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烈士的一部未刊稿——“中国文学史略”
第4版()专栏:
柔石烈士的一部未刊稿——“中国文学史略”
胡从经
日前在杭州看到了一部新征集到的柔石手稿——《中国文学史略》。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轩敞明亮的藏书楼中,我读完了这本珍贵的手稿。掩卷冥想,感慨万分。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前驱者之一——柔石,所遗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是颇为丰厚的:有短篇集《疯人》、《希望》,中篇《三姊妹》、《二月》和长篇《旧时代之死》等;但保存下来的理论著述却极为少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部《中国文学史略》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
《中国文学史略》是一部未完成的残稿,具体写作年月不详,是用毛笔写在自备稿纸上的,稿纸右下端印有“赵平复”(柔石烈士原名)三字。据测,这本《史略》是柔石1926—1927年间在故乡宁海中学任教时撰写的,后因受反动势力迫害,于1928年4月离乡前往上海而中辍了。就现存的稿本来看,共有四十八页,分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诗经与楚辞”,第三章“古诗十九首与汉魏乐府”,全计约两万言。
柔石在写这部稿子时,可能还未成熟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从这本文学史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观点来看,与当时先进的文艺思潮是颇为相近的。在“绪论”中他就很明确地指出:“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历史上没有两个情境相同的时代,因此,文学也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异彩和特色。历史是进化的,文学也是演进的。”
柔石紧接着谈到了为什么要研究文学史,他认为“文学史里我们很可知道一时代一时代的生活情形及人民风尚。”阐述了文学史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肯定“文学史之价值观”的重要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的文学。我们要了解时代和民族,我们就该知道过去的材料。”
柔石在“绪论”中还把古典文学分为“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这与列宁的两种文化的学说是有血缘联系的。作者并且声明,这本文学史是侧重研究
“平民文学”的。
在后面的两章中,柔石对人民口头创作寄予了极大的注意。如对“诗经”、“古诗十九首”和“汉魏乐府”等,都作了精湛的剖析与评述,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对受民间文艺哺育的优秀作家如屈原等,均推崇备至,一反过去历代反动文人横加贬抑的不合理批评。这种文学史观在二十年代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创举。唯一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文学史没有写完,仅仅开了头便因故而中止了。
不过,从这部手稿里我们可以看出:柔石不仅赋有杰出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且在文学史研究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如果不是反动派的魔爪过早地扼杀了他年轻的生命,他在这方面也将作出可贵的贡献。
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加以整理和研究,使其成为探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历史经验的史料之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