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甜瓜四季香——新疆的“围着火炉吃甜瓜”
第5版()专栏:地方风物
绵绵甜瓜四季香
——新疆的“围着火炉吃甜瓜”
谈风
寒风凛冽,大雪飘飘,围炉共坐吃瓜,这在内地的人们想来,该是一件多么富有奇趣的事啊!可是,在新疆维吾尔族农村里,这却是十分平常的。当你拜访维吾尔族家庭的时候,好客的主人会请你坐在炕炉前,就着火切开一个哈密瓜来款待你。在巴札的集市,“库洪”(哈密瓜)、“塔吾孜”(西瓜)的叫卖声,会把你引到一辆小车旁,那上面摆着切好的白瓤[ráng]、红瓤的哈密瓜和西瓜;车的一角架着一个燃着炭火的炉子。即使大雪天,也有不少头戴皮帽、身着皮衣的维吾尔人,站在炉旁吃瓜。
在新疆,维吾尔农民种瓜,就像内地汉族农民种菜一样普遍,温暖的南疆种,寒冷的北疆也种;盛产棉花的吐鲁番盆地种,稻谷之乡的阿克苏也种;生产队有大片瓜园,社员也有小片瓜地,瓜,是维吾尔人最喜欢的一种食品。
从6月底成熟最早的“七里孔”落蔓上市,到9月间最迟的“克合若”熟透拉秧,早熟的,中熟的,晚熟的,几十种甜瓜,在整个夏秋两季交替成熟,瓜香不断。但是,飘雪的寒冬却不是瓜季。维吾尔人能围炉吃瓜,乃由于他们善于藏瓜。我到阿克苏县洪巴什公社一个大队去参观瓜窖,正是为了探索藏瓜妙法。
窖顶隆起,从外表看像个大土堆,六扇小窗从数九以后都用土严密封住了,不让冷气进去。窖门前堆着很多麦草,也是防寒的。瓜窖负责人丘瓦阿不拉告诉我,冬天最要紧的是保温,不能让瓜受冻,一冻便不甜了。所以,瓜窖都建在地下一两米深的地方,上面用干木料和干草作顶;若用湿木料,会增加潮气,容易冻,木质中的潮气也会渗[shèn]到瓜里,使瓜走味。最冷的时期,保管人也最忙碌。每天要下窖两三遍,检查温度是否过低。检查的方法是在窖中放一碗水,水凉而不冻,瓜便不会冻;水碗结下薄冰,瓜仍不会冻(因瓜里含糖),但却是受冻的预兆,便要立刻采取保温措施,严封门窗、气孔,不使透冷气。碗里的薄冰慢慢化开,外面再冷也不用耽心了。
进得窖来,但见瓜一串一串用草茎兜住吊在空中。我们只能弯腰走动,遇到空隙处直起身,头仿佛钻进瓜林中,前后左右紧挨着头的都是比头还大的瓜。在这长十多米、宽七八米的窖中,吊的瓜竟有三千多个。一般每个瓜有十五六斤,大的三四十斤,一串吊两个到三个。吊瓜不是用绳,而用蒲草。保管的人说,吊瓜不能用绳,因为绳太硬,几十斤重的瓜从11月初进窖吊起,到来年3、4月,要经过一百多天,绳会把瓜勒破,所以只能用蒲草。没有蒲草的地方,便在窖里搭木架,架上放胡麻草,把瓜放在草上,但是隔几天便要翻一次,保存的时间也不如吊起来的长。我摸了摸蒲草,果然软绵绵的,韧性很强,一个人用力也拉不断。
并不是每个瓜都经得起季节变化的考验的。丘瓦阿不拉在紧靠窖壁的地方,发现一个瓜受了冻,冻的部分发深青色。他说,靠壁的阴湿地方冷,所以瓜受了冻,受冻的瓜必须清除出去。从入窖开始,保管人隔一定时间要清理一次,把有“嫌疑”的瓜清出去。他告诉我,每个瓜保存到来年春天,都要过“三关”:除了冬天的“冷”关,还有“入窖”关和“春暖”关。
9月底,大部秋瓜(哈密瓜分夏秋两种,夏瓜不能保存)都已瓜熟蒂落,便开始选瓜。选瓜要由有经验的人担任,不熟的水多易冻,过熟的遇热易烂,只有主蔓上的、发育好的、无伤痕的瓜才能入选。选好的瓜要经过三四十天的烈日曝[Pù]晒,尽量多蒸发去一些水分。只要有一点暗伤,也会在曝晒中暴露出来而失去入窖资格。直到降霜树叶落尽才开始入窖。入窖时要由有经验的保管人指导运输,作到不磕不碰,不压不挤。因此一般不用车拉,只由人抱或草筐(软)担,而且要轻拿轻放,不让瓜受伤。这时,保管人才用丈来长的蒲草,三根一束把瓜兜住吊起,算是完成了入窖工作。
冬去春来,万物萌发生机,霉菌活动频繁,瓜最易霉烂。这时,保管人便把四面窗洞和气孔打开,让窖中空气对流,一面使瓜的水分继续散去,一面保持窖中阴凉,瓜便不致因骤热而发霉腐烂。这样,到3、4月,千树梨花万树杏的时候,人们仍然能够拿出青黄、硕大的哈密瓜,使初到新疆的人又惊又喜,赞赏不绝。惊喜的是新瓜刚刚下种,隔年瓜犹在眼前;赞赏的是维吾尔人的藏瓜妙技。
我们步出瓜窖,来到大队副业组的一间屋中,大家围炉促膝仍然谈着瓜。丘瓦阿不拉从外面抱来一个大瓜,放在炉子旁边,是专为招待我们的。瓜呈长圆形,皮色青黄,布满一道道纵横裂纹。丘瓦阿不拉用手拍了拍,发出“彭”的声音,他说:“这是个好瓜,你看,纹路多密,声音多清。”说着,用刀把瓜纵的剖成两半,一种含有酒味的瓜香立刻散溢开来,据说这是下窖瓜独具的香味。这时,透过玻璃窗,可以望到无际的白雪铺到远方,淡淡的阳光里,仍然飞舞着雪花,僵硬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着,早晨的气温已降到零下二十度左右;屋里炉火熊熊,我们围着火炉吃甜瓜。(附图片)
任之玉插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