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各界人民举行的集会上 桑托斯大使作关于“第二个哈瓦那宣言”的报告
第4版()专栏:
在首都各界人民举行的集会上
桑托斯大使作关于“第二个哈瓦那宣言”的报告
本报讯 古巴驻华大使奥斯卡·皮诺·桑托斯于1962年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各界人民的集会上作关于“第二个哈瓦那宣言”的报告,全文如下:同志们:
2月4日在我国首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振奋人心的和战斗的大会。由一百多万爱国者组成的人民大会通过了由我们最高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宣读的文件,这个文件今天已经以第二个哈瓦那宣言而知名于全世界。
这次人民大会不仅对古巴、而且对整个拉丁美洲以及实际上对亚洲、非洲和所有为反对压迫而进行斗争的人民,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但是这个哈瓦那宣言是特别针对拉丁美洲的,那里今天有将近两亿人口生活在贫困、没有文化和种种剥削之下。哈瓦那宣言向拉丁美洲人民指出他们不幸的根源:封建寡头和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哈瓦那宣言以古巴革命为先例,也向这些人民指出了一条他们争取解放的、真正的和唯一的道路: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采取符合环境需要的手段,甚至最彻底的手段,直到推翻压迫阶级的政权,并建立人民的政权。
哈瓦那宣言,从其最直接的历史作用来说,就是古巴人民给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召开的无耻的美洲外长会议的一个回击。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政府组织和操纵这次会议并挟持拉丁美洲各国政府通过侵略古巴的决议,然而,哈瓦那宣言恰恰指出了那次会议及其决议的真正实质是,不仅为了侵略古巴,而且也为侵略全拉丁美洲作准备。美帝国主义在埃斯特角挟持它的伙伴,那些为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国内封建寡头服务的政府,放弃它们国家主权的原则,并且为便利美国对各个拉丁美洲共和国内部事务进行政治和军事的干涉制造所谓合法的基础。情况摆得很清楚:被古巴革命胜利吓破了胆的美帝国主义和封建寡头想竭力避免古巴这一榜样波及整个大陆,想避免这样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这件事就是古巴的榜样将重复二十次,拉丁美洲人民将把他们的非法的剥削特权铲除干净。
哈瓦那宣言从对一般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对拉丁美洲社会的历史发展这一种正确革命和科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这一发展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指出了帝国主义者和寡头势力阻止人民争取解放斗争获得最终胜利的企图是徒劳的。事实上,拉丁美洲各国革命的爆发及其最后胜利,就同太阳每天要从东方升起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如此,太阳确已从东方升起,照耀着拉丁美洲,并且封建寡头和帝国主义没落和消灭的时刻正在日益迫近。
卖国的外长们在埃斯特角签订的声明将有一天会像存放在历史档案柜中被虫蛀了的一张废纸一样被人们遗忘。但是,哈瓦那宣言不仅将永远发生作用,而且不久将随着历史本身的进展而变成活生生的光辉事实。事情只能是这样。卖国的外长们在埃斯特角签署的声明代表了美洲统治和剥削阶级的感情、愿望和利益。情况确实就是如此,埃斯特角和哈瓦那,两个会议,两种立场,两个思想,两个时代,两种前途。在埃斯特角是:寡头势力和帝国主义,剥削制度的过去和现在,贫困、愚昧、歧视、疾病、镇压、死亡。在哈瓦那是:人民、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知识分子、进步的中间阶层、自由、文化、创造性的劳动、福利、未来、生活。埃斯特角和哈瓦那,是两个世界。一个是垂死的世界,一个是新生的世界。(一)“哈瓦那宣言”的第一部分简述了资本主义从封建制度中诞生出来直到变成今天的处于最后瓦解和消亡的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这个历程。然后,文件介绍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总的形势中的古巴和问题多端的拉丁美洲。为什么是这样的提法?文件中说:“古巴和拉丁美洲构成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问题构成由于资本主义总危机和受奴役的各国人民的斗争,新生世界和垂死世界的冲突而产生的种种问题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看到,宣言是对拉丁美洲历史过程的一种深刻而正确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在这一分析中完全排除了任何片面的、主观主义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我认为,如果要避免关于不合适的,也是我力不能及的、学院式的远离主题的讨论,那末,坚持哈瓦那宣言理论分析的观点是有好处的。这种方法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件如何忠于对拉丁美洲社会经济情况作严密科学研究的原则。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估价文件的指示和结论的正确性。当然,这就要我们在这儿追述历史发展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特别是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观点。让我们看一下吧!
