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第5版()专栏:
纸
枕书
纸,相传是后汉和帝时蔡伦发明的。可是许多事实告诉我们:蔡伦不过是纸的改进者。远在蔡伦之先,我国早已有了纸。这不仅因为“说文”对“纸”字的注释是:“从丝,絮也”;以及张揖在“古今字诂”中进一步明确地解说:“‘纸’,今‘帋’也。其字从巾。古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裁绢……纸字从系,此形声也……蔡伦以故布捣挫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虽同,‘系’‘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
(见“太平御览”卷第六百五)。更重要的是张揖的这个意见已为实物所证实。一九三三年,我国的考古学家在罗布诺尔找到了比蔡伦要早好几十年、汉宣帝时的“麻纸”。这一发现非但证明蔡伦是纸的改进者,又把我国纸的历史上溯到公元纪元以前。
蔡伦以后,纸有南北之分。造南纸时用竖帘,因而纸的纹理直。至今犹保存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的,便是当时“会稽”产的“竖纹纸”。北纸用横帘,纹理横,质松而厚,人们称之为“侧理纸”。晋时的左伯、南北朝时的张永都是出名的造纸能手。唐、宋以前,蜀纸名满天下,成都的“浣花笺”,最负盛名。至于“薛涛笺”更博得了当时文人的一致赞扬。
宋以后造纸的方法有了更大的进步,用来造纸的原料也愈来愈多。上千年前中国就有用“海苔”来造纸的。自从有了用竹作原料的“竹纸”,造纸工业在祖国各地更是“雨后春笋”般地发达起来。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河南、安徽……都以产纸出名,且各有特色。宣纸自然不用说,江西的“连史”“横江”,福建的“降六”、“毛皮”,两湖的“表心”,浙江的“于潜”,牛庄的“高丽皮”都是驰名远近的。还有一种用途极广的“毛边”,据说是明朝出名的藏书家“汲古阁”毛氏,因适应印书的需要,首先创用的。
当我国已经有了品种繁多和供各种用途的纸时,欧洲人还只知道使用从大马士革进口阿拉伯人造的纸,而阿拉伯人的掌握造纸,则由于唐·天宝十年,高仙芝远征大食,军中有造纸工人被俘,把中国的造纸法传给了阿拉伯人。直到公元一一五○年,欧洲(西班牙)才有第一家造纸工场,这已经是蔡伦之后一千多年的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