换一点;农民还需要的农具、日用品,服务所都未及筹备。这是一个经验,以后需要根据农民的需要从更多的工业品方面来照顾农民。
农民在交换中需要简单,欢喜物物交换。当时麦子每斤作价四十三元,小米每斤作价四十二元,实际上麦子高于小米一元。干部认为这样明白地算帐会使老乡弄得清楚。可是恰恰相反,老乡们老实与忠厚的觉得这样有些“外气”,他们说:“麦作麦价,米作米价,服务所又不是做生意了?”这是在心理学上才能讲通的道理。服务所终于接受这一经验,只告诉老乡交换差额,不提市价,以减少反复计算的困难。
在服务所等待交换的农民时常都有上百人的行列,服务所虽有两个分所一个煤厂,但都显得地方小,工作同志忙不过来,有时要使老乡等一天。但老乡并不埋怨,他们眼看着工作同志连吃饭的工夫都抽不出来;而且秤秤的准确,除皮时和老乡商量,如有个别新到服务所的农民对秤不放心时,就给他多秤一道,不摆架子,态度和气,使农民对服务所都觉得亲切。在百忙中遇有个别老乡对服务所不放心时,便有农民从旁解释说:“不会错的,这是服务所,不比外面,放心好了。”许多农民帮助搬运东西,常来的招呼新来的,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农民对于自己亲手打下的麦子,都非常珍惜,常有老乡劝服务所的同志说:“我这麦子好,留到咱服务所自己吃吧。”的确,拿到服务所的麦子大部都不坏,这是平常他们受到服务所的招待,服务所又曾经解决他们在春荒中的困难,过去有往无来,使他们觉得不安。现在从他们表情里可以看出好象是要拿好粮食来酬答服务所似的。
也有个别农民不自觉,在麦子里掺了土,经工作同志发觉后,许多农民都同声的批评他,说他对不起人。一个掺土的老乡在群众指责下后悔地说:“我说不要掺,家里人要掺,这叫我怎见人呀!”工作同志安慰他说:“下次不要这样就行了。”劝他不要着急。
麦收后,农民的生活都改善了,很多老乡都带着白面干粮,大家只在服务所喝点水。厨房每天要烧到几十大锅开水,来得及还熬点绿豆汤,这使农民更感亲切与方便。
有些家里不太忙的农民,交换后,便打听公园在什么地方,他们要出去玩玩。他们放心地把东西寄到服务所,三三两两地去游公园逛大街;晚上住下的农民要工作同志说给他那个戏院的戏好,他们要去看戏;农民的生活比较好了,他们需要轻松一下。
在这次交换中,农民服务所的声誉更高了。初进城的农民满街打听服务所的地址。有个老乡找不着地方,在街上转了一个上午,最后急了,花了十块钱雇了一个带路的带到服务所。这里也说明服务所还需要在农民进城的交通要道上再设一两个分所。
眼看秋收快到了,服务所的工作同志们应当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到时候,秋收会比麦收更忙。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