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七十二拐的养路人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七十二拐的养路人 第2版() 专栏:贵州通讯 七十二拐的养路人 新华社记者 鲁兴伦 贺永丰 当你坐着汽车行驶在一条平滑的公路上,感到旅行的愉快的时候,你'...

七十二拐的养路人

第2版()
专栏:贵州通讯

七十二拐的养路人
新华社记者 鲁兴伦 贺永丰
当你坐着汽车行驶在一条平滑的公路上,感到旅行的愉快的时候,你是否想到公路的平整完好,是凝结着许多养路工人的辛勤劳动呢?
最近,我们访问川黔公路上的七十二拐后,更加体会到养路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
七十二拐盘旋在拔海一千七百多米的娄山山脉主峰凉风垭上,长九公里。担负这段公路养护工作的工人只有七八个人,他们都是来自附近农村的农民,有的在这儿养路七八年,有的已经超过二十年了。
凉风垭是贵州的高山之一。这儿不单山势艰险,气候也非常恶劣。春秋时节,山上经常白雾茫茫,霪雨霏霏;到了夏天,又时常因大雨引起山洪暴发,冲毁路面。在这样的条件下,养护这段公路,保证车辆畅通,困难自然是很多的。可是,坚守在这儿的养路工人们,却用他们的毅力和智慧,把困难一个一个地克服了。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晚上,天空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霎时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直泻而下的山水,一时吞没了公路,山脚一段线路已被洪水冲塌的泥石阻断。这时候,队长张计祥考虑到:这条公路是川黔两省物资交流的动脉,如果不及时修复,岂不要影响运输,影响生产吗?没等雨停,他便带领全体养路工人直奔塌方地点。挖的挖,运的运,整整干了一个通宵。当东方发白,早到的邮车安全通过后,他们才收拾工具,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胜利的微笑。
我们在这儿访问的时候,正是寒风凛冽[lǐn-liè]的冬天。冬季一到,养路工人们出工比平时更早,收工更晚。因为他们不但要在这段时间保修路面,加固桥涵,还要筛沙碎石,供通过的汽车防滑使用。在这儿工作了十六年的老工人陈洪明说,凉风垭每年都有四五个月的冰冻期。隆冬季节,山上雪大冰厚,又冷又滑。要保证车辆畅行无阻,就得抓紧时间,事先把防滑的一切用品准备好。由于他们每年按期做好准备,大雪季节又亲自上路为车辆铺沙垫石,细心地护送着每一辆汽车,所以这段险路从解放以来就没有断过运输,没有发生过事故。
七十二拐左不靠城,右不靠镇。养路工人们使用的工具要从几十里外的桐梓[zǐ]县城买来;大家吃的油盐、穿的布匹和用的牙膏、牙刷等,也要由城里捎来。参加看戏,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很不方便。但是他们从不计较这一切,有了时间就学文化。原来他们几个人中,除一个人能少许识字以外,其余的人都目不识丁;由于他们每天坚持两小时学习,现在绝大部分人都能看报、写信了。青年工人胡世相,现在已经达到了初中的文化水平。
为了把公路养护得更好,他们还抽出时间改进养路工具。从1958年以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制和仿制的工具有拌和器、铺碴器、筛沙机等十多种,使养路工效显著提高。过去他们每人每天只能养路四十平方米,现在已经提高到一百五十平方米以上。养路工效提高后,他们便抽出一部分劳动力来加宽路面,改善弯度和坡度。现在这段线路上的急弯陡坡,差不多都经过他们改善过了。今天的七十二拐,已远非昔日可比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