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人类为了获得他们生存的必需的生活资料,就要影响自然界。为此,人类一方面利用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另一方面使用了工具,即生产资料。这些人力和物力总合起来,就叫做生产力。另外,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是不可能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的,因此,他们就很自然地彼此接触,建立彼此间一定形式的关系。所以这种关系就是由寻找生存的手段,是由经济活动产生的,因此,我们称之为生产关系(注)。最后,我们要补充说,上面提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认为是彼此分开、彼此互不联系的要素,而是一个统一体,正如一件事物有两面:一面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及其劳动资料(生产力),另一面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彼此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现在,我们有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种因素即事物的两个面的统一,我们称之为生产方式。
不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现实生活要求它们彼此相适应。此外,历史还证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总是处在发展状态中,因此,必然会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即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但是一般地不会按照生产力发展那样协调地、迅速地和适宜地发生变化。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始终是矛盾的。生产方式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是辩证的统一,不排斥两者彼此间的内部斗争。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使它们之间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和重大的调整,从而改变了生产方式。这样,社会就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原始公社,奴隶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这些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树立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思想(政治、法律、宗教等等)和社会机构(国家、政党、教会等等)。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说明生产方式归根到底决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恰恰相反,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便和它们向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现存的生产关系或不过是现存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的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的这些经典词句指出,生产方式和一般的社会动荡是如何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感情和意志为转移而发展着。
八千年或一万年以前,生产力是随着耕种土地技术和畜牧的发现,随着新式工具的采用,随着金属工具的发现和使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使原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危机,导致私有制度和第一个人剥削人的制度的产生:奴隶生产方式。同时这种制度产生了最初的阶级斗争: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斗争,即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占有者和非占有者之间的斗争。后来,在欧洲,在我们纪元的最初几个世纪,特别是罗马帝国垮台以后,奴隶制度最后发生了危机,开始了封建奴役制度,即以封建地主老爷对农奴的剥削和他们两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为特点的生产方式。但是这种制度也不会万世长存。在它本身内部产生了消灭它的因素。这样,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它是在新的发达的生产力和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而引起革命的纪元中产生的。由于资本主义的出现,产生了两个新的社会阶级:一方面是少数人,即拥有生产资料的剥削者或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多数人,被迫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的被剥削者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攫取利润的驱使下,在初期,是真正起了革命的作用,消灭了阻碍它发展的封建的腐朽上层建筑,并根据新的生产方式的利益建立了新的上层建筑。
哈瓦那宣言就是这样总结了那个新阶级的最初历程:
“美洲的发现,使得那些欧洲征服者们远涉重洋前来侵占其他大陆的土地和剥削其居民,从那时以来,热衷于追求财富是他们行动的基本动力。美洲就是人们在寻找一条通向可以将其商品在欧洲高价出售的东方的最短航线时发现的。
“商人和手工业商品制造者这一新的社会阶级就从中世纪末期的农奴主和农奴的封建社会中诞生出来。”
“对于黄金的渴望是促使那个新阶级作出一切努力的动力。对利润的追逐,是整个历史时期中他们一切行动的刺激因素,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们的社会影响也不断增长。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农奴制度的关系、法律、典章制度、哲学、精神面貌、艺术和政治思想意识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
“那些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新的需要而逐渐意识到被剥削群众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们宣布了他们新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的法权和国家的观念。对那时封建社会腐朽的思想而言,这些还是革命的思想。在资产阶级领导下,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们摧毁了封建的秩序,及其哲学、思想、典章制度、法律和这一统治阶级的特权,即:世袭贵族。”
“当时资产阶级认为革命是正义的和必要的,而并不认为封建秩序如同它现在对它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所想的那样,能够和应该成为永恒的。鼓励工人和农民们从封建农奴制度中解放出来,鼓励手工业者反对行会关系,并且要求参加政权的权利。专制君主、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竭力维护其阶级特权,宣布神授的君权和社会秩序的不可触动。成为自由主义者,宣扬伏尔泰、狄德罗或卢梭这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代言人的思想对当时统治阶级来说,就如同今天成为社会主义者并宣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对资产阶级来说构成了同样严重的罪行。”
“当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并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时,就在这一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它的国家、法律、思想和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首先将它的阶级统治的精髓——私有制——奉为神圣。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新的社会划分为两个基本阶级:一个阶级占有日益现代化和富有效率的生产资料;另一个阶级被剥夺了一切财富,仅仅占有自己的劳动力,而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其劳动力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
资本主义首先将它的基本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强加于社会。
资本主义就是发展到了极度的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下面,甚至劳动力,亦即人所拥有的、使他能生产物质财富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变成了商品。劳动力有一个特点:它创造价值;但是,它能创造出比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因此,在工作的第一部分当中,工人创造出与他们自己劳动力的价值相等的价值,这一价值等于维持他们及其家属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亦即创造价值的必要劳动)。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劳动力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但能够创造出和它本身相等的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本身所具有的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工作日的第二部分当中,工人能够继续运用他们的劳动力,从而能够继续创造出超过这劳动力本身价值的
“更多的价值”,也就是说,能够不断创造出剩余价值(亦即剩余劳动,它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的秘密,在于从他们的制度建立之时起,他们给予工人报酬,对工人劳动付给的工资,只等于工作日第一部分当中所创造的价值,而工作日第二部分当中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他们却据为己有,借以发财致富。
因此,资本主义就意味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主义也意味着在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础上生产力空前高涨,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确,原始公社社会的石斧或封建主义时代的纺轮与家庭织布机,同资本主义时代的机器、重工业和电气相比,是有天渊之别的。
但是这一高涨也促成了这个制度的内部矛盾的尖锐化。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愈来愈有规律地,愈来愈频繁地震撼着这一制度的根基,在这些危机的时期中,这些矛盾就暴露出来,然后又暂时平息下去。危机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与生产品的私有的、资本主义的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日甚一日的阶级对立。
上个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者之间的自由竞争愈来愈迅速地缩小了。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直至出现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资本、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互相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在这基础上出现了财政资本和财政寡头;不同于商品输出的资本输出具有了更大的重要性;组成了国际资本寡头集团;世界被各大资本主义强国瓜分了,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斗争,使人类蒙受了具有空前的毁灭性的战争。(待续)
注:这是总的生产关系的观点。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