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水滴石穿”一解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水滴石穿”一解 第6版() 专栏:漫谈话剧 “水滴石穿”一解 凤子 常言说:“看戏的是傻子,唱戏的是疯子”,这个傻字和这个疯字用得真好。戏本来是假的,可假'...

“水滴石穿”一解

第6版()
专栏:漫谈话剧

“水滴石穿”一解
凤子
常言说:“看戏的是傻子,唱戏的是疯子”,这个傻字和这个疯字用得真好。戏本来是假的,可假戏却要真做。所谓真,就要要求演员扮龙是龙,去虎是虎,无论喜怒哀乐,演员都得拿出真实的感情来,演员进入了角色,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剧场里,有时台上一个情节、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个停顿都可能激起观众会心的微笑、无声的唏嘘和无尽的联想,似此情景,能找出比疯字、傻字更恰当的形容词来么?
要观众发“傻”说难不难,关键在演员,看演员是否进入了角色;要演员发疯也难也不难,关键在剧本,看剧本有未塑造出人物。演员创造的是角色,是角色必须是性格鲜明的,那就要求作家创造的人物是有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行动又必须通过这个人物同其他人物和事物的态度展示出来……
生活是复杂的,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要从复杂的生活、多种多样的人物中提炼、概括、组织成为一出戏,要在两三小时内使成百成千的人忘了自己,在艺术的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这是个艰巨的任务,这任务的完成与否关系着一个戏的成败,这里多少体会出“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的涵义。
同一题材,同一主题,不同作家来处理就会出现不同样式的戏,因为作家的经历、教养和爱好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我们许多老剧作家的著名剧作就是很好的说明。
不同题材,不同主题,不同的作家写出的戏却多少有些大同小异,这当然是比较年轻的作者写的作品。可是今天的老作家,三十年前不也都是青年吗?试翻一下老作家年轻时候的作品,似乎年轻并不是唯一的理由,来解释作品思想、艺术上的不足。
“老作家写的戏,如果让我们这些青年作者来写,很可能分写成两三个戏,回顾一下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老作家的作品吧,《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万水千山》,事件虽然复杂,人物却只有十来个,通过这十来个人物却反映出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我不只一次听到些青年作家说出以上相同的看法。可不么,文学艺术应该是时代和社会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认识现在,展望将来。
“我们的生活只是两点一线”这是一些青年演员们和青年剧作家们的苦恼。同老作家们比起来,青年剧作家更有条件深入工农兵,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而在深入一点之后,又怎样同社会各方面的人保持接触,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和改变时代面貌的人的特点,这是提到剧作家面前的新问题。
五四时代老剧作家和他们的新旧作品值得大大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谈到学习,首先应是学习老作家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像郭沫若、田汉、老舍、夏衍这几位六十以上的老作家,他们学问渊博,知识丰富、兴趣广泛,而且那么的热爱生活。顺举一例吧,他们都喜爱花木、字画,结合工作也经常游历,而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游历中也从不放松对对象的了解、研究的机会。说明他们是在不断地积累生活知识。这不过是老作家们对待生活和学习最微细的一个方面,从这最微细的一个方面使人不禁悟出“水滴石穿”的道理。
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之后如何点面结合,这一方面是安排问题,而在坚持深入生活的同时,如何坚持“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知识的主人,这可能是青年作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生活、知识像海洋一般深不见底,远不见边,只有熟悉水性的人才不会被浪花冲倒,要熟悉水性,就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具有了“水滴石穿”的劲儿,一定会成为生活、知识这深不见底、远不见边的海洋的主人。
演员迫切地等待角色创作的原料,观众热烈地等待着精神上的食粮。这一群不好打发的傻子和疯子,是剧作家们的“压力”;压力有时不是坏事,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灵魂工程师”们的新作,将会陆续出现在百花齐放的舞台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